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關燈
飛入玉清昭應宮内,霎時之間,火星爆烈,烈焰飛騰,直穿屋頂,衛士慌忙赴救,哪裡撲滅得來,延燒了一夜,把這座玉清昭應宮,燒成一片白地,隻剩長生、崇壽兩座小殿,沒有燒去。

     太後聞報,立刻降旨,将守宮官吏,系獄問罪,并召集廷臣,流淚說道:“先帝造此宮時,費盡心力,一旦延燒俱盡,如何對得住先帝呢?”樞密使範雍,見太後這般做作,料知她隻要借端罪入了,不待言畢,即抗聲奏道:“如此大宮,忽成灰燼,乃是天意,非由人事。

    不如将長生、崇壽二殿,亦一并毀去,免得日後再議修茸,緻勞民力。

    ”中丞王曙也道:“天意示戒,應除地罷祠,挽回天變。

    ”司谏範諷又奏與人無關,不應置獄窮治。

    太後拗他們不過,隻得下诏,不再修葺,改長生、崇壽二殿為萬壽觀,減輕守宮官吏之罪,并廢諸宮觀使。

    惟首相王曾,以不能變理陰陽,緻召災異,出知青州。

    宋朝自仁宗以前,宰相有小過罷免,多出為節度使。

    王曾以首相罷知州事,可見太後對于王曾,銜恨甚深了。

     那仁宗已是二十多歲,太後還是臨朝聽政。

    秘閣校理範仲淹,因皇帝年長,疏請太後還政。

    太後非但不聽,反将仲淹出判通州。

    翰林學土宋绶,又請軍國大事,及除拜輔臣,由皇上禀請太後裁奪,餘事皆殿前取旨。

    此奏又大忤太後之意,出宋绶知應天府。

    仁宗又改元明道。

     過了月餘,生母李氏患病,十分沉重。

    可憐那李氏,枉是生了仁宗,混在先朝宮娥裡面,一聲也不敢言語,看着太後這等榮耀,心裡未免氣憤!所以疾病一天重似一天,直至臨終時,才有人奏知太後,方進封宸妃。

    冊寶送來,已是不省人事,當晚就死了。

    太後隻當抱養仁宗的事情,外廷無人知道,使命照宮人例殡殓,移棺出外。

    呂夷簡入奏道:“臣聞得有宮嫔病殁,如何不聞内旨治喪?”太後聽了,勃然變色,知道語出有因,礙着仁宗在旁,不便追問,即便立起,引了仁宗入内。

    不到一刻,重又出外,立在珠簾之下,召夷簡問道:“死了一個宮嫔,乃是平淡之事,還要你們大臣幹預麼?”夷簡道:“臣待罪宰相,宮内宮外,事無大小,都應該知道的。

    ”太後将臉一沉道:“卿要離間我母子麼?”夷簡不慌不忙地奏道:“太後不顧念劉氏,臣不敢多言。

    若欲使劉氏久安,宸妃葬禮,萬難從輕。

    ”太後心性本來靈敏,聽了此奏,不禁點頭,遂命用一晶禮殡殓宸妃。

    夷簡又對内侍押班羅崇勳道:“宸妃入殓冠服,你怎樣預備?”崇勳道:“自然遵依太後谕旨,用一品冠服殡殓。

    ”夷簡道:“據我的意思,要用後服殡殓,棺中還要滿滿地貯着水銀,你可照此辦理。

    ”崇勳連連搖頭道:“太後谕旨,誰敢更改。

    ”夷簡道:“你不從我言,他日辦起罪來,休要後悔!”說罷自去。

    崇勳見夷簡說得如此厲害,隻得到太後跟前把夷簡的話,一一奏知道。

    皇太後低着頭想了一會兒,便命依了夷簡之言,用後服盛殓,停柩于洪福院中。

     到了次年春季,太後欲用天子兖冕,入祭太廟。

    薛奎谏道:“太後若用兖冕,将用什麼拜禮?太後不從,吩咐尚衣,預備了平天冠,兖龍袍,到了緻祭這天,穿着起來,備齊法駕,至太廟主祭。

    皇太妃楊氏,皇後郭氏,随賀而行。

    太後行初獻禮,拱于上香。

    皇太妃亞獻,皇後終獻。

    禮畢,群臣上太後尊号為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籌皇太後,太後覺得穿了兖冕,很是好看,從此臨朝辦事,也就穿起來了。

     就有那些善于趨奉的小人都疑心太後要自己做皇帝,三司使程琳,便畫了一幅《武後臨朝圖》于太後,以為總合了太後的心意。

    哪知太後瞧了一眼,即擲在地上道:“我不做這樣的負祖宗的事情。

    ”其餘的人,今不敢前來嘗試。

    但是太後雖不想做武後,她母家劉氏想做武三思的,很不在少數,那些冒認宗族的都位,諸請要十分得意,還有那劉美,更是盛極一時,居然甲地齊雲,田連阡陌。

    一個做銀匠的,富貴雙全,在他倒也心滿意足了。

    但劉美雖不去招攬權勢,一班奔竟夤綠的人,自會找上門來。

    如趙稹因為走了他家中丫鬟的門路,便升到參知政事,當時的勢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在炙手可熱的時候,太後忽感寒疾,甚是沉重。

    仁宗征召天下名醫,詣京診治,終無效,逾月而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獻明肅,歸制後妃皆二谥,稱制加曰谥。

     自劉太後為始,太後臨朝十一年,政令嚴明,恩威并用。

     左右近侍,不稍假借,内外賜予,亦有節制。

    漕使劉綽,自京西還都,奏稱在庾儲粟,有羨餘糧千斛,乞付三司。

    太後道:“卿識王曾、張知曰白、呂夷簡、魯宗道麼?他四人曾進獻羨餘麼?”劉悼懷慚而退,至晚年,稍進外家。

    宦官羅崇勳、仁德明,始從中弄權,所有被服兖冕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