第四十八回

關燈
第四十八回侵邊疆元昊入寇違節制任福盡忠話說仁宗因楊太後發怒不敢有違慈意,将尚楊二美遣出宮去。

    閻應文奉了旨意,即喚入兩乘氈車,逼迫二美人出宮。

    二美人哭哭啼啼,不肯出去,還要央求應文,帶去面見仁宗,希望顧念舊情,免遣出宮。

    應文哪肯用情,大聲叱道:“宮婢休得饒舌。

    郭皇後身為正宮,也被你兩人弄出宮去,做了道姑。

     你們還要在宮内迷惑皇上麼?“遂勒令上車,驅出宮去。

      次日仁宗下诏,命美人尚氏為女道土,居洞真宮;楊氏别宅安置。

    過了月餘,仁宗沒有這兩美人纏繞,果然病體痊愈,就另冊曹氏為皇後,令廢後郭氏,出居瑤華宮。

    曹皇後乃已故樞密使曹彬孫女,系出名門,寬仁大度,馭下有方。

    自冊立為後,見仁宗身體孱弱,恐無皇嗣,深以為憂!遂勸仁宗于宗室中取一幼子,作為螟蛉,素知太宗之孫,商王元份之子允讓多男,其第十三子名宗實,年方四歲,便召入宮内,由曹後撫養,後來就是英宗了。

     那郭氏自出居瑤華宮後,仁宗想起結發之情,未免心中記憶,常常叫太監去問候,又命宮女送些東西給她,無事之時,還作兩詩賜與她。

    郭氏也依韻和答,念思凄婉,悲涼動人!仁宗瞧了,更加想念,悄悄命人備車去接郭氏進宮,大有好夢重圓之意。

    郭氏卻對來使說道:“陛下要我進宮,卻也不難,隻要百官立班,重新受冊就可以了。

    ”仁宗聽了來使之言,便道:“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 哪知這句話不打緊,竟送了郭氏的性命。

    因為當初廢郭氏時,乃是内侍閻應文激動仁宗的,現在聽見這話,深恐仁宗真個實行起來。

    郭氏複了位号,自己的性命難保,心下甚是憂慮!  恰巧過了兩天,郭氏忽然患起病來。

    仁宗聞知,便命應文帶了禦醫,前往看視。

      應文得了機會,好不歡喜,便賜囑了禦醫,下了些不對症候的藥。

    郭氏服了,不到幾日,一命嗚呼。

    仁宗不免哀悼一番!無可如何,隻得付之天命。

    外面卻紛紛議論,都說廢後死得可疑,閻應文難辭其責,隻是拿不着他弑後的證據,無從舉發罪狀。

     此時範仲淹正調做開封府尹,上疏請複郭氏皇後名号,一切殡殓,悉從皇後典禮,隻是不榭太廟,沒有谥号就是了。

    又參劾閻應文種種不法。

    仁宗也正因郭氏死得奇異,又聽了外面種種風傳,心下也要辦他,立刻準了仲淹本章,将應文充發嶺南。

    應文奉旨登程,覺得有個女鬼跟随着他,滿心憂懼!生起病來,時時隻叫饒命,走到半路而死。

    未幾楊太後亦崩,谥曰章惠,附葬永定陵。

     這年西夏入寇延州,原來西夏主趙德明,臣事宋朝,又臣事契丹,總算安分守己,不來生事。

    德明有子元昊,性頗勇毅,且有智略,常要并吞回纥吐蕃諸部,稱霸西陲;後竟破了回纥,占據甘州。

    德明因其有功,立為太子。

    元昊恥居人下,常常勸德明叛宋。

    德明不從,且戒元昊道:“自我父連歲用兵,疲敝不堪,近三十年來,稱臣中國,累沐恩澤;中國待我,不謂不厚,萬勿辜負。

    ”元昊道:“衣氈毳,事畜牧,乃我蕃族本性。

      丈夫子生為英雄,非王即霸,奈何甘作宋人奴隸呢?“未幾德明逝世,其子元昊嗣位。

    宋遣工部郎中楊吉,冊元昊襲封西平王,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靜宥等州觀察使,及處置押蕃落使。

      元昊雖然受冊,常有侵宋之心,自号鄂摩兀卒,仿中國朝廷體制,雜用蕃漢人為文武百官。

     正在招攬人才的時候,恰值華州有兩個秀才,一姓張,一姓吳,都因屢次考試不能取中,文困場屋,自以有才不能得志,心懷怨望!便結伴閑遊,偶至邊塞,聞得元昊有意窺邊,正在收用人才,便商量前去投效,以展胸中抱負。

    主意即定,回到家中,拾掇了行李,湊集了幾十兩銀子,作為川資,來到西夏,見街市繁盛,與内地不相上下。

    兩人人地生疏,無從見得元昊,每日隻在街市遊蕩,懷中所帶銀兩,亦已用罄。

     這天又出來閑遊,走到一條街上,見有一所大房子,修飾得很是壯麗,門上懸着一塊扁額,寫着“招賢館”三個大字。

      兩人見了大喜,依姓吳的便要進去投效,姓張的忙止住了他道:“我們去找他,要被他瞧不起的,須要他來請我們才好。

    ”姓吳的道:“你有什麼法兒,使他來請我們呢?”姓張的用手一指道:“那邊不是一座大酒樓麼?我們且去吃飽了再說。

    ” 姓吳的道:“你懷裡還有銀子麼?我是早完了,先明白告訴你。

    ”姓張的道:“誰還有銀子呢?你不要管,跟了我去就是了。

    ”說着,灑開大步,便向酒樓奔去。

    姓吳的沒法,隻得跟着走去。

    到了樓上,揀個清潔的座頭,坐将下來。

    堂館問兩位要什麼酒菜,姓張的吩咐隻揀好的搬上來。

    姓吳的卻捏着一把汗,怕吃了沒錢會鈔,伸伸縮縮的不敢下箸。

    姓張的卻如若無事,一面說笑,一面吃喝。

    不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