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關燈
尋覓聖駕。

     奴婢向這一路來迎接萬歲,不想恰好在此遇見,快請回宮,以安衆心。

    ‘說着,便帶過馬來,扶掖着那人,坐上雕鞍,由那内監同着衛士簇擁而去。

    我在旁邊聽得這番說話,方才知道那人就是國主,因此急急的來報知大師與衆位姑娘。

    “和尚與衆妓女聽罷大驚道:”原來那人乃是國主,怪不得這般大模大樣,幸虧我們沒有得罪于他,否則獲罪非輕了。

    “不提和尚與衆妓女們私自慶幸。

      單說後主遇見内監帶領衛士扶上了馬,簇擁着回至宮中。

      小周後見後主已平安回來,方才放下心腸,便問:“陛下因何獨自一人外出? 妾身好不憂慮!”後主道:“朕在宮中覺得異常煩悶,本拟外出略略遊覽,即行回宮;不料到了一家妓館,有個和尚在那裡面飲酒聽歌,朕便闖将進去。

    那和尚倒倜傥得很,邀朕入席飲酒;朕一時高興,酣呼暢飲起來,以至回宮遲延,勞卿伫望,心甚不安。

    ”小周後含笑問道:“陛下,今日駕臨妓館,可有美貌妓女,中得聖意麼?”後主搖頭道:“那些妓女,都是庸脂俗粉,哪裡及得宮内的妃嫔呢?倒是那個和尚甚是風流,佛教中也有此人物,真是不可輕視的。

    朕當初在藩邸時,曾發願手寫金字心經,施舍寺院,以祈福佑,直到現在,還沒有書寫;今日遇見這個和尚,倒觸動了朕的心願,從明日起,即當齋戒沐浴,手寫金字心經,了此心願。

    ” 得到次日,後主果然齋戒沐浴,關了一間靜室,秉着一片至誠心腸,端坐靜室之内,書寫金字心經。

    小周後因宮人喬氏生得明豔倩麗,小心謹慎,素為後主所愛,就命她專值靜室,侍候茶水。

    後主清心寡欲的在靜室中書寫金字心經,其得一百零九卷,計算南朝的大寺院,恰有一百零八處。

    後主一一命人送去施舍,尚餘心經一卷,因宮人喬氏在靜室内早晚侍候甚為小心,後主賞以金帛,喬氏拜辭不受,願得餘的一卷心經,朝夕持誦,為國主祈福。

    後主心中大喜道:“你既有此心願,朕又何惜一卷心經呢!”當下即以所餘的一卷賜之。

    喬氏得賜心經,叩謝了後主,雙手捧着,回到後宮,果然朝夕虔誠唪誦,雖祁寒盛暑,亦不間斷。

    後來江南國亡,後主降宋,到了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因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為太宗所忌,賜牽機藥而死。

    那時喬氏已入太宗禁中,聞得後主賜藥而殁,暗中不勝悲傷!便把這卷金字經,出舍大相國寺西塔,為後主資求冥福;并于經後寫首一段文字道:“故李氏國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苦心經,一卷在相國寺院,伏願彌勒尊前。

    持一花而見佛雲雲。

    ”後人見了經後跋語方知這卷心經,乃南唐後主親筆手書,賜于宮人喬氏。

    再由喬氏施舍于相國寺,為後人祈求冥福的。

     後人讀史至此,有宮詞一首詠後主,因聽宮人流珠歌舊曲,有感于心,始微行入娼家;因入娼家,得遇和尚,方書心經,并賜喬氏其詞道:鴛鴦寺主感銷零,譜在流珠指上聽;還證多生花佛谛,細摹金字施心經。

     後主自書寫花經之後,每日仍在宮内與小周後及一班妃嫔酣歌曼舞的快樂不已!  那小周後生平最愛的是焚香,雖在柔儀殿内,制了數十種焚香的器具,早早晚晚,命主香宮人,焚着異香,氤氲馥郁,馨烈無比;隻因安寝之時,帳中未便以火焚香,恐有煙焰熏灼之患,所以挖空了心思,又想出了一個法兒,你道是什麼法兒呢?乃是用鵝梨蒸沉香,置于帳中,便有一種香氣發越出來,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

      因為沉香這樣東西,遇着熱氣,其香方始發出來,現在用鵝梨蒸過,置于帳中,沾着人的汗氣,所生之香,便變成一股甜香;所以令人嗅了這個香氣,便要心醉神迷了。

    小周後創制了這個法兒,心内很是快樂,就取了一個美名,叫做“帳中香”。

     後主見小周後制成了帳中香,他也要争奇鬥異和小周後比賽一番。

    便在妃嫔宮人的裝束上,想出一種新鮮的飾品,乃是将建陽進貢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餅,或大或小,形狀各别,令各宮嫔淡妝素服,縷金于面,用這花餅,施于額上,名為“北苑妝”。

     妃嫔宮人,自後主創了“北苑妝”以後,一個個去了濃裝豔飾,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衣袂飄揚,遠遠望去,好似月殿嫦娥,廣寒仙子一般,另具風韻。

    後主見了,十分歡喜,更加興緻勃勃,與小周後日日商議新鮮法兒消遣時光。

     未知後主又想出什麼法兒來尋歡取樂,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