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儆淫兇倭邦傳災震 造劫數老郎隐梨園
關燈
小
中
大
在殿下,碰頭出血。
呂祖不覺暗暗好笑,因即大聲問道:“請問萬歲,怎見得小人便是張仙?”皇帝便說是葉法師說的。
呂祖因道:“願面見法師,問他一個究竟。
”皇帝聽了,卻為難起來,因為法師說這話時,再三請求不能說出是他所說。
此時忽要他出來對證,豈非失信于他。
當時怔了一怔,方笑道:“卿不必求見法師,法師是不大見人的。
”呂祖叩頭道:“并非小人必要見法師,隻因那天下朝之後,回去再四思慮,因甚萬歲把小人當作張仙?當去求見小人的師父锺仙人。
仙人說道:『要見張仙不難,除非葉法師親自去終南。
』以此看來,小人不是張仙。
張仙或在終南山上,但須法師勞駕一次。
”皇帝問他:“頭先為什麼不說,直要朕逮捕掌班,才肯說出來呢?”呂祖奏道:“剛才因恐葉法師見責,不敢多事。
今見萬歲發雷霆之威,若再不實說,一則有忤聖懷;二則罪及掌班,皆小人的罪過,安敢再存畏事之心,自取不測之禍呢?”皇帝頓首命退。
随即把葉法師召了上去。
呂祖等還在墀下,遙見皇帝指着自己對他說話,似說老郎不是真仙。
真仙現在終南,叫他親自去求訪之意。
繼見法善俯伏于地,不知說些什麼。
皇帝便有不悅之色,怫然退朝而去。
呂祖回至梨園,對張果大笑,說道:“師叔,這一口氣,可以出一出了。
”因把适間情事,說與锺、張二仙。
二仙聽了,都笑道:“此法很妙。
明兒一早,葉法善必定前來求見老郎,仍須你去對付他,如此如此,先叫他受些跋涉之勞。
然後再用如此如此的方法,可以先去見君,用不着他去引見,省得他再去讨功。
”呂祖含笑稱是。
次日一早,果然葉法善來了,求見老郎。
呂祖仍化作假老郎出去會他,問他:“來此何意?”法善忸怩作色道:“不敢相欺,實因貧道一時失于檢點,不合在聖上面前說出台駕即是張果大仙。
哪知聖上求賢心切,訪道情深,非要立刻找到張大仙不行。
怎奈台駕見了聖上,又偏不肯承認一言,反保舉我去終南山上跑一趟兒。
如今别的話不提,單要請教台駕可的确知道張仙是在那裡不在?要是真有張仙在彼,說不得我就跑上這一趟,也算為國求賢,誰說不應訪的。
假使到了那邊,沒有張仙,卻叫我如何複旨?為此特來奉求台駕,可看天子的份上,對貧道說句實話,不但貧道心感不盡,就是萬歲也感激無涯了。
”呂祖見他口口聲聲還是一派刁鑽的話,心想:“這東西不叫他知道些厲害,還當我們都是笨人咧。
”因也含笑說道:“法師太過言重。
小人何等之人,敢說天子份上,就是法師大駕親臨,也是萬萬不敢當的。
若說終南山有無張仙這話,小人也不過是聽得敝老師這麼閑說一句。
現在敝老師又去天台了,不定幾時回來。
小人委實無從打聽。
辱承枉顧,小人竟無一言可對,實在心切不安,還望法師海涵為幸。
” 葉法善聽了,心中萬分光火,暗想:“明明你這老家夥便是張果本身,哪裡再去找第二個張果去?”但又不敢再明指出來,隻得忍着一肚子的氣,低聲問道:“終南有無真仙,這卻莫管,但不知果有張仙,我貧道此去,可肯賜見麼?這層萬望台駕見告,切勿再有推诿。
”說到這裡,看他急得滿面都是紅光,神情好不惶恐。
呂祖見他還是這般放刁,原想再難他一下,後來看他如此發急,心中又有些不忍起來,便含笑說道:“說過小人和張仙毫無瓜葛,怎知他見與不見?小人種種禀告,全是實話,怎見得有甚推诿。
法師此言,莫非有點不妥?但小人也不敢盡和法師胡纏。
法師既這般下問,小人竟就所知,切實奉禀。
小人也曾問過敝老師,若是當今萬歲派人去請張大仙時,不知這位大仙可肯賜見?敝老師笑說:『神仙以忠孝為本,以匡濟為懷,要是萬歲禦駕親去終南,當然一定是竭誠迎見的。
若是派人前去,須看其人誠心如何?如有一毫輕慢之心,奸狡之意,甚或見了仙人,一點不吐真情,還要混搭架子,巧言試探,那麼不但見不到張仙;即使見到了他,不但不肯同來,還許要給他一個好看咧。
”法善聽了,不覺吓出一身冷汗,恰喜老郎所說,分明告訴自己,隻要本人能夠虔誠往見,自然肯與偕來。
他得了這個口風,卻也寬慰了一大半,慌忙向呂祖行禮道謝,先辭歸府。
過了一天,法善便背負天子聘書,前去終南。
在路行程,不止一日。
所經之處,都是荒僻難行的所在,也有幾處必須越山過嶺,方能過去。
法善雖然也有些小法術,可是上不能遁雲,下不能縮地。
隻好忽輿忽馬,時複步行,按程行去。
有時趕不到宿頭,或是錯過打尖,隻得挨饑忍餓,坐以待旦。
若遇暴客虎狼攔途截擊,還得拼着性命,和它搏戰。
這等苦楚,就是從前修道之時,都不曾嘗試得幾次。
如今身為法師,作了天子近臣,反要補吃這許多苦痛、辛勞。
而且受過呂祖教訓,無論如何,還不敢出一句怨言,真可算他的無妄之災。
還不知到了終南,張果是否相見,卻看下回分解。
呂祖不覺暗暗好笑,因即大聲問道:“請問萬歲,怎見得小人便是張仙?”皇帝便說是葉法師說的。
呂祖因道:“願面見法師,問他一個究竟。
”皇帝聽了,卻為難起來,因為法師說這話時,再三請求不能說出是他所說。
此時忽要他出來對證,豈非失信于他。
當時怔了一怔,方笑道:“卿不必求見法師,法師是不大見人的。
”呂祖叩頭道:“并非小人必要見法師,隻因那天下朝之後,回去再四思慮,因甚萬歲把小人當作張仙?當去求見小人的師父锺仙人。
仙人說道:『要見張仙不難,除非葉法師親自去終南。
』以此看來,小人不是張仙。
張仙或在終南山上,但須法師勞駕一次。
”皇帝問他:“頭先為什麼不說,直要朕逮捕掌班,才肯說出來呢?”呂祖奏道:“剛才因恐葉法師見責,不敢多事。
今見萬歲發雷霆之威,若再不實說,一則有忤聖懷;二則罪及掌班,皆小人的罪過,安敢再存畏事之心,自取不測之禍呢?”皇帝頓首命退。
随即把葉法師召了上去。
呂祖等還在墀下,遙見皇帝指着自己對他說話,似說老郎不是真仙。
真仙現在終南,叫他親自去求訪之意。
繼見法善俯伏于地,不知說些什麼。
皇帝便有不悅之色,怫然退朝而去。
呂祖回至梨園,對張果大笑,說道:“師叔,這一口氣,可以出一出了。
”因把适間情事,說與锺、張二仙。
二仙聽了,都笑道:“此法很妙。
明兒一早,葉法善必定前來求見老郎,仍須你去對付他,如此如此,先叫他受些跋涉之勞。
然後再用如此如此的方法,可以先去見君,用不着他去引見,省得他再去讨功。
”呂祖含笑稱是。
次日一早,果然葉法善來了,求見老郎。
呂祖仍化作假老郎出去會他,問他:“來此何意?”法善忸怩作色道:“不敢相欺,實因貧道一時失于檢點,不合在聖上面前說出台駕即是張果大仙。
哪知聖上求賢心切,訪道情深,非要立刻找到張大仙不行。
怎奈台駕見了聖上,又偏不肯承認一言,反保舉我去終南山上跑一趟兒。
如今别的話不提,單要請教台駕可的确知道張仙是在那裡不在?要是真有張仙在彼,說不得我就跑上這一趟,也算為國求賢,誰說不應訪的。
假使到了那邊,沒有張仙,卻叫我如何複旨?為此特來奉求台駕,可看天子的份上,對貧道說句實話,不但貧道心感不盡,就是萬歲也感激無涯了。
”呂祖見他口口聲聲還是一派刁鑽的話,心想:“這東西不叫他知道些厲害,還當我們都是笨人咧。
”因也含笑說道:“法師太過言重。
小人何等之人,敢說天子份上,就是法師大駕親臨,也是萬萬不敢當的。
若說終南山有無張仙這話,小人也不過是聽得敝老師這麼閑說一句。
現在敝老師又去天台了,不定幾時回來。
小人委實無從打聽。
辱承枉顧,小人竟無一言可對,實在心切不安,還望法師海涵為幸。
” 葉法善聽了,心中萬分光火,暗想:“明明你這老家夥便是張果本身,哪裡再去找第二個張果去?”但又不敢再明指出來,隻得忍着一肚子的氣,低聲問道:“終南有無真仙,這卻莫管,但不知果有張仙,我貧道此去,可肯賜見麼?這層萬望台駕見告,切勿再有推诿。
”說到這裡,看他急得滿面都是紅光,神情好不惶恐。
呂祖見他還是這般放刁,原想再難他一下,後來看他如此發急,心中又有些不忍起來,便含笑說道:“說過小人和張仙毫無瓜葛,怎知他見與不見?小人種種禀告,全是實話,怎見得有甚推诿。
法師此言,莫非有點不妥?但小人也不敢盡和法師胡纏。
法師既這般下問,小人竟就所知,切實奉禀。
小人也曾問過敝老師,若是當今萬歲派人去請張大仙時,不知這位大仙可肯賜見?敝老師笑說:『神仙以忠孝為本,以匡濟為懷,要是萬歲禦駕親去終南,當然一定是竭誠迎見的。
若是派人前去,須看其人誠心如何?如有一毫輕慢之心,奸狡之意,甚或見了仙人,一點不吐真情,還要混搭架子,巧言試探,那麼不但見不到張仙;即使見到了他,不但不肯同來,還許要給他一個好看咧。
”法善聽了,不覺吓出一身冷汗,恰喜老郎所說,分明告訴自己,隻要本人能夠虔誠往見,自然肯與偕來。
他得了這個口風,卻也寬慰了一大半,慌忙向呂祖行禮道謝,先辭歸府。
過了一天,法善便背負天子聘書,前去終南。
在路行程,不止一日。
所經之處,都是荒僻難行的所在,也有幾處必須越山過嶺,方能過去。
法善雖然也有些小法術,可是上不能遁雲,下不能縮地。
隻好忽輿忽馬,時複步行,按程行去。
有時趕不到宿頭,或是錯過打尖,隻得挨饑忍餓,坐以待旦。
若遇暴客虎狼攔途截擊,還得拼着性命,和它搏戰。
這等苦楚,就是從前修道之時,都不曾嘗試得幾次。
如今身為法師,作了天子近臣,反要補吃這許多苦痛、辛勞。
而且受過呂祖教訓,無論如何,還不敢出一句怨言,真可算他的無妄之災。
還不知到了終南,張果是否相見,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