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救孤蟬公主受傷 醫創瘢國王懸賞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寶德後聽了葬蟻之事,将妙善公主教訓了-番。
她一邊連連稱是,一邊待娘娘住口之後,便又接着說道:“母後有所不知,螞蟻雖然是微小的蟲類,但到底也是一條性命。
孩兒看了它們兩隊争鬥,死傷累累,好生凄慘,心上十分不忍。
故設法将它們排解開來,以免繼續地殘殺。
那些螞蟻也好似有靈性的一般,卻并沒有一個咬了孩兒呀!” 她正說到這裡,恰好妙莊王也回進宮來,問起大家在這裡講些什麼,寶德後又不免将此事告訴了一遍。
妙莊王聽了,也笑着說道;“這孩子聰明伶俐,别的都好,隻是生就這種古怪脾氣,全沒有小孩兒家的氣息,舉動有些象老佛婆一般,使人不大快意!還得你多費一點心,好好地教導,使她改了這種習慣,才讨人歡喜哩!”寶德後唯唯應喏。
妙莊王這一席話,在妙善公主聽了,倒不在意。
可是妙音、妙元兩位公主所了,十分快意,把剛才一片氣苦之情,完全壓下,漸漸地滿面春風,露出英容來了。
她們明知妙善公主這種脾氣,生就在骨子裡,終究是更改不得的。
父王既然有這幾句話,由她鬧下去,一定會有失歡的一日。
本來呢,古人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又說:“三歲定終身。
”這就是說,人的生性從小到老,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啊!妙善公主既然生就是佛性婆心,任你外界的力量如何,休想改變得她一分一毫。
寶德後雖然時常用溫言去勸導她,她卻依舊是我行我素,半點也不動心。
有一天,正是炎夏傍晚時候,她因為室内悶熱,到外邊散步,走在柳蔭之下,清風徐來,甚覺涼快,便在柳蔭下的石凳上坐着納涼。
好風送爽,清靜異常,有一隻孤蟬倚在枝頭,不住叫着,好似在那裡自鳴得意。
妙善公主在這一片天機寂靜之中,忽然一個人自思自想道:世上的人,勞勞碌碌,争名奪利,到頭來終不免遭到許多魔難,受盡一切苦厄,至死不悟,多麼可憐啊?如何想個方法出來,使舉世的人都大澈大悟,免了塵劫才好?因此,她的思路越想越遠,凝神靜坐,好似入定的一般。
正在出神的當兒,那一片很和悅的蟬聲,忽然急噪起來,似乎遇到了什麼侵襲。
這一來,妙善公主心上一驚,把遐思收住,循着叫聲尋去。
隻見一根綠枝上,一隻鳴蟬抱在枝頭嘶聲極叫,旁邊另有一隻螳螂,兩把螳斧已将那隻蟬抓得牢牢的,昂起了細長的頭頸,正待去咬來吃哩! 妙善公主見了如此情形,暗想:“那隻蟬分明是在那裡向我求救,我若坐視時,它的一條命就斷送在螳螂爪牙之下了。
好得那枝垂條并不算高,站在石凳上盡管攀得夠。
”她于是便不遲疑,走将過去,立到石凳上,一伸手就去捉那螳螂。
螳螂見有人來,急撇了蟬,舉起它一對利斧來斲公主的手。
那隻蟬得了如此一個好機會,嘒的一聲,刷翅飛去。
公主看得一呆,那隻右手正待抓住螳螂,現在見蟬已飛去,不勞再去捉它,欲将小手縮回。
不料在此一轉念之間,那螳螂的利斧卻毫不留情地斲住了她的手背,使勁地一拖,早深入皮肉,拖出兩條一寸多長的血路。
鮮紅的血.直冒出來。
公主當時受了此創,痛徹心肺。
不料手上一吃痛,眼前就是一暗,兩隻腿随之酸軟起來,一個站腳不穩,倒栽蔥一般跌下石凳去。
這一跌非同小可,右額角正磕着一塊石子,成了一個小小窟窿,左足踝又損在樹根之上,扭脫了骱,頭上血流如注。
妙善公主如何經得此等創痛,故立刻暈厥過去,不省人事。
直到覺得滿身疼痛醒過來時,已在寝宮的卧榻上。
妙莊王和寶德後等都
她一邊連連稱是,一邊待娘娘住口之後,便又接着說道:“母後有所不知,螞蟻雖然是微小的蟲類,但到底也是一條性命。
孩兒看了它們兩隊争鬥,死傷累累,好生凄慘,心上十分不忍。
故設法将它們排解開來,以免繼續地殘殺。
那些螞蟻也好似有靈性的一般,卻并沒有一個咬了孩兒呀!” 她正說到這裡,恰好妙莊王也回進宮來,問起大家在這裡講些什麼,寶德後又不免将此事告訴了一遍。
妙莊王聽了,也笑着說道;“這孩子聰明伶俐,别的都好,隻是生就這種古怪脾氣,全沒有小孩兒家的氣息,舉動有些象老佛婆一般,使人不大快意!還得你多費一點心,好好地教導,使她改了這種習慣,才讨人歡喜哩!”寶德後唯唯應喏。
妙莊王這一席話,在妙善公主聽了,倒不在意。
可是妙音、妙元兩位公主所了,十分快意,把剛才一片氣苦之情,完全壓下,漸漸地滿面春風,露出英容來了。
她們明知妙善公主這種脾氣,生就在骨子裡,終究是更改不得的。
父王既然有這幾句話,由她鬧下去,一定會有失歡的一日。
本來呢,古人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又說:“三歲定終身。
”這就是說,人的生性從小到老,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啊!妙善公主既然生就是佛性婆心,任你外界的力量如何,休想改變得她一分一毫。
寶德後雖然時常用溫言去勸導她,她卻依舊是我行我素,半點也不動心。
有一天,正是炎夏傍晚時候,她因為室内悶熱,到外邊散步,走在柳蔭之下,清風徐來,甚覺涼快,便在柳蔭下的石凳上坐着納涼。
好風送爽,清靜異常,有一隻孤蟬倚在枝頭,不住叫着,好似在那裡自鳴得意。
妙善公主在這一片天機寂靜之中,忽然一個人自思自想道:世上的人,勞勞碌碌,争名奪利,到頭來終不免遭到許多魔難,受盡一切苦厄,至死不悟,多麼可憐啊?如何想個方法出來,使舉世的人都大澈大悟,免了塵劫才好?因此,她的思路越想越遠,凝神靜坐,好似入定的一般。
正在出神的當兒,那一片很和悅的蟬聲,忽然急噪起來,似乎遇到了什麼侵襲。
這一來,妙善公主心上一驚,把遐思收住,循着叫聲尋去。
隻見一根綠枝上,一隻鳴蟬抱在枝頭嘶聲極叫,旁邊另有一隻螳螂,兩把螳斧已将那隻蟬抓得牢牢的,昂起了細長的頭頸,正待去咬來吃哩! 妙善公主見了如此情形,暗想:“那隻蟬分明是在那裡向我求救,我若坐視時,它的一條命就斷送在螳螂爪牙之下了。
好得那枝垂條并不算高,站在石凳上盡管攀得夠。
”她于是便不遲疑,走将過去,立到石凳上,一伸手就去捉那螳螂。
螳螂見有人來,急撇了蟬,舉起它一對利斧來斲公主的手。
那隻蟬得了如此一個好機會,嘒的一聲,刷翅飛去。
公主看得一呆,那隻右手正待抓住螳螂,現在見蟬已飛去,不勞再去捉它,欲将小手縮回。
不料在此一轉念之間,那螳螂的利斧卻毫不留情地斲住了她的手背,使勁地一拖,早深入皮肉,拖出兩條一寸多長的血路。
鮮紅的血.直冒出來。
公主當時受了此創,痛徹心肺。
不料手上一吃痛,眼前就是一暗,兩隻腿随之酸軟起來,一個站腳不穩,倒栽蔥一般跌下石凳去。
這一跌非同小可,右額角正磕着一塊石子,成了一個小小窟窿,左足踝又損在樹根之上,扭脫了骱,頭上血流如注。
妙善公主如何經得此等創痛,故立刻暈厥過去,不省人事。
直到覺得滿身疼痛醒過來時,已在寝宮的卧榻上。
妙莊王和寶德後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