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名,彼已驚怕遁去,這便是個先例。
”衆大臣聽了這話,都以為皇帝禦駕親征,倘有閃失,那還了得。
大家都不敢擔這個責任,一齊要退下去。
寇準早喝住道:“你們到哪裡去。
禦駕啟行,不要扈從麼?”真宗見寇準要實行親征,口内不得推辭,心下卻十分懼怕!便想避進宮去。
才立起來,寇準已牽住龍袍道:“陛下一進後宮,臣等不能入見,大事就不可收拾了,須請立時決定。
”畢士安見寇準力主親征,料得他必然成竹在胸,便也從旁贊助,勸真宗依從寇準之言。
真宗隻得仍舊坐下,诏群臣各抒所見,共議退敵之計。
群臣都以為寇兵深入,都城萬不能守,隻有避敵一法,可以不驚垂輿。
王欽若是臨江人,便勸真宗幸金陵;陳堯叟是阆州人,便勸真宗幸蜀。
真宗聽了這話,更加沒有了主意,又和寇準商議,寇準明知是王欽若、陳堯叟的主意,故意大聲道:“誰為陛下劃這個計策,先請斬此人,取血釁鼓,然後北伐。
方今陛下神武,諸将齊心,禦駕親征,敵必自退。
既不然,堅壁老敵,出奇兵以撓之,彼勞我逸,可操勝算。
此時若一動搖,抛棄宗社,搖惑人心,天下且不能保,金陵成都又有何用?“真宗尚是沉吟,畢士安也在旁奏道:“寇準之言甚是,請陛下俯允!”真宗道:“兩卿既然意思相同,就下诏親征罷。
” 寇推深知王欽若的為人,小有聰明。
真宗很是親信他,深恐夜長夢多,被他從中阻撓,誤了大事,遂又奏道:“敵兵深入,天雄軍最為重鎮萬一陷沒,河朔皆為虜有,請陛下簡大臣出守為要!”真宗道:“卿以為何人可任?”寇準道:“莫如參政王欽若。
”欽若在朝班内,聽得寇準前面的一番話說,已氣得面紅耳赤,忽聞寇準薦他出守,不由得面目失色,連忙趨至座前,正要跪奏。
寇準急道:“主上親征,臣子不得畏難,我已薦參政出守天雄軍,參政應即領敕啟行。
”欽若道:“寇相是否居守?”寇準道:“老臣應為王前驅,怎敢偷安。
”真宗便向欽若道:“王卿應善體朕意。
朕命你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卿其勿辭!”欽若不敢推卻,隻得叩頭領敕,辭駕而去了。
天雄軍見契丹大軍壓境,束手無策,惟有堅閉城門,在營内誦佛念經,祈禱佛天保佑,就是他的韬略了。
再說契丹兵臨澶州,李繼隆将兵抵禦,打聽得契丹統軍蕭撻覽,要來劫營,繼隆将計就計,分派人馬四面埋伏,等得契丹兵來。
蕭撻覽當先沖入,乃是一座空營,連忙退出,已是号炮齊起,宋将張環等,領了一班弓弩手,伏在營門,呐喊一聲,萬弩齊發,蕭撻覽躲閃不及,一箭正中咽喉,死于亂軍之中。
其餘的兵将,自然潰散而遁。
蕭撻覽乃契丹名将,謀勇兼全,手下的兵,又都是精銳,遭了敗衄中箭而亡,全軍為之氣奪。
那真宗啟跸之後,行在路上,又有人奏稱,前進一步,便很危險,不如改往金陵較為穩當。
真宗心裡又不禁活動起來,召寇準來和他商議。
寇準奏道:“陛下隻可進尺,不可退寸。
河北諸将,日夜望乘輿,如大旱之望雲霓。
若後退一步,敵人随後追蹑,人心瓦解,如何得到金陵呢?“真宗道:”卿且退,容朕細思。
“寇準退出,恰遇殿前都指揮,晉職太尉高瓊,便對他說道:”太尉受國厚恩,今日應該報國。
“高瓊懼然道:”瓊一介武夫,蒙恩超擢,應當效死。
“寇準攜了他的手道:”我與你一同入奏,請天子即日渡河殺敵。
“高瓊點頭稱善! 兩人入見,高瓊先立在階下,寇準上前奏道:“陛下如果不信臣言,現有高瓊在此,可召問之。
”高瓊即趨前道:“寇準所言甚是,陛下不必再疑心了。
”寇準又道:“陛下在此,仍不足以厲将士之氣,寒賊人之膽,請速渡河,免失機會。
” 真宗方一心向前,不再畏怯。
時值朔風凜冽,天氣嚴寒,左右進上貂帽毳裘。
真宗道:“朕安居帳中,還要用此。
那些将士們露宿曠野,應該用什麼東西呢?”吩咐快拿下去。
将士們知道了,更加感激!一齊奮勇前進。
行至澶州城南,隻見河北一帶,契丹的營寨星羅棋布,真宗心内很覺慌張!左右邊請駐跸靜觇敵勢,再決行止。
寇準忙趨前固請道:“陛下若不過河,敵氣未懾,人心亦危,安能取威決勝。
現在王超領着精兵,駐紮中山,可以扼敵。
李繼隆、石保吉東西列陣,可制敵之左右肘。
四方鎮将,相率來援,還怕什麼呢?”高瓊亦請道:“臣願保駕渡河,前途決無可虞!”寇準不待上谕,亟揮衛士備辇。
真宗隻得渡河,進至澶州城北,親禦城樓。
遠近将士,望見禦蓋,知道駕已渡河,一齊踴躍鼓舞,高呼萬歲,聲聞數十裡。
契丹主隆緒,與蕭太後正因蕭撻覽戰殁,在那裡商議軍務,忽聞宋軍中三呼萬歲,震動天地,不覺吃了一驚! 未知契丹見真宗禦駕到來,又有什麼詭計?且聽下回分解。
”衆大臣聽了這話,都以為皇帝禦駕親征,倘有閃失,那還了得。
大家都不敢擔這個責任,一齊要退下去。
寇準早喝住道:“你們到哪裡去。
禦駕啟行,不要扈從麼?”真宗見寇準要實行親征,口内不得推辭,心下卻十分懼怕!便想避進宮去。
才立起來,寇準已牽住龍袍道:“陛下一進後宮,臣等不能入見,大事就不可收拾了,須請立時決定。
”畢士安見寇準力主親征,料得他必然成竹在胸,便也從旁贊助,勸真宗依從寇準之言。
真宗隻得仍舊坐下,诏群臣各抒所見,共議退敵之計。
群臣都以為寇兵深入,都城萬不能守,隻有避敵一法,可以不驚垂輿。
王欽若是臨江人,便勸真宗幸金陵;陳堯叟是阆州人,便勸真宗幸蜀。
真宗聽了這話,更加沒有了主意,又和寇準商議,寇準明知是王欽若、陳堯叟的主意,故意大聲道:“誰為陛下劃這個計策,先請斬此人,取血釁鼓,然後北伐。
方今陛下神武,諸将齊心,禦駕親征,敵必自退。
既不然,堅壁老敵,出奇兵以撓之,彼勞我逸,可操勝算。
此時若一動搖,抛棄宗社,搖惑人心,天下且不能保,金陵成都又有何用?“真宗尚是沉吟,畢士安也在旁奏道:“寇準之言甚是,請陛下俯允!”真宗道:“兩卿既然意思相同,就下诏親征罷。
” 寇推深知王欽若的為人,小有聰明。
真宗很是親信他,深恐夜長夢多,被他從中阻撓,誤了大事,遂又奏道:“敵兵深入,天雄軍最為重鎮萬一陷沒,河朔皆為虜有,請陛下簡大臣出守為要!”真宗道:“卿以為何人可任?”寇準道:“莫如參政王欽若。
”欽若在朝班内,聽得寇準前面的一番話說,已氣得面紅耳赤,忽聞寇準薦他出守,不由得面目失色,連忙趨至座前,正要跪奏。
寇準急道:“主上親征,臣子不得畏難,我已薦參政出守天雄軍,參政應即領敕啟行。
”欽若道:“寇相是否居守?”寇準道:“老臣應為王前驅,怎敢偷安。
”真宗便向欽若道:“王卿應善體朕意。
朕命你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卿其勿辭!”欽若不敢推卻,隻得叩頭領敕,辭駕而去了。
天雄軍見契丹大軍壓境,束手無策,惟有堅閉城門,在營内誦佛念經,祈禱佛天保佑,就是他的韬略了。
再說契丹兵臨澶州,李繼隆将兵抵禦,打聽得契丹統軍蕭撻覽,要來劫營,繼隆将計就計,分派人馬四面埋伏,等得契丹兵來。
蕭撻覽當先沖入,乃是一座空營,連忙退出,已是号炮齊起,宋将張環等,領了一班弓弩手,伏在營門,呐喊一聲,萬弩齊發,蕭撻覽躲閃不及,一箭正中咽喉,死于亂軍之中。
其餘的兵将,自然潰散而遁。
蕭撻覽乃契丹名将,謀勇兼全,手下的兵,又都是精銳,遭了敗衄中箭而亡,全軍為之氣奪。
那真宗啟跸之後,行在路上,又有人奏稱,前進一步,便很危險,不如改往金陵較為穩當。
真宗心裡又不禁活動起來,召寇準來和他商議。
寇準奏道:“陛下隻可進尺,不可退寸。
河北諸将,日夜望乘輿,如大旱之望雲霓。
若後退一步,敵人随後追蹑,人心瓦解,如何得到金陵呢?“真宗道:”卿且退,容朕細思。
“寇準退出,恰遇殿前都指揮,晉職太尉高瓊,便對他說道:”太尉受國厚恩,今日應該報國。
“高瓊懼然道:”瓊一介武夫,蒙恩超擢,應當效死。
“寇準攜了他的手道:”我與你一同入奏,請天子即日渡河殺敵。
“高瓊點頭稱善! 兩人入見,高瓊先立在階下,寇準上前奏道:“陛下如果不信臣言,現有高瓊在此,可召問之。
”高瓊即趨前道:“寇準所言甚是,陛下不必再疑心了。
”寇準又道:“陛下在此,仍不足以厲将士之氣,寒賊人之膽,請速渡河,免失機會。
” 真宗方一心向前,不再畏怯。
時值朔風凜冽,天氣嚴寒,左右進上貂帽毳裘。
真宗道:“朕安居帳中,還要用此。
那些将士們露宿曠野,應該用什麼東西呢?”吩咐快拿下去。
将士們知道了,更加感激!一齊奮勇前進。
行至澶州城南,隻見河北一帶,契丹的營寨星羅棋布,真宗心内很覺慌張!左右邊請駐跸靜觇敵勢,再決行止。
寇準忙趨前固請道:“陛下若不過河,敵氣未懾,人心亦危,安能取威決勝。
現在王超領着精兵,駐紮中山,可以扼敵。
李繼隆、石保吉東西列陣,可制敵之左右肘。
四方鎮将,相率來援,還怕什麼呢?”高瓊亦請道:“臣願保駕渡河,前途決無可虞!”寇準不待上谕,亟揮衛士備辇。
真宗隻得渡河,進至澶州城北,親禦城樓。
遠近将士,望見禦蓋,知道駕已渡河,一齊踴躍鼓舞,高呼萬歲,聲聞數十裡。
契丹主隆緒,與蕭太後正因蕭撻覽戰殁,在那裡商議軍務,忽聞宋軍中三呼萬歲,震動天地,不覺吃了一驚! 未知契丹見真宗禦駕到來,又有什麼詭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