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葉法善虔谒張果老 呂純陽三試白牡丹

關燈
子中間。

    萬歲慢慢地問他就是了。

    ”張果也笑道:“又胡說了,就不記得你妻子怎樣對你說來?” 從此張果奉诏在集賢院中安置,每天隻在朝中随班進退。

    閑時也被召人宮,講些修道玄理。

    初時很想天子能夠修心立德,做個聖明之主。

    縱有劫數,或可挽回一二。

    這時的天子玄宗皇帝,初即位時倒也非常勤政愛民,開元之治,後世比于貞觀。

    到了後來,天下太平,萬民樂業,這位天子便有些驕淫昏愦起來。

    到了改元天寶之後,内有寵妃楊玉環,外有幸臣安祿山,勾結一氣,宣淫宮禁。

    朝中大臣又多結黨營私,攪亂時局。

    張果在朝多年,眼見天下多故,劫運已成。

    這安祿山便是自己所放天平山下的老狐投生。

    他的行為,也多轶出範圍之事。

    知道天下不久大亂,既然不能挽救,何必久混朝堂。

     這日下朝之後,便把退休之意對呂祖談起。

    呂祖這幾天卻又發生了一件風流妙事。

    聽得張果說話,因笑道:“師叔倒想走了。

    我卻得了一位情人,這幾時正來得要好,一時怎舍得離開京城咧。

    ”張果聽了大笑道:“神仙也有情人?這可是你作古的吧。

    ”呂祖正色道:“怎麼神仙不許有情人麼?你要沒甚麼大事,就跟我去逛逛,才知道我這情人是真正的國色天姿,值得我如此鐘情咧。

    ”張果因他說得奇突,便道:“我就跟你去玩玩吧。

    ”說罷,就要和他同走。

    呂祖笑道:“且慢,這等香豔地方,你我這樣打扮,可有些不大相宜。

    ”張果笑道:“原來你還不是拿本來面目和人家相見。

    可見你待人毫無誠意,怎能算得情人呢?”一句話,說得呂祖啞口無言,不覺相視而笑。

     于是呂祖就化了個青年書生,張果便幻為中年商人模樣。

    二人出了集賢院,步行而往,走過許多街市,方至一處大院落。

    呂祖以指叩門,裡面開門出來,乃是一個下人打扮的,一見呂祖,口稱王公子,滿面堆下笑容,十分恭敬的樣子;又對張果也行了個禮。

    張果笑道:“原來你倒有些面子,可惜變做王公子了。

    ”呂祖慌忙以目示意,讓他别多言。

    二仙進了門,經過大天井,繞出一條很長的走廊,方是裡面正屋。

     張仙悄問呂祖:“這究竟是什麼地方?”呂祖悄悄地說道:“師叔,不好問得,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張仙不覺好生納悶。

    一會兒走到大廳上,後面走出許多華衣麗服的年輕女子,一個個笑逐顔開,齊叫王公子。

    其中有一人相貌生得最美,年紀雖然略許大些,而天生豐韻,綽約娉婷,卻非餘女所及。

    呂祖笑對張仙說:“這便是小侄的情人,他叫白牡丹。

    ”張果聽了白牡丹三個字,又見到這等情景,方知呂祖這一玩,竟玩到勾欄院中來了。

    心中兀自掌不住耍笑,隻忍住了。

    看那白牡丹分開衆人,挨近身來,把二仙一手一人,挽了進去。

    走過大廳後面,還有一間小小花廳。

    花廳兩旁全是簾幕深垂、芬香撲鼻的繡闼香房。

    白牡丹把二仙拉入東首一間。

    張仙擡頭一看,見室中陳設全是極考究的器具。

    最令他注目的,乃是妝台邊懸的一副小小對聯,下署“回道人款”,不覺手指呂祖,哈哈大笑。

     呂祖笑道:“這有什麼好笑的。

    師叔也太少見多怪了。

    ”張仙道:“我不笑别的,笑你如此多情,不怕堕入阿鼻地獄麼?”呂祖笑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他不叫白牡丹麼,我就情願為他而死了。

    ”張果未答。

    白牡丹卻不容他說這等話,便伸出纖纖玉手,将他的嘴扪住,笑道:“人家說話,總要圖個吉利,也沒見你這位公子,口口聲聲總管說死說活。

    你為我死,可知我還不肯給你死咧。

    ”二仙聽了,不禁哈哈大笑。

    白牡丹見二仙笑他,禁不住佯羞薄怒,賴在呂祖身上,要和他不依起來。

    呂祖慌忙饒舌道:“好姊姊,我這是和你耍子呀,怎麼怪起我來了?” 張仙坐在一邊,見他們這等黏纏,不覺搖搖頭笑道:“這倒真難為你,居然有此本領。

    ”呂祖正色道:“這算得什麼?我還請師叔喝會親酒呢!會了親,今晚小侄就得放肆一次,和這姊姊做些風流之事!”張仙大笑道:“罷了,這會親酒,可好請你照顧别人去吧。

    我這老頭子夾在中間,别惹你們厭惡。

    ”呂祖笑道:“師叔真乃古道君子。

    既如此,小侄就另請别的朋友去,改日再治酒筵吧。

    ”大家又說笑了一會兒。

     張仙要走,呂祖隻得陪他一同出了院,回到集賢院寓所,張仙十分詫異這事,又知呂祖決不是無意之舉,當下笑問其故。

    呂祖才告訴他道:“說起此女,我倆還算是老伴當哩。

    這人前生叫小金子,姓朱。

    我在廬山學劍之前,我們有過那樣一層關系。

    小侄那時曾有那樣一句話,當面允許他。

    如今巧在此地相逢。

    後來學劍成功,何大仙姑還向我開過一次玩笑。

    彼時小侄道行淺薄,還當他是戲言。

    如今卻知道修道人真不能輕易允許人家什麼的。

    為了那時一句話,真個便欠下了一注孽債。

    偏偏小侄到了京師,這女子卻又二次轉生,落在勾欄之中。

    小侄見他體顔神情,語言聲氣,和他前生一式無二,不期心中為之一動,立刻又記起仙姑的話來,默地一算,可不是。

    這人倒具有些大造化,該在我手中脫度。

    因此我便預備趁這空兒,将他提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