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面,用手指着向保正問道:“那邊青翠飄揚,紅橋隐隐,又是何處?”
保正道:“此名九曲龍池,乃臣鑿通了摩诃池,借它的水灌注而成。
池中皆種蓮花,兩岸遍植楊柳;架以紅橋,環以曲欄,全仿江南揚州平山堂的風景。
陛下避暑于水晶殿,晝長無事,到彼遊賞,就無異置身江南了。
那池中還系着幾隻畫船。
陛下于宴飲之暇,可以命宮人們蕩槳采蓮,憑欄而看,亦頗有興趣。
此系臣随意妄為,并未奉有谕旨,還乞恕罪!“後主聽了,又不勝喜悅道:” 不意卿之胸中,卻有如此丘壑。
朕正思遊玩江南風景,深恨路程遙遠,關山阻隔,不能如願;現在有這個地方,與江南風景相同,朕時時遊玩,也可略慰中懷了。
卿可引朕前往一看。
“保正領旨,導着後主,彎彎曲曲,行至九曲龍池,隻見夾岸楊柳,迎風飄拂;滿池芙渠,映日鮮妍,危樓一角,隐于萬綠叢中,小橋跨水,橫卧百花深處。
若于斜照銜山,明月初上之時,置身其間,憑欄而立,細細的嗅那蓮花香氣,真可沁入肺腑;倘于楊柳之下,盤陀石上,執竿垂釣,也可以領略靜中趣味,風景入畫,無異江南。
後主遊覽至此,不覺大悅道:“卿為朕建築宮殿,勞苦功高,朕當有以酬之。
”遂命近侍,取錦鍛百尺,金珠稱是,賜于保正。
保正謝恩,欣然而退。
花蕊夫人有宮詞詠九曲龍池道: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往碧波中。
後主自建築了水晶殿,轉瞬之間,炎夏已屆。
便攜了花蕊夫人,偕同宮眷,移入宣華苑内,以避暑熱。
趙崇韬見韓保正以建築宮殿蒙後主恩賞,深得寵任,心内好生豔羨!又聞得後主已将宮眷,遷入宣華苑避暑。
他也要博取後主的歡心,以圖爵賞,暗中打算道:“宣華苑整理得固是美麗,主上于其間宴樂,隻有歌伎,而無梨園,亦是缺點。
我于去歲,即購備了許多聰明子弟,命樂工教以歌曲,現已一齊練習純熟,前次命他們奏技,果然歌喉抑揚,舞态翩翩,進退疾徐,都中音節。
本來預備下了獻于主上的,何不趁着這個機會,把來進獻呢!” 打定主意,絕不遲延,便将全部梨園獻于後主。
後主得了趙崇韬的梨園,便親自檢點,見有三十二名子弟,個個多是年在十二三歲,生得相貌清秀,性情聰穎,甚讨歡喜! 遂又考究他們的戲劇,卻有數十餘出,都是歌舞純熟,闆眼無訛。
後主得了這部梨園,真個如獲異寶,連連的稱贊趙崇韬,忠心愛主,不可不加重賞,以示鼓勵;便下谕趙崇韬晉封侯爵,并賜金銀彩緞,以旌其進獻梨園子弟之功。
後主加封了趙崇韬之後,便命在水晶殿内排宴,攜着花蕊夫人和張太華,同入宴中。
後主居中正座,花蕊夫人居左,張太華居右;宮娥彩女,兩旁侍立,聽候傳喚,一律都穿着霧榖輕紗,羅襪珠屢,一望去,翠羽明珰、瓊環玉佩、紅粉成行,美豔異常。
後主看着大樂,便命傳那梨園子弟前來奏樂侑酒。
梨園子弟奉了聖谕,便有那押班的進上歌扇,請後主點曲。
後主便遞于花蕊夫人道:“卿可揀好聽的點來。
”花蕊夫人接過,展開一看,見上面載着二三十出戲名,内中卻有《霓裳羽衣曲》,遂向後主道:“這《霓裳羽衣曲》乃是唐明皇同着葉法善,在中秋之夕,遊玩月宮,袖中藏着玉笛;适值嫦娥在廣塞宮,與群仙宴飲奏曲。
明皇将玉笛偷倚其譜,回至凡間,與楊太真按譜填曲,奏将起來,真個是音韻嘹亮,響遏行雲,不同凡間之樂。
自從安史作亂,楊太真馬嵬賜帛,明皇幸蜀歸來,移居西内,為李輔國所制,郁郁不樂,又因思念楊妃,不忍再歌舊曲,便将歌詞遺失。
如今隻傳其譜,而無其詞。
不知這班梨園子弟所歌的《霓裳羽衣曲》,又從何來,陛下何不令其奏一套呢?”後主道:“卿言正合朕意。
”遂命梨園先奏一套升平樂,再奏《霓裳羽衣曲》。
梨園子弟奉命,便在階前奏樂歌舞起來,一霎時箫鼓并宣,笙歌疊奏,吹過了一套升平樂。
後主連連點頭,道:“聲韻雖佳,惜欠悠揚!”花蕊夫人與張太華卻含笑不語。
後主即傳命速奏《霓裳羽衣曲》。
這一次的奏曲,卻不比先前的奏升平樂了。
班中步出十六個年輕子弟,都在十齡以外的光景,盡是錦衣繡裳,眉清目俊,分為兩班,八個歌,八個舞。
那笙箫管笛,琴瑟鐘聲,一時并奏。
但見那舞的是羽衣翩跹,歌的是嬌聲宛轉,和着各種樂聲,高低疾徐,音韻悠揚,十分入拍。
後主聽到好處,不禁連聲稱贊!就是那花蕊夫人和張太華,皆是精工音律,善于歌舞的,到了這時,也就凝神細聽,點頭不已。
後主早舉起金杯,連進數觞,向花蕊夫人、張太華笑說道:“觀此妙
池中皆種蓮花,兩岸遍植楊柳;架以紅橋,環以曲欄,全仿江南揚州平山堂的風景。
陛下避暑于水晶殿,晝長無事,到彼遊賞,就無異置身江南了。
那池中還系着幾隻畫船。
陛下于宴飲之暇,可以命宮人們蕩槳采蓮,憑欄而看,亦頗有興趣。
此系臣随意妄為,并未奉有谕旨,還乞恕罪!“後主聽了,又不勝喜悅道:” 不意卿之胸中,卻有如此丘壑。
朕正思遊玩江南風景,深恨路程遙遠,關山阻隔,不能如願;現在有這個地方,與江南風景相同,朕時時遊玩,也可略慰中懷了。
卿可引朕前往一看。
“保正領旨,導着後主,彎彎曲曲,行至九曲龍池,隻見夾岸楊柳,迎風飄拂;滿池芙渠,映日鮮妍,危樓一角,隐于萬綠叢中,小橋跨水,橫卧百花深處。
若于斜照銜山,明月初上之時,置身其間,憑欄而立,細細的嗅那蓮花香氣,真可沁入肺腑;倘于楊柳之下,盤陀石上,執竿垂釣,也可以領略靜中趣味,風景入畫,無異江南。
後主遊覽至此,不覺大悅道:“卿為朕建築宮殿,勞苦功高,朕當有以酬之。
”遂命近侍,取錦鍛百尺,金珠稱是,賜于保正。
保正謝恩,欣然而退。
花蕊夫人有宮詞詠九曲龍池道: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往碧波中。
後主自建築了水晶殿,轉瞬之間,炎夏已屆。
便攜了花蕊夫人,偕同宮眷,移入宣華苑内,以避暑熱。
趙崇韬見韓保正以建築宮殿蒙後主恩賞,深得寵任,心内好生豔羨!又聞得後主已将宮眷,遷入宣華苑避暑。
他也要博取後主的歡心,以圖爵賞,暗中打算道:“宣華苑整理得固是美麗,主上于其間宴樂,隻有歌伎,而無梨園,亦是缺點。
我于去歲,即購備了許多聰明子弟,命樂工教以歌曲,現已一齊練習純熟,前次命他們奏技,果然歌喉抑揚,舞态翩翩,進退疾徐,都中音節。
本來預備下了獻于主上的,何不趁着這個機會,把來進獻呢!” 打定主意,絕不遲延,便将全部梨園獻于後主。
後主得了趙崇韬的梨園,便親自檢點,見有三十二名子弟,個個多是年在十二三歲,生得相貌清秀,性情聰穎,甚讨歡喜! 遂又考究他們的戲劇,卻有數十餘出,都是歌舞純熟,闆眼無訛。
後主得了這部梨園,真個如獲異寶,連連的稱贊趙崇韬,忠心愛主,不可不加重賞,以示鼓勵;便下谕趙崇韬晉封侯爵,并賜金銀彩緞,以旌其進獻梨園子弟之功。
後主加封了趙崇韬之後,便命在水晶殿内排宴,攜着花蕊夫人和張太華,同入宴中。
後主居中正座,花蕊夫人居左,張太華居右;宮娥彩女,兩旁侍立,聽候傳喚,一律都穿着霧榖輕紗,羅襪珠屢,一望去,翠羽明珰、瓊環玉佩、紅粉成行,美豔異常。
後主看着大樂,便命傳那梨園子弟前來奏樂侑酒。
梨園子弟奉了聖谕,便有那押班的進上歌扇,請後主點曲。
後主便遞于花蕊夫人道:“卿可揀好聽的點來。
”花蕊夫人接過,展開一看,見上面載着二三十出戲名,内中卻有《霓裳羽衣曲》,遂向後主道:“這《霓裳羽衣曲》乃是唐明皇同着葉法善,在中秋之夕,遊玩月宮,袖中藏着玉笛;适值嫦娥在廣塞宮,與群仙宴飲奏曲。
明皇将玉笛偷倚其譜,回至凡間,與楊太真按譜填曲,奏将起來,真個是音韻嘹亮,響遏行雲,不同凡間之樂。
自從安史作亂,楊太真馬嵬賜帛,明皇幸蜀歸來,移居西内,為李輔國所制,郁郁不樂,又因思念楊妃,不忍再歌舊曲,便将歌詞遺失。
如今隻傳其譜,而無其詞。
不知這班梨園子弟所歌的《霓裳羽衣曲》,又從何來,陛下何不令其奏一套呢?”後主道:“卿言正合朕意。
”遂命梨園先奏一套升平樂,再奏《霓裳羽衣曲》。
梨園子弟奉命,便在階前奏樂歌舞起來,一霎時箫鼓并宣,笙歌疊奏,吹過了一套升平樂。
後主連連點頭,道:“聲韻雖佳,惜欠悠揚!”花蕊夫人與張太華卻含笑不語。
後主即傳命速奏《霓裳羽衣曲》。
這一次的奏曲,卻不比先前的奏升平樂了。
班中步出十六個年輕子弟,都在十齡以外的光景,盡是錦衣繡裳,眉清目俊,分為兩班,八個歌,八個舞。
那笙箫管笛,琴瑟鐘聲,一時并奏。
但見那舞的是羽衣翩跹,歌的是嬌聲宛轉,和着各種樂聲,高低疾徐,音韻悠揚,十分入拍。
後主聽到好處,不禁連聲稱贊!就是那花蕊夫人和張太華,皆是精工音律,善于歌舞的,到了這時,也就凝神細聽,點頭不已。
後主早舉起金杯,連進數觞,向花蕊夫人、張太華笑說道:“觀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