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關燈
目甚是微細,不足措意。

    所在歲币,仍舊照發,不必扣除。

    ”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單說真宗到了十月初二日,由汴京起程,用玉辂載了天書,在前行走,所有鹵簿儀仗,都是新制的,光彩鮮明,耀目生輝,途中曆十七日,方至泰山。

    王欽若率領典禮各使,迎谒道旁,又獻上芝草三萬八千餘本。

    真宗慰勞有加,在行宮歇下,齋戒了三日,然後上山,道經險阻,降辇步行。

    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

    命群臣享祀五方帝及諸神于山下封祀壇,禮成,出金玉匮,由大禮使王旦親手将封禅書,放入裡面,謹敬封識,藏于石箧,将作臨親督工匠,将石箧封好,真宗又親自登園台,巡視一周,方還禦幄,受群臣朝賀。

    次日又禅祭地祗于社首山,一切儀節,均與封祀相同。

    王欽若等連上頌詞,說是彩霞起嶽,黃雲複輩,瑞霭繞壇,紫氣護幄到了封祀的時候,又見日暈重輪,月現黃色,真個是天花亂墜,凡自亘古至今所有的祥瑞,一齊出在今日,真宗見了,好不歡喜!又禦壽昌殿,受百官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下诏大赦天下,令開封府及所過州郡,考選舉人,賜天下酺三日。

    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大宴穆清殿,又宴泰山父老于殿門。

    真個是皇恩浩蕩,帝德汪洋!  過了數日,又幸曲阜,谒孔子廟,酌獻再拜,令近臣分奠七十二子,加谥孔子為玄聖文宣王。

    真宗谒聖之後,又率領群臣,遊覽孔林。

    到了興盡思歸,方才回銮,仍用玉辂載了天書,按驿還京。

    王欽若護駕西歸,又聯合了一班逢迎小人,朝奏符瑞,暮頌功德,把個真宗弄得昏天黑地,墜入迷途,自以為三皇五帝,也不過如此。

      丁謂又上《封禅祥圖》,揭示朝堂。

    因此東封才過,又議西封。

    恰值徐兖大水,江淮亢旱,無為烈風,金陵大火,各郡縣災枝疊見,依次入報,真宗隻得把西封暫時停止;到了次年,中外略略安靖,又由群臣奏請西祀汾陰,一切典禮,仍照東封一般,命廷臣預備。

     陝州又奏稱黃河清,集賢院校理晏殊,獻《河清頌》。

    真宗親制奉天庇民述,宣示相臣。

    轉眼間冬盡春來,命群臣戒備祭儀,毋得懈怠!适值京師大旱,谷米騰貴,龍圖閣待制孫奭,毅然上疏,谏阻西封,章至再上。

    真宗非不知孫奭很有忠心,言言當理,但已經入了迷途,哪裡還能挽回,便将孫奭很有忠心,言言當理,但已經入了迷途,哪裡還能挽回,便将孫奭的奏疏,留中不發,置之高閣。

     仲春吉日,又趁着天氣晴和,啟銮西幸,仍用玉辂,奉了天書,從京師出發,過潼關,渡渭河,遣近臣祀西嶽。

    進次寶鼎縣,奉祀後,土地祗,一切典禮,與前略同。

    又召隐士李渎、劉巽、鄭隐、李甯見駕。

    李渎托言足疾,不肯到來。

    鄭隐、李甯赴行在朝見,受賜茶果粟帛,堅請回山。

    隻有劉巽,受職為大理評事。

    真宗至阌鄉,召見道士柴又玄,垂問無為要旨,又玄略對數語,不能稱旨即令退出。

    及抵陝州,又征召隐士魏野,魏野亦托疾不至,先是鹹平五年,張齊賢聞京兆隐士種放之名,奏請征召。

    真宗下诏往禦,種放即赴京,受官左司谏,直诏文館。

    後來東封西祀,莫不随從,時論頗加鄙薄!此時李渎、魏野,并辭不至,名盛一時。

    李渎與魏野原是好友,均遯迹草茅,終身不仕。

    魏野先殁,李渎痛失良友,不過六日,亦即逝世。

     又有杭州隐士林逋終身不娶,隐居西湖,結廬孤山,女梅子崔。

     真宗料知林逋必不肯應征,但賜予粟帛的,以示優禮。

    林逋到仁宗時始卒,臨殁時,口吟自挽詩,有“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幸曾無封禅書”二語,傳誦一時。

    這且不必提他。

     單說真宗自西封回銮,尚有餘嶽未封,又命向敏中為五嶽奉冊使,加上五嶽帝号并作會靈觀,奉祀五嶽,又任王欽若為樞密使,擢丁謂參知政事,另用林特為三司使,三人互相勾結;專言祥瑞經度制置副使陳彭年,素性奸猾,綽号九尾狐,與内侍劉承珪,通聯一氣,廣修宮觀,迎合上意,朝中目為“五鬼”。

     那時有個汀州人,名喚王捷的,平日小以販為生,往來江湖,頗多閱曆,聞得朝廷朝符暮瑞,東封西祀的鬧個不了,他便異想天開,要從這個上頭謀取富貴,遂捏造一片謊言,對人說道:“我于某日,路過南康,遇着一個披頭散發的道士,自言姓趙,同我一路行走,教了我許多安鼎煉丹的法兒。

    他說:”當今天子,乃是他的裔孫,他乃是姓趙的始祖。

    ‘臨别時,又送我一個小環,一柄神劍,忽然平地飛升,就不見了。

    後來向人家打聽有博學的人,知道他的根由,說這道士,就是司命真君。

    現在小環、神劍還藏在我家裡呢!“這王捷信口亂說,傳入劉承珪耳内,心下好不歡喜!如飛的入告真宗,又惹出一番事情來。

     未知惹出何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