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關燈
嚼了。

    你們瞧着,不要笑我是酆都城内趕出的餓鬼!”說罷,哈哈大笑,十分有興。

    匡胤、柴榮也不禁陪着他大笑一陣。

    飲酒既畢,家人們收拾了剩酒殘肴。

    柴榮便約鄭恩到自己寓所居住,鄭恩一諾無辭。

    進了城,便把行李搬至柴榮寓内,安居下來。

    從此,匡胤除了讀書以外,便和石守信、羅彥威來到柴榮那裡,談論古今。

    有時高興起來,還和他們去騎馬射箭,練習武藝。

    連柴榮這樣文绉绉的,也被他們陶冶出來,竟能騎得烈馬,開得硬弓,尋常的人都近他不得。

     日去月來,光陰迅速,匡胤到此讀書,轉瞬一年。

    忽然靜極思動,要回到汴京,看望父母一遭,便将自己的意思,對柴榮等說明。

    柴榮道:“二弟既回汴京,我與家姑丈,亦暌隔長久,等二弟動了身,也要往姑丈任上去趟。

    ”鄭恩道:“既然大哥二哥皆要歸去,小弟一人在此,有何興味,況也離家多年,應該回去看視一番,待兩位哥哥行後,小弟也到鄭州去了。

    但不知此次一别,何時再能相會,令人心中很覺不快,須要約個相會之期才好。

    ”匡胤笑道:“倘要會面,有甚煩難。

    明年正月元宵節,汴京必然大放花燈,慶祝元宵佳節。

    每年總是如此,已成慣例,并無更改。

    大哥,三弟!何不于元宵節時,赴汴京看燈,那時我們弟兄,又可以在一處暢叙了。

    ”柴榮、鄭恩齊道:“此言甚為有理!明春元宵節,一定去汴京一行便了。

    ”  匡胤見二人都已應承,心下不勝歡喜!也不再坐下去,便起身辭别道:“明日一早,即便登程,恕不前來辭行了!”柴榮答道:“我們乃是自己弟兄,用不着這些浮文,明天我與三弟也要收拾行裝,不來送行了,就此分别,來年正月内再見罷。

    ” 三人相對拱手作别。

      匡胤自往外公杜三翁家,暗中想着:“我若說此番回去,是自己的主張,外公一定不肯放我歸去,隻得假造一封家信,前去騙他一騙。

    ”想定主意,遂即取過筆硯,造了弘殷的信,藏在懷中,徑至前面,見了杜三翁,行過了禮。

    三翁命他一旁坐下,詢問近日的學業如何?匡胤按定心神,回答得井井有條,一絲不亂。

    三翁大喜道:“外孫來此,方将一年,學問已如此進步!倘能長久下去,精勤不怠,何患不成當代通儒呢!這也是你們趙氏的祖功宗德,所以才能這樣容易。

    但願你日進竿頭,方不枉了我的一番苦心和你父親至深切的期望!”三翁絮絮叨叨,講個不停,匡胤又不能阻止他,隻得耐定性子,待他講畢,方從懷中掏出那封假信,呈于三翁道:“父親今天有信前來,說是有要緊事情,急待外孫回去商酌,并囑信到即行,不可遲延,恐誤事機。

    ”三翁聽了,将信接過,看了一遍道:“哦! 哦!你來此也将近一年了。

    想必你父親記念着你,所以寄信叫你歸去。

    既有父親信來,我也不便阻擋,隻是去了何時再來,這裡的功課,關系着你一生的前程,倘若半途而廢,豈不前功盡棄麼?“匡胤陪笑答道:”父親來信說是有事相商,想必沒甚耽延。

    外孫回去,隻要事情一了,立即趕回來,決不敢抛荒功課的。

    “三翁點頭說:”如此也好,隻不知何日動身?“匡胤道:”父親的信,十分緊急,外孫明日清晨便要登程了。

    “三翁道:“你也有些行李應該收拾一下,明天如何來得及呢?”匡胤不禁暗笑道:“我瞞着你早已預備停妥,還有什麼要收拾呢!”當下不便明言,支吾應道:“外孫快去快來,行李不用帶去,免得途中累贅,外公以為如何?”三翁聽說,深以為然。

    遂允許匡胤于明晨回去。

     到得次日一早,三翁尚未起身,匡胤已悄悄的命人将行李挑在城外,守候自己一同登程,免得三翁瞧見了行李,要将昨日謊話戳穿,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

    當下瞧着那人,把行李挑去,自己重複回到裡面,直往三翁房内,向他辭行。

    三翁方才起身,正在那裡梳洗。

    見了匡胤,便叮囑他一路小心,早去早回,不可耽延時光,荒廢功課。

    匡胤諾諾答應,遂向三翁行了一禮,辭别出外。

    三翁一直送到門前,眼望着匡胤走得已遠,不能瞧見,方才回到裡面。

     那匡胤離了外公家,放開大步,徑奔城外,到了約定的地點,與挑行李的人會齊,直向汴京而去。

    一路之上,曉行夜宿,非止一日,已抵家中,卻巧弘殷正在家内,與杜氏在後堂對坐閑談。

    次子匡義、三子匡美,都在一旁侍立。

    忽報大公子已經歸來,弘殷許久不見兒子,正在記念!聽說匡胤回來,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