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一回讨蜀亂宦官掌兵戰夏寇小将卻敵話說潘美自楊業父子出發後,倒也同了王侁等來至陳家谷口,列陣以待,預備救應。
自寅時待至巳時,不見楊業退回,王侁便向潘美道:“楊業此時不回,必已獲勝。
主帥何不領兵上前,乘機圖功呢?”潘美沉吟一會兒道:“且待一二時再定行止。
”王侁退出,對衆将道:“此時不去争功,尚待何時? 我可要先去了。
“說着,即率兵徑自出口。
衆将見王侁已行,也都想立功,一齊要去。
潘美哪裡制得住,也隻得相随同行,沿着交河,向西而進,約摸行了二十餘裡,忽見王侁領兵退回,向潘美道:”楊業已敗,契丹兵十分厲害,元帥快退兵罷!“潘美聽了,很覺驚慌,早把陳家谷的預約抛在腦後,竟退兵直向代州而去,以緻楊業敗死。
邊境大震,雲應朔諸州的将吏,都棄城而遁。
驚報傳達宋廷。
太宗聞得楊業戰死,邊境又失,大為悲憤!下诏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擔。
潘美削去三官,王侁革職除名。
曹彬到了京師,亦因喪師失律,貶為右衛上将軍。
崔彥進、米信,各各降調。
惟李繼隆、田重進,能保全部下,整隊而歸,升田重進為馬步軍都虞侯,李繼隆為馬軍都虞侯,知定州。
自此宋廷與契丹結下仇怨,無一年沒有戰事,已是不勝紛擾。
偏生那夏州地方,也有蕃衆擾亂,不能安甯。
叙述契丹的事情,一枝筆不能寫兩處,現在把契丹的事情暫時擱下,又要将西夏的來由,補叙一番了。
且說秦隴以北,有銀、夏、緩、宥、靜五州,為拓跋氏所占據。
唐初,拓跋赤辭入朝,賜姓李。
至唐末黃巢作亂,僖宗奔蜀,拓跋思恭糾合蓍衆,入境讨賊,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複賜姓李。
五代時據境如故,周顯德中,李彜興嗣立,受周封為西平王。
宋太祖初年,彜興遣使入貢,太祖授彜興為太尉。
彜興殁,子克睿嗣立,克睿未幾即殁,子繼筠立。
太宗伐北漢,繼筠曾遣将李光遠等,渡河路太原境,遙為聲援。
既而繼筠複殁,弟繼捧嗣位。
太平興國七年,繼捧入觐,獻銀、夏、綏、宥四州地,且自陳與親族不睦,願居汴京。
太宗乃遣使至夏州,迎接繼捧親屬,授繼捧為彰德節度使,另派都巡檢曹光實,往戍四州。
獨繼捧族弟遷,為定難軍都知蕃落使,留居銀州,不願入汴。
聞宋使到來,詐言乳母病故,出葬郊外,竟與同黨數十人奔入地斤澤。
這地斤澤,離夏州東北三百裡遠近,繼遷号召部落,聲勢日盛。
曹光實恐為邊患,率師襲擊,斬首五百級,焚毀四百餘帳,繼遷倉皇遁去,母、妻均為光實拿往夏州。
繼廷輾轉遷徙,連娶豪族之女為妻,日漸強大,遂召集衆部落,慨然說道:“李氏世有西夏,數百餘年,一旦拱手讓人,豈不可恥!汝等若不忘李氏,幸大家努力,共同興複。
”蕃衆齊聲應道:“我等誓必盡力。
”繼遷道:“用力不若用謀,我當設詐降計,誘殺曹光實,一則可報前仇,二則可複故土,汝等意下如何?”蕃衆應聲道:“悉聽調度。
”繼遷大喜!乃率衆向夏州進發,先遣入緻書曹光實,自述願降之意。
光實信以為真,即與來人面約,會于葭蘆川,收納降衆。
光實屆期,隻帶領百餘騎,徑往葭蘆川。
見繼遷已領了數十人迎候于道,待至光實到來,繼遷拜谒馬前,執禮甚恭,邀請往撫餘衆。
光實見繼遷十分恭順,漫不加察,昂然同往,乃至營帳之前,蕃衆約有數千,一齊盡出,繼遷舉手中鞭一揮,大聲喝道:“仇人已到,與我動手!”喊聲未畢,蕃衆刀槍齊舉,直向光實殺來。
光實隻帶得百餘騎,如何敵得來,被蕃衆殺得一個不留。
繼遷乘勢襲據了銀州。
邊報傳來,太宗亟命知秦州田仁朗,會師進讨。
仁朗奉了诏命,立刻調集各路軍馬,陸續會齊,啟程北行。
到了綏州,聞得繼遷圍攻三族寨,有衆數萬。
仁朗恐寡不敵衆,飛章赴京,請求添兵,并不往救三族寨。
不到幾日,三族寨為繼遷攻破! 寨将折裕木,殺死監軍使者,投降了繼遷。
蕃衆又進攻撫甯寨,将士請速赴援,仁朗反笑道:“不要緊,蕃人烏合之衆,勝則進,敗則退。
今繼遷嘯聚數萬,進攻孤壘。
撫甯寨地勢險峻,甚為堅固,決非數日所可破,待其勞敝,然後出兵撩擊,可一鼓而擒了。
”将士見他大言不慚,一齊默然退出。
仁朗不問軍事,日在營中,縱酒樗捕,晝夜取樂,故示閑暇之狀,副将王侁,恐遭連累,将細情奏報宋廷。
太宗得知情形,即召仁朗還京,下禦史獄,訊問三族寨被陷,及無故奏請添兵等事。
仁朗反大聲答道:“銀、夏、綏三州守兵,均托詞守城,不肯出發,故奏請添兵。
三族寨相距過遠,待臣勉強湊集人馬,行抵綏州,已經失守,臣不能負責。
況臣已定下良策,可擒繼遷,因奉诏旨,促臣來京,計不得行。
臣知繼遷,頗得蕃衆之心,此時不能擒
自寅時待至巳時,不見楊業退回,王侁便向潘美道:“楊業此時不回,必已獲勝。
主帥何不領兵上前,乘機圖功呢?”潘美沉吟一會兒道:“且待一二時再定行止。
”王侁退出,對衆将道:“此時不去争功,尚待何時? 我可要先去了。
“說着,即率兵徑自出口。
衆将見王侁已行,也都想立功,一齊要去。
潘美哪裡制得住,也隻得相随同行,沿着交河,向西而進,約摸行了二十餘裡,忽見王侁領兵退回,向潘美道:”楊業已敗,契丹兵十分厲害,元帥快退兵罷!“潘美聽了,很覺驚慌,早把陳家谷的預約抛在腦後,竟退兵直向代州而去,以緻楊業敗死。
邊境大震,雲應朔諸州的将吏,都棄城而遁。
驚報傳達宋廷。
太宗聞得楊業戰死,邊境又失,大為悲憤!下诏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擔。
潘美削去三官,王侁革職除名。
曹彬到了京師,亦因喪師失律,貶為右衛上将軍。
崔彥進、米信,各各降調。
惟李繼隆、田重進,能保全部下,整隊而歸,升田重進為馬步軍都虞侯,李繼隆為馬軍都虞侯,知定州。
自此宋廷與契丹結下仇怨,無一年沒有戰事,已是不勝紛擾。
偏生那夏州地方,也有蕃衆擾亂,不能安甯。
叙述契丹的事情,一枝筆不能寫兩處,現在把契丹的事情暫時擱下,又要将西夏的來由,補叙一番了。
且說秦隴以北,有銀、夏、緩、宥、靜五州,為拓跋氏所占據。
唐初,拓跋赤辭入朝,賜姓李。
至唐末黃巢作亂,僖宗奔蜀,拓跋思恭糾合蓍衆,入境讨賊,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複賜姓李。
五代時據境如故,周顯德中,李彜興嗣立,受周封為西平王。
宋太祖初年,彜興遣使入貢,太祖授彜興為太尉。
彜興殁,子克睿嗣立,克睿未幾即殁,子繼筠立。
太宗伐北漢,繼筠曾遣将李光遠等,渡河路太原境,遙為聲援。
既而繼筠複殁,弟繼捧嗣位。
太平興國七年,繼捧入觐,獻銀、夏、綏、宥四州地,且自陳與親族不睦,願居汴京。
太宗乃遣使至夏州,迎接繼捧親屬,授繼捧為彰德節度使,另派都巡檢曹光實,往戍四州。
獨繼捧族弟遷,為定難軍都知蕃落使,留居銀州,不願入汴。
聞宋使到來,詐言乳母病故,出葬郊外,竟與同黨數十人奔入地斤澤。
這地斤澤,離夏州東北三百裡遠近,繼遷号召部落,聲勢日盛。
曹光實恐為邊患,率師襲擊,斬首五百級,焚毀四百餘帳,繼遷倉皇遁去,母、妻均為光實拿往夏州。
繼廷輾轉遷徙,連娶豪族之女為妻,日漸強大,遂召集衆部落,慨然說道:“李氏世有西夏,數百餘年,一旦拱手讓人,豈不可恥!汝等若不忘李氏,幸大家努力,共同興複。
”蕃衆齊聲應道:“我等誓必盡力。
”繼遷道:“用力不若用謀,我當設詐降計,誘殺曹光實,一則可報前仇,二則可複故土,汝等意下如何?”蕃衆應聲道:“悉聽調度。
”繼遷大喜!乃率衆向夏州進發,先遣入緻書曹光實,自述願降之意。
光實信以為真,即與來人面約,會于葭蘆川,收納降衆。
光實屆期,隻帶領百餘騎,徑往葭蘆川。
見繼遷已領了數十人迎候于道,待至光實到來,繼遷拜谒馬前,執禮甚恭,邀請往撫餘衆。
光實見繼遷十分恭順,漫不加察,昂然同往,乃至營帳之前,蕃衆約有數千,一齊盡出,繼遷舉手中鞭一揮,大聲喝道:“仇人已到,與我動手!”喊聲未畢,蕃衆刀槍齊舉,直向光實殺來。
光實隻帶得百餘騎,如何敵得來,被蕃衆殺得一個不留。
繼遷乘勢襲據了銀州。
邊報傳來,太宗亟命知秦州田仁朗,會師進讨。
仁朗奉了诏命,立刻調集各路軍馬,陸續會齊,啟程北行。
到了綏州,聞得繼遷圍攻三族寨,有衆數萬。
仁朗恐寡不敵衆,飛章赴京,請求添兵,并不往救三族寨。
不到幾日,三族寨為繼遷攻破! 寨将折裕木,殺死監軍使者,投降了繼遷。
蕃衆又進攻撫甯寨,将士請速赴援,仁朗反笑道:“不要緊,蕃人烏合之衆,勝則進,敗則退。
今繼遷嘯聚數萬,進攻孤壘。
撫甯寨地勢險峻,甚為堅固,決非數日所可破,待其勞敝,然後出兵撩擊,可一鼓而擒了。
”将士見他大言不慚,一齊默然退出。
仁朗不問軍事,日在營中,縱酒樗捕,晝夜取樂,故示閑暇之狀,副将王侁,恐遭連累,将細情奏報宋廷。
太宗得知情形,即召仁朗還京,下禦史獄,訊問三族寨被陷,及無故奏請添兵等事。
仁朗反大聲答道:“銀、夏、綏三州守兵,均托詞守城,不肯出發,故奏請添兵。
三族寨相距過遠,待臣勉強湊集人馬,行抵綏州,已經失守,臣不能負責。
況臣已定下良策,可擒繼遷,因奉诏旨,促臣來京,計不得行。
臣知繼遷,頗得蕃衆之心,此時不能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