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藍采和長歌諷俗客 費長房短見入歧途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長房千辛萬苦爬上白雲山頂,本來早見頂頭古廟巍然,矗立于深木之中,哪知一到山峰,舉目一瞧,反不見了那所古廟。
長房不覺又駭又驚,又怕仙人怒他不誠,故意隐去古廟,表示拒絕之意。
想到這裡,不禁嚎天啕地,大哭起來。
哭了一會兒,看看天色又晚了下來,昏黃日色斜照在樹林子裡,和那些枯枝黃葉,互相映照,顯出一種凄涼色彩。
長房到一了此刻,真覺得前無進路,後無退步,大有蒼茫獨立,四顧躊躇之概。
哭夠多時,把個身子倒在一塊峻峭的巨石上面,目對長天,發出一聲長嘯。
嘯得樹林子裡那些飛鳥,都倉皇四散地飛逃開去。
長房不覺發起呆想來:念人生世上,真如過客浮生,寄居逆旅一般。
一旦大限臨頭,萬事全已。
仔細想來,不曉為點什麼? 轉想自身兒遭了許多困苦之事,長大來學法于王一之的門下,好容易得了一些法術,實在去道頗遠。
後來繼承師尊之職,益發沒有修持的功夫。
僥幸遇見三位仙長,以為迷津可渡,大道可成,不料曆險冒危,千辛萬苦地遵命到了山峰,又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仙師,竟連古廟都幻化不見,可證他們是絕對不肯賜見顔色的了。
這個機會錯過之後,何時何處再能碰到仙人?既不能遇仙,就不得成道。
橫豎逃不過一死,與其多受塵俗之累,何如早圖擺脫。
涉想至此,心思就不知不覺橫了轉來。
忽然立起身,大呼:“仙師們既不收留弟子,弟子活在人世,也無甚好處。
人生遲早必有一死。
弟子如今也不想再作無謂的俗人,就在這裡拜别三位仙長,到陰曹地府去了。
”說罷,跪下去磕了幾個頭。
剛要起來自缢,忽然聽得山後有作歌之聲。
其歌曰: 昧人尋雲路,雲路杳無蹤。
山高多險峻,澗闊少玲珑。
碧障前兼後,白雲西複東。
欲知雲路在,雲處在虛空。
又歌道: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複死。
昨朝猶二人,壯氣灑襟士。
如今七十過,力困形憔悴。
恰如春日花,朝開夜落爾。
又歌道: 白鶴銜苦花,千裡作一息。
欲往蓬萊山,将此充糧食。
未逢毛摧落,離群心慘恻。
卻尋舊時巢,妻子不相識。
又歌道: 垂柳暗如煙,飛花飄如霰。
夫居離婦州,婦在思夫縣。
各在天一涯,何時複相見。
寄語明月樓,莫貯雙飛燕。
又歌道: 骝馬珊瑚鞭,驅馳洛陽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發本應生,紅顔豈長保。
但看北印山,個是蓬萊島。
又歌道: 本志慕道倫,道倫常獲親。
時逢杜潦客,每接話禅賓。
談玄明月夜,探理日臨晨。
萬機共泯迹,方識本末人。
又歌道: 手筆太縱橫,身材極魁梧。
生為有限身,死作無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沒奈何。
可來白雲裡,教你紫芝歌。
又歌道: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悠悠不見清,人人壽有極。
苟欲來白雲,曷由生羽翼。
翼唯當鬓發,行住須努力。
又歌道: 我今有一襦,非羅複非绮。
借問作何色,不紅亦不紫。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
冬夏遞互用,長年隻如是。
又歌道: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大宅主,露地騎日牛。
又歌道: 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
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禅。
又歌道: 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
昔日貧于我,今笑我無錢。
渠笑我在後,我笑渠在前。
相笑倘不知,東邊複西邊。
長房聽罷,大驚道:“此歌不俗,大有仙意。
莫非仙師們還在山中,不曾遠去?那必是憐我癡心,尚有挽救之意。
”于是俯伏在地,高叫:“仙師何在?弟子費長房遵旨上山,未見仙師。
今已預備自盡山中,以謝仙師。
仙師如尚以長房為可取,乞速顯示法力,俾弟子一睹容顔而死。
九泉之下,也當瞑目。
”正哀呼間,那作歌人已經從對面山後,一步步地跨上山來。
見了長房,不覺怔怔地瞧着,問道:“你這位先生,倒也好笑,你跑到這高山之上,行此大禮,這不是怪事麼?” 長房擡頭一看,見那人雖非是三仙之一,卻也生得仙風道骨,神韻潇灑。
況且薄暮深山,獨行獨唱,也決不是凡人行徑。
也許是仙師的朋友弟子之輩,特地派來看望我的。
因磕了幾個頭,起身說道:“尊兄一定是哪位仙師派來提拔弟子的,可是麼?方才竊聽尊兄的歌聲,已知決非等閑之輩、流俗中人了。
”那人笑着,一面還他的禮,一面問起緣由。
那人歎道:“原來如此,難怪足下傷心。
但足下所言,三位仙師,我也略知一二。
他們并非不肯見你,也無何種憎嫌之意。
他們心中,知道你不避艱險,輕身到此,還在那裡十分歡喜你呢。
但是此番相見,是你
長房不覺又駭又驚,又怕仙人怒他不誠,故意隐去古廟,表示拒絕之意。
想到這裡,不禁嚎天啕地,大哭起來。
哭了一會兒,看看天色又晚了下來,昏黃日色斜照在樹林子裡,和那些枯枝黃葉,互相映照,顯出一種凄涼色彩。
長房到一了此刻,真覺得前無進路,後無退步,大有蒼茫獨立,四顧躊躇之概。
哭夠多時,把個身子倒在一塊峻峭的巨石上面,目對長天,發出一聲長嘯。
嘯得樹林子裡那些飛鳥,都倉皇四散地飛逃開去。
長房不覺發起呆想來:念人生世上,真如過客浮生,寄居逆旅一般。
一旦大限臨頭,萬事全已。
仔細想來,不曉為點什麼? 轉想自身兒遭了許多困苦之事,長大來學法于王一之的門下,好容易得了一些法術,實在去道頗遠。
後來繼承師尊之職,益發沒有修持的功夫。
僥幸遇見三位仙長,以為迷津可渡,大道可成,不料曆險冒危,千辛萬苦地遵命到了山峰,又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仙師,竟連古廟都幻化不見,可證他們是絕對不肯賜見顔色的了。
這個機會錯過之後,何時何處再能碰到仙人?既不能遇仙,就不得成道。
橫豎逃不過一死,與其多受塵俗之累,何如早圖擺脫。
涉想至此,心思就不知不覺橫了轉來。
忽然立起身,大呼:“仙師們既不收留弟子,弟子活在人世,也無甚好處。
人生遲早必有一死。
弟子如今也不想再作無謂的俗人,就在這裡拜别三位仙長,到陰曹地府去了。
”說罷,跪下去磕了幾個頭。
剛要起來自缢,忽然聽得山後有作歌之聲。
其歌曰: 昧人尋雲路,雲路杳無蹤。
山高多險峻,澗闊少玲珑。
碧障前兼後,白雲西複東。
欲知雲路在,雲處在虛空。
又歌道: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複死。
昨朝猶二人,壯氣灑襟士。
如今七十過,力困形憔悴。
恰如春日花,朝開夜落爾。
又歌道: 白鶴銜苦花,千裡作一息。
欲往蓬萊山,将此充糧食。
未逢毛摧落,離群心慘恻。
卻尋舊時巢,妻子不相識。
又歌道: 垂柳暗如煙,飛花飄如霰。
夫居離婦州,婦在思夫縣。
各在天一涯,何時複相見。
寄語明月樓,莫貯雙飛燕。
又歌道: 骝馬珊瑚鞭,驅馳洛陽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發本應生,紅顔豈長保。
但看北印山,個是蓬萊島。
又歌道: 本志慕道倫,道倫常獲親。
時逢杜潦客,每接話禅賓。
談玄明月夜,探理日臨晨。
萬機共泯迹,方識本末人。
又歌道: 手筆太縱橫,身材極魁梧。
生為有限身,死作無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沒奈何。
可來白雲裡,教你紫芝歌。
又歌道: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悠悠不見清,人人壽有極。
苟欲來白雲,曷由生羽翼。
翼唯當鬓發,行住須努力。
又歌道: 我今有一襦,非羅複非绮。
借問作何色,不紅亦不紫。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
冬夏遞互用,長年隻如是。
又歌道: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大宅主,露地騎日牛。
又歌道: 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
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禅。
又歌道: 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
昔日貧于我,今笑我無錢。
渠笑我在後,我笑渠在前。
相笑倘不知,東邊複西邊。
長房聽罷,大驚道:“此歌不俗,大有仙意。
莫非仙師們還在山中,不曾遠去?那必是憐我癡心,尚有挽救之意。
”于是俯伏在地,高叫:“仙師何在?弟子費長房遵旨上山,未見仙師。
今已預備自盡山中,以謝仙師。
仙師如尚以長房為可取,乞速顯示法力,俾弟子一睹容顔而死。
九泉之下,也當瞑目。
”正哀呼間,那作歌人已經從對面山後,一步步地跨上山來。
見了長房,不覺怔怔地瞧着,問道:“你這位先生,倒也好笑,你跑到這高山之上,行此大禮,這不是怪事麼?” 長房擡頭一看,見那人雖非是三仙之一,卻也生得仙風道骨,神韻潇灑。
況且薄暮深山,獨行獨唱,也決不是凡人行徑。
也許是仙師的朋友弟子之輩,特地派來看望我的。
因磕了幾個頭,起身說道:“尊兄一定是哪位仙師派來提拔弟子的,可是麼?方才竊聽尊兄的歌聲,已知決非等閑之輩、流俗中人了。
”那人笑着,一面還他的禮,一面問起緣由。
那人歎道:“原來如此,難怪足下傷心。
但足下所言,三位仙師,我也略知一二。
他們并非不肯見你,也無何種憎嫌之意。
他們心中,知道你不避艱險,輕身到此,還在那裡十分歡喜你呢。
但是此番相見,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