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關燈
名将,未必肯上圈套。

    ” 李漢瓊道:“先去獻他糧饷。

    他必信為真情,料無不納之理。

    ”廷翰也就點頭答應。

     當下計議已定,便差人至遼營,獻糧請降。

    韓匡嗣見有糧饷,諒非詐降,便約定明日入城。

    差人去了,耶律休哥谏道:“南人多詐,恐是誘敵之計。

    ”匡嗣道:“他若有詐,如何肯獻糧饷?”休哥道:“這正是欲取先與的計策。

    ”匡嗣道:“我兵前次殺敗宋師數十萬,人人奪氣,個個驚心。

    今聞我軍前來,所以投降。

    我料他必是真情,可以無用多疑。

    ”休哥見匡嗣不納良言,隻得退出帳來,吩咐部下,不可妄動,須待自己将令,方可出發。

     那韓匡嗣、耶律沙,見定宋将納降,隻道鎮州垂手可得。

     到了次日,領了人馬,直向鎮州城而來,将至城下,見城門大開,并無一人。

     匡嗣即欲拍馬入城,護騎尉劉武雄,上前谏道:“元帥不可輕進,既然請降,如何不來迎接?”匡嗣聞言,也甚疑心。

    忽聽一聲炮響,城西殺出劉廷翰,城東殺出李漢瓊,大叫:“胡奴休走,快來納命!”匡嗣方知中計,拍馬便走。

      部下人馬,見元帥已走,一齊往前亂奔,反把耶律沙的後隊沖動,耶律沙哪裡遏禁得住?隻好倒退下來。

    突然又是一聲炮響,崔彥進引着一彪宋軍,從斜刺裡殺出,攔住去路。

    韓匡嗣、耶律沙的兵馬,腹背受敵,隻好拼命沖突,要想殺條血路逃生。

     不料宋将崔翰、趙彥進,得了遼人入寇鎮州的消息,各領一支兵前來救應,恰巧遇個正着,奮勇殺上,把韓匡嗣、耶律沙困在垓心,再也沖殺不出。

    正在萬分危機時,忽見宋軍陣後喊聲大起,一将挺刀躍刀,領了健卒,從北面殺入,正是耶律休哥。

     韓匡嗣、耶律沙,見了救兵,滿心大喜!遂跟着休哥,殺出重圍。

    宋軍追趕一陣,斬首萬餘級,奪得糧草辎重無數,直追至遂城,方才收兵而回,各還原地,報捷宋廷。

      太宗得報,與廷臣計議道:“遼人此次入寇鎮州,不能得志,必定侵犯它處。

     朕想代州一路,最關重要,須遣良将鎮守,才保無虞。

    ”群臣齊稱:“陛下明見萬裡,應遣良将,預防遼兵入寇。

    ”太宗道:“朕有一人,必定勝任。

    ”遂命宣楊業上殿,楊業奉召前來。

    太宗道:“卿熟悉邊情,智勇兼備。

    今任卿為代州刺史,往防遼人。

    ”楊業頓首謝恩,太宗敕賜橐裝,令其即日赴任。

     楊業辭駕而出,率子延玉、延昭,星夜前往代州。

    延昭即延朗,随父降宋,授職供奉官,改名延昭;楊業嘗說此子類我,因此屢次出兵,必令相随。

    既抵代州,适值天寒地凍,楊業修繕城池絕不懈怠。

    轉眼之間,臘盡春回,又是太平興國五年,遼邦乘着天氣和暖,塞草已茁,又複大舉入寇。

    由耶律沙、耶律斜轸等,領兵十萬,徑趨雁門。

    雁門在代州北面,乃是最緊要的關隘,雁門有失,代州亦不能守。

    楊業得了遼兵大至的探報,便對延玉、延昭道:“遼兵号稱十萬,我軍僅有一二萬人,就是以一當十,也難獲勝,隻可用智,不可力敵,先要殺個下馬威,命他知道厲害,方才不可輕視我軍。

    ”延昭道:“兒意欲從間道出兵,襲擊遼兵後路,出其不意,必可獲勝。

    ”楊業道:“此言正合我意,人馬不必過多,隻要夤夜掩擊,令他自相驚潰,便可制勝。

    ”當下議定,便挑精兵數千,由雁門西口西陉關出去,繞至雁門北口,正值更鼓沈沈,星鬥黯黯,遙見雁門關下,黑壓壓的紮下數座大營,便命延玉率兵三千人,從左殺入;延昭帶兵三千人,從右殺人;楊業自領健卒百騎,獨踹遼兵中營,三支人馬,銜枚疾馳,到了遼營,一聲呐喊,沖殺進去。

     耶律沙、耶律斜轸等,隻防關内兵馬前來襲營,不料宋軍忽從營後殺來,驚疑飛将軍從天而下。

    大家吓得東躲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