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物色乘龍欲傳大位 閑觀鬥蚊引動慈心

關燈
話說自從阿那羅丞相幾句說話,把那尋覓不着的老者,認為佛祖現化以後,傳說出去,興林國的百姓,沒有一個敢于不信。

    而且又不免加油添醬地加上許多穿鑿附會之談,鬧得通國人的心理,都移向佛門。

    這也是西方佛教發達的開始。

    本來呢,自從釋迦牟尼創設佛教,立意要普度衆生以來,大家都視西土為佛國。

    興林國與佛國甚為接近,早就有些同化,再經如此一鬧,自然益發要認真了。

     話休絮煩,再說那一位妙善公主,由寶德後悉心撫育,漸漸長大,脫離了襁褓,轉眼之間,已是三、四歲了。

    出落得美麗聰明,能說能笑,比了兩位姐姐更是高出一籌。

    不過她的脾氣,大大地與人不同。

    若是尋常的小孩子家,總是歡喜紅紅綠綠的衣服,喜吃美好的東西。

    她雖然小小年紀,對于那些繁華錦繡,山珍海味,一概不愛,隻歡喜布草粗粝。

    最奇怪的便是生來就吃素,不要吃葷腥。

    這并不是她不願吃,實在是不能吃,油膩葷腥-入口,立刻就哇的嘔吐出來,再也不能下咽。

    寶德後見她如此情形,雖覺有些奇怪,但這正是無可如何的事情,又不忍使嬌女嘔吐傷身,隻索備淨素的食物給她吃,方才合她的意。

     六歲上學讀書,好似有夙慧的一般,端的是一教就朗朗上口,并且過目不忘,遠出兩位姐姐之上。

    因此,妙莊王與寶德後都十分愛她,真視同掌上明珠一般,老懷也很安慰,以為有女如此,也無異男兒。

     妙莊王常向寶德後說:“待妙善公主将來長大成人,一定要替她招一個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十全十美的人物,來做她的驸馬。

    非但郎才女貌相配,就是到那時再不生太子的時候,那座興林國的寶位,也好傳與驸馬,還不至斬斷婆伽婆氏的血統.” 寶德後對于這個主張,也非常贊成。

    夫妻兩個安了這個心眼兒,連望子之心也漸漸地冷淡下去,隻顧暗中物色相當的人才。

     這件事不知如何傳到了妙音、妙元兩位公主耳朵裡去,都不免自歎命薄起來。

    有一:天,妙音、妙元兩位公主一同在花園中觀賞桃花,無意間走到仙人洞旁邊.隻見妙善公主蹲在地上,旁邊立着一個宮女,二人都默不作聲,不知在那裡做些什麼?妙音、妙元二位公主,見了這種情形,不免動了好奇之心,。

    緩步走過去瞧看,卻原來是蟻鬥。

     那時,妙善也看見二人,便喊道:“兩位姐姐快來幫我将這些鬥死的螞蟻,掘潭埋葬!” 妙音。

    妙元二人,相視地笑了一笑道:“妹妹,你自去鬧吧。

    我們怕污了手,卻不耐幫你做這些爬地皮的玩藝.”說着便攜手走将開去。

     妙元低低地向妙音說道:“姐姐,你看三妹妹專門歡喜幹這些爬泥掘土的村野勾當,父王母後倒當她寶貝一般,說什麼妥找一個文武全才的人,招為驸馬。

    萬一母後就此不再生育,驸馬還有繼承大統的希望,她還得做皇後娘娘哩!世上幾曾聽見過爬泥的公主?你想可笑不可笑!” 妙音道:“三妹妹的舉動,我也看她有點下流:隻是父王母後偏愛着她,這就是沒法的事。

    隻恨你我生得命薄,輪不到那些好處。

    這正是命中注定的啊!”她二人怨天尤命,我且不表。

    再說三公主妙善,她究竟在那裡幹些什麼?這倒不容不叙個明白。

     原來,那天妙善公主在宮中悶坐無聊,便帶了一名宮女到花園中閑遊,無意之間就走到仙人洞旁。

    蓦然間,瞥見地上一隊黃蟻,一隊黑蟻,在那裡鬥做一團,正在難解難分之際,雙方死傷累累。

    妙善見于,好生不忍!暗想:“這小小的螞蟻,就是安安穩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