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關燈
小
中
大
不難迎刃而解。
因為觀世音憫念衆生,随緣普護,曾經三十三度化身,到各處去點化衆生,到處都現化着不同的莊嚴寶相。
或者化為菩薩學徒宰官玉人、天龍神鬼,因時地變換,便利他點化的工作。
因此,世人所看見的觀世音寶像,也就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個不同了!這不是我無稽之談,《冰署筆談》裡面也明明載着這些事迹。
到此,觀音男身女身的疑問可以擱過。
第二點,就是觀世音菩薩隻有一位,如何會有許多不同的頭銜出來呢?象什麼“白衣觀世音”、“高王觀世音”、“送子觀世音”、“魚籃觀世音”等名目,法相也就因之互異。
這許多頭銜不同的觀世音,還就是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中的那一位觀世音菩薩呢?還是另外有這不同的幾位觀世音菩薩呢?關于這一點,我敢說就因為當初應化時所現的法相不同。
譬如,他老人家在這一個地方化身的是一位美女,穿着白素的衣服,去設法點化衆生。
到臨了,人家知道這位白衣美女是菩薩化身,造像供奉,自然依着他們所看見的法相,于是後世就有了白衣觀世音。
因東海鳌魚為害,海邊的居民不能安居樂業,觀世音菩薩就化身為漁婦,前去降鳌,以救衆生。
于是就有了魚籃觀音的法像。
』其餘種種的寶像,也都是化身時留下的,後人不察,就發生種種附會了。
這并不是做書的胡說亂道,諸君不信,待我在正傳的前面,先舉一段觀世音化身的曆史,來做個引子,證明以上的說話。
我現在别處的觀音寶像都不說,單說少林寺裡那一尊法像,又是與衆不同。
塑得環眼巨鼻,闊口廣颡,頭上邊亂發如蓬,兩隻耳朵長大無比,穿着一對粗而且大的金環,直垂兩肩,衣折痕也散亂不整,赤着一雙大腳,手中還斜支着一條黃金寶棍。
這尊法像倒象五百羅漢裡邊的鸠摩羅多尊者,凡胎俗眼的人,誰也不會當它是觀音大土。
但少林寺中,卻又明明地将它供在觀音閣中,僧徒們也都認為是觀世音菩薩。
這不是很奇怪麼?可是少林寺的觀世音法像,所以塑得這般模樣,中間也有一段故事,待我慢慢講來。
少林寺本是中國一大叢林,有很悠久的曆史。
自從六祖達摩撢師開山以來,非但禅乘遠搖,就是武功也極著名。
但是在初建的時候,卻并沒有觀音閣。
直到元朝時代,天下大亂,兵禍蔓延到中州,有個首領李全,他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緻寺中僧徒,收為已用。
不料少林寺僧衆都是嚴守戒律,不肯殺生的人,拒絕相從。
因此,李全匣老羞成怒,率衆圍攻少室山,聲稱非掃滅少林寺不肯罷休。
那時,少林寺僧雖說是擅長武功,到底衆寡懸殊,勢不能敵,竭力防守,後來漸漸不支,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殺出一個莽和尚來,手提鐵棍,直沖到李全隊裡。
衆人看時,卻正是新來的挂單和尚。
隻見他寶棍起處,如同疾風猛雨--般,寒光萬道,殺得那李全軍馬仰人翻,聲聲叫苦。
就是那為首的鐵槍李全,也大敗虧輸,率衆遠遁。
那時,衆人都覺跟前金光一閃,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
四下探望,才見他正站在嵩山禦寨之上,現出丈六法身,自稱是觀音大士化身緊羅那王,來解厄的。
于是少林寺就依他現化的寶相,塑成此像,蓋造觀音閣供養。
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載得明明白白,可見并非虛造了。
也可知觀世音所以有種種不同寶像,正是現化時遺迹了。
欲知觀世音的一生事迹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因為觀世音憫念衆生,随緣普護,曾經三十三度化身,到各處去點化衆生,到處都現化着不同的莊嚴寶相。
或者化為菩薩學徒宰官玉人、天龍神鬼,因時地變換,便利他點化的工作。
因此,世人所看見的觀世音寶像,也就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各個不同了!這不是我無稽之談,《冰署筆談》裡面也明明載着這些事迹。
到此,觀音男身女身的疑問可以擱過。
第二點,就是觀世音菩薩隻有一位,如何會有許多不同的頭銜出來呢?象什麼“白衣觀世音”、“高王觀世音”、“送子觀世音”、“魚籃觀世音”等名目,法相也就因之互異。
這許多頭銜不同的觀世音,還就是南海普陀落迦山紫竹林中的那一位觀世音菩薩呢?還是另外有這不同的幾位觀世音菩薩呢?關于這一點,我敢說就因為當初應化時所現的法相不同。
譬如,他老人家在這一個地方化身的是一位美女,穿着白素的衣服,去設法點化衆生。
到臨了,人家知道這位白衣美女是菩薩化身,造像供奉,自然依着他們所看見的法相,于是後世就有了白衣觀世音。
因東海鳌魚為害,海邊的居民不能安居樂業,觀世音菩薩就化身為漁婦,前去降鳌,以救衆生。
于是就有了魚籃觀音的法像。
』其餘種種的寶像,也都是化身時留下的,後人不察,就發生種種附會了。
這并不是做書的胡說亂道,諸君不信,待我在正傳的前面,先舉一段觀世音化身的曆史,來做個引子,證明以上的說話。
我現在别處的觀音寶像都不說,單說少林寺裡那一尊法像,又是與衆不同。
塑得環眼巨鼻,闊口廣颡,頭上邊亂發如蓬,兩隻耳朵長大無比,穿着一對粗而且大的金環,直垂兩肩,衣折痕也散亂不整,赤着一雙大腳,手中還斜支着一條黃金寶棍。
這尊法像倒象五百羅漢裡邊的鸠摩羅多尊者,凡胎俗眼的人,誰也不會當它是觀音大土。
但少林寺中,卻又明明地将它供在觀音閣中,僧徒們也都認為是觀世音菩薩。
這不是很奇怪麼?可是少林寺的觀世音法像,所以塑得這般模樣,中間也有一段故事,待我慢慢講來。
少林寺本是中國一大叢林,有很悠久的曆史。
自從六祖達摩撢師開山以來,非但禅乘遠搖,就是武功也極著名。
但是在初建的時候,卻并沒有觀音閣。
直到元朝時代,天下大亂,兵禍蔓延到中州,有個首領李全,他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緻寺中僧徒,收為已用。
不料少林寺僧衆都是嚴守戒律,不肯殺生的人,拒絕相從。
因此,李全匣老羞成怒,率衆圍攻少室山,聲稱非掃滅少林寺不肯罷休。
那時,少林寺僧雖說是擅長武功,到底衆寡懸殊,勢不能敵,竭力防守,後來漸漸不支,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殺出一個莽和尚來,手提鐵棍,直沖到李全隊裡。
衆人看時,卻正是新來的挂單和尚。
隻見他寶棍起處,如同疾風猛雨--般,寒光萬道,殺得那李全軍馬仰人翻,聲聲叫苦。
就是那為首的鐵槍李全,也大敗虧輸,率衆遠遁。
那時,衆人都覺跟前金光一閃,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
四下探望,才見他正站在嵩山禦寨之上,現出丈六法身,自稱是觀音大士化身緊羅那王,來解厄的。
于是少林寺就依他現化的寶相,塑成此像,蓋造觀音閣供養。
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載得明明白白,可見并非虛造了。
也可知觀世音所以有種種不同寶像,正是現化時遺迹了。
欲知觀世音的一生事迹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