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

關燈
地說着,那位宮女永蓮卻乘機進宮道:“公主啊,婢子倒肓個見解,這些事并不是誰替公主做的,也不是什麼精靈,隻是公主誠心禮佛,佛祖鑒于公主一片丹忱,故特施法力,暗中幫助公主,也未可知。

    我等隻要靜觀以後,倘然每天都是如此,那麼一準就是佛力護佑無疑。

    ” 妙善公主一聽此話,也點頭稱是,不免口宣佛号,表示申謝的意思。

    她現在,水不消汲了,柴不消劈了,日常做慣的事,倒有兩樁吃重的放開了,時間的閑暇也就多了。

    但她卻并不将這閑暇的時間去誦經禮佛,還依準了妙莊王的吩咐,有了閑暇,便編織草履,力行不辍。

    那許多執役的人,因此益發尊重她的能夠守信義,端的當如來佛一般地看待她,自此以後,每日背地裡替她将汲水劈柴的苦工做去。

    在妙善公主每日見是如此,也隻當是真的是佛祖法力,故除了誠心禮佛,報答護佑之外,其餘的事一概不去問它。

     你道她是聰明伶俐的人物,對于這一點小小的機關,如何竟猜不透呢?這都是心隻在佛,并不旁馭,一聽了永蓮之盲,不再疑心到别處,故沒有察破他們的設計。

     妙善公主有了這麼多的閑暇,對于竈下的一切,自然更是十分注意。

    凡是富貴人家的廚下,暴殄的天物自然不免,何況是王家的禦廚呢?她見了殺雞打鴨的那種慘狀,恻然心憫,必替念上百十來遍的《往生寶咒》。

    又見他們對于米粟不知寶貴,一方面用善言勸化大衆,使以後注意惜谷,一方面又将他們所抛棄的敗粟冷飯,收拾起來,黴腐的淘漉幹淨,放在日光下曬幹,然後用布袋盛好,稻草上的剩谷,也一般地加以收藏。

    這也算了她日常的功課。

     轉眼之間,她執炊竈下,忽忽已是一年。

    妙莊王也時常召監察她的宮女永蓮問話。

    無奈永蓮已經受了公主的同化,兩人已心心相印,自然一味庇護着她,哪裡肯說她半句壞話。

    妙莊王聽了,心上雖不以為然,但見她能耐得恁般勞苦,沒有怨忿之心,倒也不免有些佩服她的毅力,惟有付之一歎。

    他也明知前次的希望,是又不會成為事實了,但終究還有些看不破,趁着元宵佳節,宮中鬧花燈,長次兩位公主入宮慶賀的時候,叫她們再去善言勸導她一番,看是如何!這也不過是盡人事罷了。

    二位公主奉命之下,便到妙善公主的卧室中去。

    姊妹相見之下,自有一番契闊,然後漸漸地談到正文。

    妙善公主不等兩個姐姐開言,便先說道:“二位姐姐的好意,小妹一概都知道的。

    隻是小妹立志已決,自不能中途改變。

    如其兩位姐姐端的見愛,看在同胞分上,隻求在父王面前添句好話,求父王如了小妹修行的夙願,撥個寺觀給小妹做梵修之地,那就感激不盡。

    這場功德,勝造七級浮屠,還望二位姐姐成全。

    ” 妙音,妙元二人,見她如此說法,明知勸不醒她,多說也是沒用,便略略敷衍了幾句,告别出來,見了妙莊王,将前事告訴一番。

     臨了妙音公主反勸妙莊王道:“依孩兒看來,三妹妹是不會回心轉意的了。

    她到底也是父王親生之女,與其使她竈下雜作受苦,倒刁;如成全了她的志願,竟讓她去祝發空門。

    或許她生有夙根,将來竟會得成正果?萬一果能得道,與父王也多少有點好處的。

    ” 二公主妙元,也是一般地從旁相勸,不由妙莊王不回心轉意,當下搖了搖頭,發聲長歎,接着說出一番話來。

    正是: 精誠能感格,金石亦為開。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