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一念精誠感彼宮女 半宵操作憐此勞人

關燈
話說妙莊王與妙善公主,畢竟是情關骨肉,所以忍心将她發往竈下受苦,原想使她受須磨折,回心轉意,順從自己的主張。

    不料這位公主,立志堅決,情願身體上受盡苦痛,卻始終不改變修道的信念。

     她自從發往竈下之後,清晨起身之後,便去井中汲水,雖然力量不夠,還是勉強去做,直到十七石缸水汲滿,日已停午,便去淘米燒火。

    午飯之後,再拿了刀去劈柴,等到規定的柴劈完,早是日暮時分,又要去淘米燒夜飯,一日之間,卻沒有剎那的閑暇。

    照這麼繁重的工作,就是年青的壯漢,也必然感到痛苦,何況她是個嬌弱的公主呢?不消說要腰癱背折,力盡筋疲了。

    這麼一來,她果然不似灌園時可以按時做她的清課,但她堅決的信心,又怎會因此磨滅?于是她熬忍着身體上的痛苦,在晚飯之後,燃起一炷清香,一方面取過麻皮編織草履,一方面卻一念誠心地念佛到夜深了,才就草榻上安眠。

     第一天如此,在竈下執役的下人們,還以為她是一鼓作氣,勉強忍受,不足為奇。

    以後卻見她每日都是如此,不荒不怠,大家不覺都敬佩起來,很可憐她的處境。

    就是妙莊王派來監察她的宮女永蓮,也向她表十二分的同情。

    大家既一緻同情于她,自然不再看冷,你去幫她汲水,我去替她劈柴,争若幫她去做事。

    不料那位妙善公主,卻又生就的古怪脾氣,一一将他們謝絕。

    她隻說:“我因為得罪了父王,端的論罪時,雖死猶輕。

    幸父王開格外之恩?貶我到此間罰作苦力,巳屬萬分從輕。

    若還不肯自己去做,要借重他人,莫說對不起父王,也對不起天地,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此事斷乎使不得。

    我應做的事,還得我自己做的好,你們衆位的厚愛,我隻有感激于心罷了。

    ” 永蓮等勸道:“公主的話,也自有理。

    但公主一心禮佛,乎日朝夕都做清課,如今一天到晚隻忙了汲水劈柴等事,再沒有餘暇及此。

    修也要有修的時間,我們因此願替公主分擔些雜務,等公主好騰出工夫來禮佛修道,早成正果。

    那時我等也要叨公主的化度,公主可以不必堅執了!” 妙善公主聞言,喜形于色道:“善哉,善哉!看不出你們倒也具有夙根,但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禮佛修道,隻在一顆心上,心上若是虔誠向佛,就是不誦經,不禮忏,也終會得到感應,要是心不向佛,雖然做盡誦經禮忏的形式,也決不會見功行的。

    我如今雖然沒有空閑做形式上的課誦,但一顆心卻無時無刻不在佛祖左右,故那些雜務,盡管由我自傲.不勞你們費心。

    至于你們真心向佛的話,大家可依我剛才的話做去,自然遲早會有感應的。

    ”永蓮等見她如此堅執不從,當下也不好再去相強,隻索由她,暗中卻商議了一個方法出來。

    等妙善公主睡覺之後,大家瞞着她,将缸中汲得滿滿,木柴也替她劈碎捆好,隻剩淘米燒火等輕淡的事,讓她自己去做。

     妙善公主第二天起身,正就井中汲了一桶水想去傾入缸中,不料那十七石缸中清水巳滿,心中很覺奇怪。

    再到柴場上一看,應劈的柴,也完全劈端整了。

    她便向竈下執役的男女問道;“缸中的水是誰汲的?場上的柴是誰劈的?快快說來,切不可增我罪過!” 那班人卻一個個都說:“我們恰才起身,誰也沒有做過這些事情。

    就算要做的話,也沒有這樣的飛毛快手,在片刻之間,就能了當這許多的事。

    此事端的有些奇怪,難道禦廚中出了什麼神靈不成?” 衆人七張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