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回推心置腹三雄結義輕歌妙舞雙美獻技且說匡胤拿起弓來,雙手便拉,隻因用力過猛,那弓響亮一聲,應手折斷。
匡胤将斷弓丢在地上,彎着腰又取了一把最大的,輕輕一拉,那弓早如滿月一般,扯将開來。
匡胤卻面不改色,胸不喘氣,從容自如,把弓放還原處。
旁觀的人,無不拍手稱贊!都說這紅面漢膂力甚大,非常人所及。
黑漢見匡胤絕不費力,便把自己的弓拉開,面上也現出驚愕之色!連忙搶上一步,滿面春風,雙手打拱,向匡胤說道:“英雄真好力量!但不知尊姓大名,何處人氏,請賜示知。
” 匡胤也拱手答道:“小可姓趙,名匡胤,涿州人氏,拉扯一把弓,乃是尋常小事,有甚奇異!”黑漢說:“原來是趙家公子,怪不得有此神力,果然不愧将門之子!小可聞名已久,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匡胤答道:“小可徒有虛名,毫無實際,何蒙揄揚,不勝慚愧!但不知壯士何方人氏,尊姓大名,因甚在此賣弓,又不收錢,願聞其詳!”黑漢道:“小可鄭州人氏,姓鄭名恩,宇子明,自幼父母俱亡,遺有良田千頃,頗可度日。
隻因小可生性好武,不惜重資,延請名師,教授武藝;又愛延攬人才,結納英雄,聞得有武藝出衆、本領驚人的好漢,雖然遠在天涯海角,也要想了法兒,請他來家。
因此年方弱冠,已經學成一身本領,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
但是武藝雖已學成,家産卻中落了。
小可又天生的性情豪爽,不治生業,仍舊結交江湖豪傑,遇有患難之人,傾囊相助,并不吝惜。
所以家财揮斥殆盡,飄蕩江湖,借着賣弓為由,意欲結識幾個英雄豪傑,并非覓取蠅頭微利的商賈可比。
“匡胤聽了,喜之不勝道:”原來鄭兄賣弓,是為物色人才起見,現在有一位豪土,雖則是個文才,不懂武藝,卻是肝膽照人的朋友。
鄭兄既愛結交,不可不與此人一見。
“鄭恩忙道:”公子所說的豪士,不知居住何處,是何姓名?務乞引往一見,那就感恩不盡了!“匡胤道:”此人與我一同前來,尚在橋上等候,可以一呼就到。
待我請他至此,替鄭兄介紹便了。
“說着,舉起手來,向橋上招了幾招。
那柴榮正等得不耐煩,忽見匡胤招手叫他,便徑奔橋北而來。
到了二人面前,匡胤便指着鄭恩,對柴榮說道:“這位是鄭州鄭子明兄,乃是當今豪傑!吾兄應該一見。
”又把柴榮的姓名家世,也向鄭恩介紹一遍。
鄭恩恭身為禮道:“原來也是一位公子。
小可失敬了!望乞恕罪!”柴榮見鄭恩豹頭環眼,身長七尺有餘,竟是一員大将的模樣,便存心要結交他。
當下不敢怠慢,慌忙答禮道:“我們都是豪俠襟懷,鄭兄何必如此客氣呢?”鄭恩道:“小可出身鄉間,性情又甚莽撞,不谙禮節,還請二位原諒!”匡胤笑道:“我們有幸相遇,正是天緣。
今日我與柴兄來此,原是到前面關帝廟内,結拜弟兄的。
既然無意之中碰見鄭兄,何不一同前往,三個人結拜起來,就可以繼續劉關張桃園結義的佳話了!“鄭恩大喜道:”小可鄉村愚夫,多蒙二位不棄,攜帶着一同結義,真是萬千之幸了! “當下将擺在面前的弓,除了匡胤拉折的一把,棄置不要,其餘的都收了起來,跟随柴、趙二人,同至關帝廟内。
家人們已将香燭點好,三牲祭禮,擺設齊整,等候主人前來行禮。
三人瞧見諸事齊全,好生歡喜,遂即開出年庚。
柴榮年紀最長,應居第一,匡胤居次,鄭恩第三,依次行了個禮,三人又對拜了兩拜,不覺格外親昵起來。
匡胤便對家人說道:“我們還沒吃飯,可把祭禮拿往後面,整備好了,取來下酒。
”家人連聲答應,收了祭品,自去整備。
不多一會,早已端将上來,安排杯箸,請三人入座飲酒。
柴榮乃是大哥,坐在上首;匡胤第二;鄭恩末位斟酒,對飲起來。
柴榮的食量,本不甚好,隻飲了幾杯酒。
匡胤是宦家子弟,平日飲馔,極為精緻,這三牲祭品,燒煮得不甚入味,哪裡吃得下去!也隻得飲了一會寡酒。
獨有那鄭恩,他是鄉村上長大的,粗糙貫了,食量又較常人大起幾倍,把酒用大碗篩來,一口喝幹,雞、魚、肉整塊的塞入嘴中,一頓大嚼,早如風卷殘雲一般,吃得杯盤狼藉,所餘無幾了。
柴榮和匡胤見他這般模樣,一齊含笑說道:“三弟真是英雄,我等萬不及也!”鄭恩摩摸着肚皮答道:“我從前在家,每餐須食鬥米十肉,現在落拓江湖,長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大
匡胤将斷弓丢在地上,彎着腰又取了一把最大的,輕輕一拉,那弓早如滿月一般,扯将開來。
匡胤卻面不改色,胸不喘氣,從容自如,把弓放還原處。
旁觀的人,無不拍手稱贊!都說這紅面漢膂力甚大,非常人所及。
黑漢見匡胤絕不費力,便把自己的弓拉開,面上也現出驚愕之色!連忙搶上一步,滿面春風,雙手打拱,向匡胤說道:“英雄真好力量!但不知尊姓大名,何處人氏,請賜示知。
” 匡胤也拱手答道:“小可姓趙,名匡胤,涿州人氏,拉扯一把弓,乃是尋常小事,有甚奇異!”黑漢說:“原來是趙家公子,怪不得有此神力,果然不愧将門之子!小可聞名已久,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匡胤答道:“小可徒有虛名,毫無實際,何蒙揄揚,不勝慚愧!但不知壯士何方人氏,尊姓大名,因甚在此賣弓,又不收錢,願聞其詳!”黑漢道:“小可鄭州人氏,姓鄭名恩,宇子明,自幼父母俱亡,遺有良田千頃,頗可度日。
隻因小可生性好武,不惜重資,延請名師,教授武藝;又愛延攬人才,結納英雄,聞得有武藝出衆、本領驚人的好漢,雖然遠在天涯海角,也要想了法兒,請他來家。
因此年方弱冠,已經學成一身本領,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
但是武藝雖已學成,家産卻中落了。
小可又天生的性情豪爽,不治生業,仍舊結交江湖豪傑,遇有患難之人,傾囊相助,并不吝惜。
所以家财揮斥殆盡,飄蕩江湖,借着賣弓為由,意欲結識幾個英雄豪傑,并非覓取蠅頭微利的商賈可比。
“匡胤聽了,喜之不勝道:”原來鄭兄賣弓,是為物色人才起見,現在有一位豪土,雖則是個文才,不懂武藝,卻是肝膽照人的朋友。
鄭兄既愛結交,不可不與此人一見。
“鄭恩忙道:”公子所說的豪士,不知居住何處,是何姓名?務乞引往一見,那就感恩不盡了!“匡胤道:”此人與我一同前來,尚在橋上等候,可以一呼就到。
待我請他至此,替鄭兄介紹便了。
“說着,舉起手來,向橋上招了幾招。
那柴榮正等得不耐煩,忽見匡胤招手叫他,便徑奔橋北而來。
到了二人面前,匡胤便指着鄭恩,對柴榮說道:“這位是鄭州鄭子明兄,乃是當今豪傑!吾兄應該一見。
”又把柴榮的姓名家世,也向鄭恩介紹一遍。
鄭恩恭身為禮道:“原來也是一位公子。
小可失敬了!望乞恕罪!”柴榮見鄭恩豹頭環眼,身長七尺有餘,竟是一員大将的模樣,便存心要結交他。
當下不敢怠慢,慌忙答禮道:“我們都是豪俠襟懷,鄭兄何必如此客氣呢?”鄭恩道:“小可出身鄉間,性情又甚莽撞,不谙禮節,還請二位原諒!”匡胤笑道:“我們有幸相遇,正是天緣。
今日我與柴兄來此,原是到前面關帝廟内,結拜弟兄的。
既然無意之中碰見鄭兄,何不一同前往,三個人結拜起來,就可以繼續劉關張桃園結義的佳話了!“鄭恩大喜道:”小可鄉村愚夫,多蒙二位不棄,攜帶着一同結義,真是萬千之幸了! “當下将擺在面前的弓,除了匡胤拉折的一把,棄置不要,其餘的都收了起來,跟随柴、趙二人,同至關帝廟内。
家人們已将香燭點好,三牲祭禮,擺設齊整,等候主人前來行禮。
三人瞧見諸事齊全,好生歡喜,遂即開出年庚。
柴榮年紀最長,應居第一,匡胤居次,鄭恩第三,依次行了個禮,三人又對拜了兩拜,不覺格外親昵起來。
匡胤便對家人說道:“我們還沒吃飯,可把祭禮拿往後面,整備好了,取來下酒。
”家人連聲答應,收了祭品,自去整備。
不多一會,早已端将上來,安排杯箸,請三人入座飲酒。
柴榮乃是大哥,坐在上首;匡胤第二;鄭恩末位斟酒,對飲起來。
柴榮的食量,本不甚好,隻飲了幾杯酒。
匡胤是宦家子弟,平日飲馔,極為精緻,這三牲祭品,燒煮得不甚入味,哪裡吃得下去!也隻得飲了一會寡酒。
獨有那鄭恩,他是鄉村上長大的,粗糙貫了,食量又較常人大起幾倍,把酒用大碗篩來,一口喝幹,雞、魚、肉整塊的塞入嘴中,一頓大嚼,早如風卷殘雲一般,吃得杯盤狼藉,所餘無幾了。
柴榮和匡胤見他這般模樣,一齊含笑說道:“三弟真是英雄,我等萬不及也!”鄭恩摩摸着肚皮答道:“我從前在家,每餐須食鬥米十肉,現在落拓江湖,長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