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發預言張天師被廢 踐前約呂純陽誕生

關燈


    此輩不懲,鬼界不得平靜。

    二則即為張法官的事情。

    這事鬧得雖不甚大,可也不算小,但他不過是一時貪玩,且把平時所學,小作試驗,以備将來扶助天師之用。

    若說惡意,是一點沒有的。

    所以他這事情,也還算稍可原諒,但如今他斷不能再在此地了。

    一則顯得真人太寬,将來難以服人;二則鬼魂中,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

    此番經真人懲究主謀以後,他們對你的仇怨更深。

    似你一無本領,怎能和他們抵抗?不如脫離此地,回家事母。

    等你母親死後,另找一處名山洞府,作為修養之處。

    自己用此苦功,将來也可有地仙之望。

    ” 張法官聽了,隻得謝過天師。

    然後跟定張果,一同别過了天師和府中一班同事。

    張果駕起雲頭,先将他帶回原籍省母。

    張果臨行,又丢了一塊銀子給他,吩咐道:“你今可将此作為本錢,辛苦營生,看有可以幫扶人家之處,随意作些功德,也可增厚你的根基。

    我再告訴你,你的前生,本是锺離權仙師未得道時,在山中收下的徒弟,仙師替你取名叫山月兒的便是。

    後來仙師又被他師父東華帝君斥責,說他自己尚未成道,怎好擅自收徒?因此他也不敢再來找你。

    但仙人無戲言,他既允許将你造就,又已得過你的好處,除非你做了什麼歹事,斷斷不能再收,否則終要設法成全你的。

    因此他于得道之後,将你牒送冥司,投生此處,再行考察你的為人。

    因你倒也頗知孝道,性情也很忠厚,他便放心大膽,決意把你提拔一番,以完向時夙願。

    這便是你前生的曆史。

    現在他因東華帝君不久下凡,數定屬他為徒。

    他念自己受帝君提攜教訓,得有今日的地位,因此已化身教習,投在他家,作他的教師,以便随時随地點度于他。

    因自己不得分身,特托我料理你的事情。

    現在你母親已有疾病,大約不過數中陽壽。

    你既脫離天師府,正可在家奉養母親,以完你做人的責任。

    待你母親死後,可去福建武當山下白風岩做些修養功夫。

    等到機會來時,我自再來指導你修煉之道。

    ”說畢,袍袖一舉,人影俱杳。

    張法官急忙跪送。

    從此他便遵命在家,為人擇婚合日,批評命理,得錢養母。

    一面開始作他的養氣功夫。

    過了五年,他娘死了。

    他便棄家遊到福建武當山,果然有一白風岩,岩下有洞,就在那裡用功。

    五十年後,張果親往考察他的程度,教了他許多道法。

    更三百年後,度為地仙。

    這是後話,一筆表過。

     如今再說锺離權在呂洞賓家中,教了他五年的書。

    那時卻當唐代武後歸政之後,這家世代為官。

    洞賓父母,自然也指望兒子能夠繼承宦業。

    偏這洞賓生有異秉,對于博取科第的學問,無論何等艱深古籍,一到他的眼中,總是嫌太淺、大粗,不值一讀。

    他父親氣極了,當着他先生的面上,親自考查他的功課。

    不道他所讀的書,從頭到尾,一字不忘。

    他年才八歲,已能帖括詩文,粗而且妙,就是他父親,也不能不佩服他。

    更有心找出古書中最難索解的問題來,考他一下,他總是有問即答,脫口如流,并有許多義理,發昔人所未發,正可作得古人知己。

    他父親也無以難他,不覺點頭歎道:“此真吾家千裡之駒。

    但黃口孺子,動不動嫌古人書籍不足觀,未免太覺狂妄。

    不知吾人為學,除了聖賢經傳以外,更有何書可讀呢?” 洞賓聽了,對道:“孔聖之學是入世正道,其言平易近情,可供為人楷模。

    人人如此,天下暫可太平,而非永久常治之道。

    至于出世妙義,還在老君《道德經》内,人人習之,則萬年常治,永無亂事。

    此中至理,正是我人所應服膺,而今人反忽視之,以為異端之教。

    還有許多玄門要旨,道術正宗,皆人生最高學問。

    今之自命通人者,反鄙而勿道。

    此大道所以不行,而天下所以常亂也。

    ”幾句話,把他父親說得又奇又惱起來。

    未知後事如何,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