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現 情懷蕩漾浪子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菩薩結台誦經,超度那一班冤魂怨鬼,當地人士不明究竟,紛紛往觀,你一言我一語,議論不一。
菩薩見他們疑神疑鬼,便向衆宣說道:“此間不幸受了金人之難,冤死了數十萬無辜百姓,凄慘不堪。
可是這許多冤魂,三界不收,六道不管,流散在外,漂泊無歸,十分苦惱。
貧尼本我佛慈悲之旨,既然有緣來到此方,不容不加拯拔,故此發願結台,誦經四十九日,遍灑楊枝甘露,使他們脫離苦厄,往生樂土。
衆位不必猜疑,貧尼既不要募緣,也不要化齋,隻了此一願罷了。
” 大家聞說,方才明白,但中間又有那些好事之人,你一言我一語向菩薩尋根問底起來。
或者問她誦的什麼經?或者問她為何灑水?好似鴉鳴鵲噪。
菩薩又道:“衆位不必如此紛亂,此刻貧尼誓願未了,恕不能與衆位多談,且等四十九日功德圓滿之後,再與衆位細談這些。
”大家聽了,因為她是在那裡替姑蘇人做功德,又不索取酬報,一片好心,委實難得。
故也不再迫問,大家紛紛散去,由菩薩一人誦經灑水,專等四十九日之後,與她細談一切。
光陰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四十九日已如雷光石火一般地過去了。
那日晚間,菩薩功德圓滿,大衆也如期而集,聽菩薩說法。
菩薩開言道:“前承詢問所誦何經,所灑何水,且待貧尼來說與諸位知道。
此經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經可破地獄諸障,超度一切幽冥苦厄,誦滿一藏之數,萬劫全消,此水乃是功德水,遍灑十方,隻要受得一滴,就可往生樂土。
貧尼也算與此方有緣法,故無意雲遊到此,自應設法超度,使解除苦厄。
如今功德圓滿,貧尼也要往别處去了。
” 那許多蘇人,見菩薩幹了這麼一場功德,端的不索酬報,一緻向她拜謝。
中間有人問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遊戲人間,各處時常現示寶相,不知我等這一班人,有沒有福分看見菩薩之面?”菩薩道:“有,有,有!心中有佛,心即是佛。
你等既欲見菩薩之念,心中就有了一個菩薩,當然可以看見的了!” 那人道:“菩薩在于何處?” 菩薩指着河邊道:“那弱水中央不是菩薩嗎?” 大家就所指示處看去,果然看見水中一個影子,現出七寶莊嚴之相,衆人相率膜拜。
那天正好是月中,一輪圓月,照得寰宇通明,水中團團的月影,也反映生輝。
隻見那菩薩的寶相,冉冉地走入月影中去,漸漸地隐沒。
衆人拜罷起身,那石台上的尼僧卻已不知去向子。
大家到此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尼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于是一衆善姓,各出資财,即就菩薩誦經之處,建築一座觀音庵,塑着觀世音菩薩誦經灑水的法像供養起來,民間都稱為灑水觀音。
在那看見菩薩在水中現身的人裡面,有一個丹青妙手,名叫邱子靖的,又将菩薩顯身時的情形用工筆畫出,月影婆娑,水光蕩漾,大士七寶莊嚴的法相現身其中,端的出神入化,名為水月觀音。
此幀畫像一出,一班善姓,紛紛地求他繪畫或借去臨摹,故在當時,人家所供養的菩薩畫像,大半是水月菩薩,其餘便是灑水觀音了。
相沿至今,蘇杭一帶民間私家所供,還以水月觀音為多哩! 其實,菩薩所以化現之意,不過示人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
使大家徹悟“不生不滅”的大旨。
難得邱子靖也是生有宿根,悟得此旨,畫出此尊寶像,留示後人,也無非要使人徹悟罷了:不過現在一班供養水月觀音,念佛誦經的人,能夠悟得此旨的,恐怕百不得一吧!因為他們是單誦字句,不參義理啊! 閑文少叙。
再說當時菩薩并
菩薩見他們疑神疑鬼,便向衆宣說道:“此間不幸受了金人之難,冤死了數十萬無辜百姓,凄慘不堪。
可是這許多冤魂,三界不收,六道不管,流散在外,漂泊無歸,十分苦惱。
貧尼本我佛慈悲之旨,既然有緣來到此方,不容不加拯拔,故此發願結台,誦經四十九日,遍灑楊枝甘露,使他們脫離苦厄,往生樂土。
衆位不必猜疑,貧尼既不要募緣,也不要化齋,隻了此一願罷了。
” 大家聞說,方才明白,但中間又有那些好事之人,你一言我一語向菩薩尋根問底起來。
或者問她誦的什麼經?或者問她為何灑水?好似鴉鳴鵲噪。
菩薩又道:“衆位不必如此紛亂,此刻貧尼誓願未了,恕不能與衆位多談,且等四十九日功德圓滿之後,再與衆位細談這些。
”大家聽了,因為她是在那裡替姑蘇人做功德,又不索取酬報,一片好心,委實難得。
故也不再迫問,大家紛紛散去,由菩薩一人誦經灑水,專等四十九日之後,與她細談一切。
光陰過得很快,轉眼之間,四十九日已如雷光石火一般地過去了。
那日晚間,菩薩功德圓滿,大衆也如期而集,聽菩薩說法。
菩薩開言道:“前承詢問所誦何經,所灑何水,且待貧尼來說與諸位知道。
此經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經可破地獄諸障,超度一切幽冥苦厄,誦滿一藏之數,萬劫全消,此水乃是功德水,遍灑十方,隻要受得一滴,就可往生樂土。
貧尼也算與此方有緣法,故無意雲遊到此,自應設法超度,使解除苦厄。
如今功德圓滿,貧尼也要往别處去了。
” 那許多蘇人,見菩薩幹了這麼一場功德,端的不索酬報,一緻向她拜謝。
中間有人問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遊戲人間,各處時常現示寶相,不知我等這一班人,有沒有福分看見菩薩之面?”菩薩道:“有,有,有!心中有佛,心即是佛。
你等既欲見菩薩之念,心中就有了一個菩薩,當然可以看見的了!” 那人道:“菩薩在于何處?” 菩薩指着河邊道:“那弱水中央不是菩薩嗎?” 大家就所指示處看去,果然看見水中一個影子,現出七寶莊嚴之相,衆人相率膜拜。
那天正好是月中,一輪圓月,照得寰宇通明,水中團團的月影,也反映生輝。
隻見那菩薩的寶相,冉冉地走入月影中去,漸漸地隐沒。
衆人拜罷起身,那石台上的尼僧卻已不知去向子。
大家到此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尼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于是一衆善姓,各出資财,即就菩薩誦經之處,建築一座觀音庵,塑着觀世音菩薩誦經灑水的法像供養起來,民間都稱為灑水觀音。
在那看見菩薩在水中現身的人裡面,有一個丹青妙手,名叫邱子靖的,又将菩薩顯身時的情形用工筆畫出,月影婆娑,水光蕩漾,大士七寶莊嚴的法相現身其中,端的出神入化,名為水月觀音。
此幀畫像一出,一班善姓,紛紛地求他繪畫或借去臨摹,故在當時,人家所供養的菩薩畫像,大半是水月菩薩,其餘便是灑水觀音了。
相沿至今,蘇杭一帶民間私家所供,還以水月觀音為多哩! 其實,菩薩所以化現之意,不過示人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
使大家徹悟“不生不滅”的大旨。
難得邱子靖也是生有宿根,悟得此旨,畫出此尊寶像,留示後人,也無非要使人徹悟罷了:不過現在一班供養水月觀音,念佛誦經的人,能夠悟得此旨的,恐怕百不得一吧!因為他們是單誦字句,不參義理啊! 閑文少叙。
再說當時菩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