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裝假死 避靈猿七步學朝真
關燈
小
中
大
用石子抛擲三人了。
這三步一拜的朝山,實是妙善大師權宜避猴之計,後來信佛的人,就傳為定規,無論朝什麼山,都由山麓三步一拜地直拜到山頂,源流實是此時起始的。
她們三衆在前拜着走着,猴子也一路上跟定,如此走了很遠的一程。
忽然天空之中一陣“啪啪”之聲,掮出了一陣好大的風來。
三人擡頭一看,隻見一隻大鵬,在空中盤旋飛舞,此鳥比了尋常的要加上幾倍,真是翼可蔽日,足亂浮雲,兩翅飛動,就搧出狂風。
猴子這件東西,好似頑皮孩子一般,天不怕地不怕,卻隻怕鷹鷗之類。
因為它由上而下,不易防躲,爪牙又異常鋒利,難于抵敵。
它們擒住了猴子,飛在空中,不消幾啄,就得斃命。
猴子若用力抗拒時,它便兩爪一松,從高空将猴子摔下掼死,然後飛下啄它腦子吃。
因此猴子見了鷹鹞之類,就如老鼠見了狸貓一般地害怕!何況今天所遇見的是大鵬呢? 猴子的生性極為靈敏,在它們一聽見空中刷翅的聲響,就知道對頭來了,哪裡還敢學三衆的跪拜?一陣“吱、吱,吱”地亂叫,紛紛四散地向叢林深草中,亂奔亂竄,藏躲得無影無蹤,一個也找不到了。
妙善大師等三人見猴子已經逃開去,便不再拜,一路緩緩地上山。
走到昏黑之時,又找了一個石洞藏身,好得一路懸崖峭壁之間,大小不等石洞很多,故得随處安身。
這一晚上大家坐禅入定,各自安然無事。
次日清晨,重又上路,一連走了足足三天,才算走到半山。
一過山腰,景物卻大大的不同了。
在山麓一路地上來,雖覺得山中的氣候,比了平地寒冷,但還不至于手僵足凍。
此刻過了山腰,卻一步冷似一步。
山頂上的雪被風刮得飛下來時,撲到面上卻好象刀割的一般;地上有水沾濡之處,東一塊西一塊地結成堅冰,又冷又滑,行走十分不易。
一路上除了耐寒的松柏之外,找不出尋常的樹木,欲尋些果子來充饑,也兀自無從尋得。
永蓮看了這番情形,暗暗叫苦,腹中又饑,身上又冷,如此一路地冷下去,豈不把渾身的血都凍得凝結起來,那便如何是好?就連保姆見了這種情形,也覺得有些皺眉蹙額,獨有妙善大師一本誠心地隻顧走,有如木石一般,縱然赤着腳,也毫無所苦。
走了大半天,才看見兩棵栗子樹,上邊長着不少毛團。
永蓮便去敲了幾個下來,用腳踏開了大家分食,居然吃飽了肚子。
說也奇怪,肚子一吃飽,身上的寒冷就覺減了不少,精神也振奮得多了。
于是又走了一程,天色昏黑,又覓了個石洞歇夜。
這一晚上,寒氣襲人,永蓮實在熬不得,不住地喊冷。
保姆也說道:“端的寒風刺骨,令人難耐,最好弄些樹枝,敲個火燃燒起來,大家烤烤才好哩!” 妙善大師道:“你等休憑地擾嚷,深夜山中何從得火?就算敲石燃得火,火光照處,難免不驚動山中的野獸,倘然望火而來,豈不是又自惹災禍?故千萬也使不得。
并且我們欲求成道,必須精誠專一。
神魂完聚,身體上越受到痛苦,神魂也就越發堅強,多受一番痛苦,即多增堅強的力量。
待受過千劫百難之後,神魂即萬分地堅強完聚,永遠不會分散,那才可以成道。
成道之後,抛撇了身體,這神魂即另成一我,大千世界,環行無礙,具大神通,無所不可。
我等三人,既想得成正果,一切寒冷饑餓之苦,原是應當受的。
若連這些兒也受不了,哪裡還有證果的希望呢?我等已經曆過了不少辛苦,如造塔般,隻欠一個頂丁,你難道肯前功盡棄嗎?”這一席話,說得二人心中恍然大悟!正是:九仞功成後,肯因一篑捐。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這三步一拜的朝山,實是妙善大師權宜避猴之計,後來信佛的人,就傳為定規,無論朝什麼山,都由山麓三步一拜地直拜到山頂,源流實是此時起始的。
她們三衆在前拜着走着,猴子也一路上跟定,如此走了很遠的一程。
忽然天空之中一陣“啪啪”之聲,掮出了一陣好大的風來。
三人擡頭一看,隻見一隻大鵬,在空中盤旋飛舞,此鳥比了尋常的要加上幾倍,真是翼可蔽日,足亂浮雲,兩翅飛動,就搧出狂風。
猴子這件東西,好似頑皮孩子一般,天不怕地不怕,卻隻怕鷹鷗之類。
因為它由上而下,不易防躲,爪牙又異常鋒利,難于抵敵。
它們擒住了猴子,飛在空中,不消幾啄,就得斃命。
猴子若用力抗拒時,它便兩爪一松,從高空将猴子摔下掼死,然後飛下啄它腦子吃。
因此猴子見了鷹鹞之類,就如老鼠見了狸貓一般地害怕!何況今天所遇見的是大鵬呢? 猴子的生性極為靈敏,在它們一聽見空中刷翅的聲響,就知道對頭來了,哪裡還敢學三衆的跪拜?一陣“吱、吱,吱”地亂叫,紛紛四散地向叢林深草中,亂奔亂竄,藏躲得無影無蹤,一個也找不到了。
妙善大師等三人見猴子已經逃開去,便不再拜,一路緩緩地上山。
走到昏黑之時,又找了一個石洞藏身,好得一路懸崖峭壁之間,大小不等石洞很多,故得随處安身。
這一晚上大家坐禅入定,各自安然無事。
次日清晨,重又上路,一連走了足足三天,才算走到半山。
一過山腰,景物卻大大的不同了。
在山麓一路地上來,雖覺得山中的氣候,比了平地寒冷,但還不至于手僵足凍。
此刻過了山腰,卻一步冷似一步。
山頂上的雪被風刮得飛下來時,撲到面上卻好象刀割的一般;地上有水沾濡之處,東一塊西一塊地結成堅冰,又冷又滑,行走十分不易。
一路上除了耐寒的松柏之外,找不出尋常的樹木,欲尋些果子來充饑,也兀自無從尋得。
永蓮看了這番情形,暗暗叫苦,腹中又饑,身上又冷,如此一路地冷下去,豈不把渾身的血都凍得凝結起來,那便如何是好?就連保姆見了這種情形,也覺得有些皺眉蹙額,獨有妙善大師一本誠心地隻顧走,有如木石一般,縱然赤着腳,也毫無所苦。
走了大半天,才看見兩棵栗子樹,上邊長着不少毛團。
永蓮便去敲了幾個下來,用腳踏開了大家分食,居然吃飽了肚子。
說也奇怪,肚子一吃飽,身上的寒冷就覺減了不少,精神也振奮得多了。
于是又走了一程,天色昏黑,又覓了個石洞歇夜。
這一晚上,寒氣襲人,永蓮實在熬不得,不住地喊冷。
保姆也說道:“端的寒風刺骨,令人難耐,最好弄些樹枝,敲個火燃燒起來,大家烤烤才好哩!” 妙善大師道:“你等休憑地擾嚷,深夜山中何從得火?就算敲石燃得火,火光照處,難免不驚動山中的野獸,倘然望火而來,豈不是又自惹災禍?故千萬也使不得。
并且我們欲求成道,必須精誠專一。
神魂完聚,身體上越受到痛苦,神魂也就越發堅強,多受一番痛苦,即多增堅強的力量。
待受過千劫百難之後,神魂即萬分地堅強完聚,永遠不會分散,那才可以成道。
成道之後,抛撇了身體,這神魂即另成一我,大千世界,環行無礙,具大神通,無所不可。
我等三人,既想得成正果,一切寒冷饑餓之苦,原是應當受的。
若連這些兒也受不了,哪裡還有證果的希望呢?我等已經曆過了不少辛苦,如造塔般,隻欠一個頂丁,你難道肯前功盡棄嗎?”這一席話,說得二人心中恍然大悟!正是:九仞功成後,肯因一篑捐。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