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鳴鶴峰見師父 天平山訪狐仙

關燈
卻說湘水在洞庭湖南,和南方的桂江,同源殊流。

    當兩水共同發源所在,其地乃是自古有名的鳴鶴峰。

    峰高萬仞,樵采罕到,所以有許多走獸飛禽,常到此地藏身,以免陷阱之厄。

     單表鳴鶴峰最高的尖頂上,有棵高入雲霄的大楓樹。

    楓樹之上,有隻通靈識性的白鶴,營巢樹桠之中。

    土人傳說,此鶴此巢已有幾百年的曆史。

    每于風清月白,夜深人靜之際,遠近三百裡内,可以聽得鶴聲發自山頂,其聲凄厲悲哀,可動思歸之愁,能起征夫之感。

    有人說道:“鶴是仙鶴,鳴非常聲。

    所以自古相傳,名其峰曰鳴鶴。

    實因此鶴而得此名。

    ”這句話,凡是鳴鶴峰下數百裡内的居民,但凡聽得見鶴鳴的人,也都能說得出其中的緣由。

    但是鶴未千年,鳴已中止。

    到了大唐開元之初,這批居民,就聽不見鶴鳴之聲了。

    有那肥壯心跳的漢子,為欲探訪究竟,特地約伴結侶,跑上最高峰,在那大楓樹下一望,果然鶴巢傾圮,鶴影毫無。

    看來鶴劫已完,歸魂天上去了。

    據作書人所知,此話卻是對的。

    讀者諸公看到此鶴的情形,大概還能回憶玄珠子鎮守浙江潮诖誤遠谪情事,又該記得锺離權雲房對他高弟呂洞賓的約言。

    幾面參證起來,便可知道鶴的來曆和去的原因了。

     那天天氣剛轉秋涼,積雨之後,忽然晴朗,晚上一輪皎月,擁起山巅之上,那鶴從巢中飛出,在各處遊玩一會兒,逢到幾隻飛禽同志,大家圍處深林,互訴生平。

    各鳥中有前生為人不端,此生罰作飛鳥的;有本生修道不誠,罰生雙翅,列入飛禽隊裡,飽受風霜之苦的。

    論其品性、來頭,皆遠在此鶴之下,而其遭難曆劫情狀,大緻相仿,那鶴也不敢怨天尤地。

    但自溯生平,存心忠正,縱沒多大功德,也未敢稍存惡念。

    何意毒蛟肆虐,偶疏防範,幾釀殺身之禍,輪回之慘?回想修道千年,結果不免反為禽身,一念及此,恨與淚俱下。

    平日蟄處樹杪,雖建有屋宇,仍不敢稍自暇逸,甚至每晚臨睡,必以一足矗立樹幹而縮其一足。

    雖非越王薪膽之仇,卻有蘇秦刺股之志。

    一則藉困苦以資警惕,來日太長,前途尚遠,幸得脫災歸位,免叫再蹈前非。

    二則身在谪居,心戀仙境,絕不敢一旦廢學,立足而睡,取其易于醒悟,可以倍深學力。

    大凡為學之人,不經困苦,學業每難深造。

    三教皆然,人禽一緻。

    此鶴能在谪居之際,如此努力,亦為感召天庭、釋罪皈真一大原因。

    後來凡屬鶴類,因慕此鶴苦志成仙,大家都要看它的樣,作些苦修之功。

    到如今鶴睡必立一足,其源實濫觞于此。

     那鶴和許多同道談論了一會兒,因彼此智能懸殊,品性不齊,覺得絕少談興。

    自己一片苦衷,仍隻自己知道,絕不能告訴别鳥。

    談了一會兒告辭而退。

    見月正當中,皎潔可愛,又獨自觀賞玩了一會兒。

    不覺堆起一段憂愁,發出它日常功課來,向着一輪皓月,長唳數聲。

    驚得其它各鳥魂膽消亡,相顧失色,道:“這鶴兄又發它呆性了。

    ”大家坐立不住,哄然一聲,紛紛歸巢安息去了。

    隻剩此鶴笑啼并作,歌哭無常的獨自鬧了一陣。

    這弄得月宮諸仙,共表同情,大家替它發起牢騷來,因也索然無味,寂然寡歡。

    剛巧一陣狂風,吹來大批烏雲。

    它們便捧着皎月,躲入雲中而去,再不回過臉兒來,瞧一瞧這可憐之鶴。

     鶴也知道月意,不覺點頭歎息道:“諸位道兄,想是不忍我遭此變故,不願見我恁般凄寂,所以隐匿雲中,不忍再來想見。

    唉!這也可感極了。

    ”一語未完,猛聽得耳中有人說道:“世有治亂,運有興衰,人有臧否之殊,數有升沉之異。

    你既不昧本來,深通靈性,便當逆來順受,一切達觀。

    何得小有屈折,便爾悻悻不平?”其聲嬌婉,好似女子口音。

    鶴兒大驚,念被谪來此,曆時不為不久,從無于深宵中聞女子聲氣。

    倘非仙子,必是山妖。

    妖人哪得有此知識,必為仙人無疑,慌忙屈膝下跪,以首叩地,哀聲自責,并求一見仙容。

     又聽仙人笑道:“彼此都是同道,不敢當此大禮。

    我是月中嫦娥。

    頃逢鐵拐仙師囑我寄信與你,說你身經貶谪,志自清高,刻苦修持,已動天聽。

    當于本年中秋之日脫災,屆時自有高人相救。

    你可于申酉之交,在半山坳内等候,見有一老一少兩道前來,便是你的師父,可即拜求受業。

    伊等自有度你入世之法也。

    ”鶴兒忙道:“弟子獲罪遭貶,苦志虔修。

    原恐堕入凡塵,不克自援。

    今得仙師相救,反度入凡世,倒還是不度的好了。

    ”嫦娥笑道:“虧你還是多年有職的上仙,說出的話,竟和初次學道的人一般口脗。

    你是有罪之身,久已變成禽類,不上人間一走,如何得轉人體?即使鶴體也可成仙,成仙之後,終是異類。

    而且異類修仙,較之人生,難易之别,不曉相去幾何?你隻曉得一經入世,便成了凡夫俗子,豈不知凡夫俗子,終勝禽獸許多。

    何況你的本性未滅,更有近功,此等仙姿,雖入人世,不緻磨滅。

    再有仙師護持汲引,轉生凡間,不過一霎那間,馬上可成真仙。

    這是鐵拐仙師為你老友份上一番玉成的苦心,怎麼你反說出那種外行的話來呢?”鶴兒聽說,這才叩首稱謝。

     嫦娥也不再多說,現出真身,乘雲升空,一霎時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