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張幕借魂妖物欺主 救徒助法神仙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李少君按照王一之所教役鬼之法,在宮中設一密室。
室内再張黑幕,中間懸起一盞明角燈兒。
布置既妥,仍把英英之魂放在身邊,方請武帝前來相會。
武帝聽說已把李夫人生魂請到,不覺又是感傷,又是欣慰,跟随李少君到了這間密室。
少君請武帝坐在幕外一旁。
自己仗劍捏訣,作起法來。
武帝目不轉睛的向幕中張看,先時空洞洞地一無所有,随後忽起一陣陰風,吹得明角滟兒在空中晃了幾下,裡面的燭光,黑而複明幾次。
武帝膽子雖大,至此也不覺有些發毛起來。
少君急把劍鋒向燈光連指三指,這才風平燈亮。
但是亮中帶暗,終有幾分陰森氣象。
武帝卻已瞧見那邊壁兒角上,黑幕邊頭,似乎有個女人的影子,映在幕上似的。
那神情的确有幾分像李夫人,可又不十分逼真。
武帝想:“這是他死後變态,不足為奇的。
”再一細瞧,那影子竟離開布幕,冉冉而下,似向自己這邊走來。
但是再注目,又似仍在幕上,并未移動一般。
武帝心中又急又痛。
待要出聲叫喚,又恐自己陽威沖散了他的陰魂,隻得再行耐心地等着。
過了片刻,那鬼魂似乎也已瞧見武帝,面上頓時現出一種憤怒的光景。
武帝吃了一驚,自思:“夫人在世時,感情極笃。
今日死後重逢,應該悲喜交集,如何反有怒意?”正在胡思亂想,那鬼忽然翻了個身,背對武帝,面靠布幕,再也不得相見。
武帝不覺大悲,忍不住吟出幾句詩來:“是邪非邪,忽去忽來。
何姗姗其來遲?”吟畢放聲大恸,淚如雨下。
忽聽轟然一聲,宛如雷鳴。
少君慌慌張張,過來将武帝一拖就走。
武帝被他弄得莫名其妙,身不由己,跟了同走。
兩隻眼睛卻還舍不得,再向幕中一看,不料所見鬼魂竟是披頭散發、舌垂三尺、七竅流血的一個缢死鬼兒,武帝吓得大叫一聲,撲在地上。
少君急忙将他扶攙而出。
回到宮中,面色兀是灰黃。
屏去侍從,動問少君:“因何夫人變成缢死鬼模樣?”少君忙奏稱:“這是萬歲口吟詩句,把李夫人的遊魂逼退。
臣身邊原帶有一個缢鬼,乃是鬼師王一之托臣鞫問的一件案子。
大凡屈死之人冤氣不散。
雖逢陽威,仍能出現。
夫人既去,他就乘機出現,欲求萬歲替他作主。
”武帝聽了,忙問:“這是什麼缢鬼?因甚負屈而死?可細細奏與朕知。
朕必替他報仇。
”少君奏稱:“這事遲早終要萬歲作主。
不過現在未至其時,說也無用。
況内含天機,洩漏有罪。
臣也不敢妄奏。
”武帝聽了,因心中正在苦念李夫人,也沒心思追究下去。
問了幾句,也就罷了。
少君便把英英生魂帶回,交還王一之。
王一之自少君走後,恰巧他弟子費長房前來,問知此事。
長房大不以為然,說:“師父被少君利用了。
無論天上陰曹,白玉帝以至閻羅,最重的是男子氣節,女子情誼。
似英英這等貞節,真當得天神共敬,三教同欽。
師父身為鬼師,正合仰應天心,俯合人情。
對這等鬼魂,要格外垂青,特别敬重才是。
怎麼可以濫用道力,随便借給一個不相幹的渾人,将去代替人家婦女生魂?這事不但亵渎貞女,且恐有傷老師自己品德,為天神所不容。
弟子不敏,很替師尊擔憂咧。
”王一之聽了,這時正值大醉之後,神智模糊,當作長房有心毀謗師長,反将他斥罵了一番。
長房知他醉中胡塗,也不和他争辯,暗暗地歎口氣,告别回去。
到了次日,王一之已把宵來之事,完全忘記。
長房也不再提起這事。
直到午後,少君親來還這鬼魂,一之方才記得起來,頭晚長房勸谏的話也還有些影象兒,嵌在心坎兒上。
回頭一想,覺得長房之言,句句是真。
英英是何等貞烈之女,生前尚且不肯稍行變節,死後被自己和少君,用道法将他亵侮,他怎能罷休?此等貞魂烈魄,原可自在遊行,往來三界之中,逍遙四海之外。
今雖暫托自己宇下,不久必蒙帝天宣召,特加榮寵。
那時他念受辱之仇,豈肯默而不談?那麼自己的生命前途,還有什麼辦法?深想至此,禁不住栗栗自危。
他向少君瞧瞧,再向長房怔了一會兒,忽然浩歎一聲,淚如雨下,弄得少君和長房都有些莫名其妙起來。
隻見王一之恨恨地對長房說道:“老弟,我如今記得你昨天的話來了,恨我太不自檢,性情又生得太躁。
從前追随名師學道多時,結果偏于這個無關得失的氣字,少了一些忍耐功夫,幾乎闖下大禍。
幸蒙吾師救援,免入地獄,且承委充現在的職司。
誰知我太沒出息,事情過了百幾年,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酗酒誤事,甚至受損友之欺,厚侮貞魂,無可挽救。
想來這事必應天帝查究,一經鞫實,隻怕仍要淪入地獄之中。
還記得那年吾師諄諄告戒,語氣中似乎說我不但不配修道,就連做個
室内再張黑幕,中間懸起一盞明角燈兒。
布置既妥,仍把英英之魂放在身邊,方請武帝前來相會。
武帝聽說已把李夫人生魂請到,不覺又是感傷,又是欣慰,跟随李少君到了這間密室。
少君請武帝坐在幕外一旁。
自己仗劍捏訣,作起法來。
武帝目不轉睛的向幕中張看,先時空洞洞地一無所有,随後忽起一陣陰風,吹得明角滟兒在空中晃了幾下,裡面的燭光,黑而複明幾次。
武帝膽子雖大,至此也不覺有些發毛起來。
少君急把劍鋒向燈光連指三指,這才風平燈亮。
但是亮中帶暗,終有幾分陰森氣象。
武帝卻已瞧見那邊壁兒角上,黑幕邊頭,似乎有個女人的影子,映在幕上似的。
那神情的确有幾分像李夫人,可又不十分逼真。
武帝想:“這是他死後變态,不足為奇的。
”再一細瞧,那影子竟離開布幕,冉冉而下,似向自己這邊走來。
但是再注目,又似仍在幕上,并未移動一般。
武帝心中又急又痛。
待要出聲叫喚,又恐自己陽威沖散了他的陰魂,隻得再行耐心地等着。
過了片刻,那鬼魂似乎也已瞧見武帝,面上頓時現出一種憤怒的光景。
武帝吃了一驚,自思:“夫人在世時,感情極笃。
今日死後重逢,應該悲喜交集,如何反有怒意?”正在胡思亂想,那鬼忽然翻了個身,背對武帝,面靠布幕,再也不得相見。
武帝不覺大悲,忍不住吟出幾句詩來:“是邪非邪,忽去忽來。
何姗姗其來遲?”吟畢放聲大恸,淚如雨下。
忽聽轟然一聲,宛如雷鳴。
少君慌慌張張,過來将武帝一拖就走。
武帝被他弄得莫名其妙,身不由己,跟了同走。
兩隻眼睛卻還舍不得,再向幕中一看,不料所見鬼魂竟是披頭散發、舌垂三尺、七竅流血的一個缢死鬼兒,武帝吓得大叫一聲,撲在地上。
少君急忙将他扶攙而出。
回到宮中,面色兀是灰黃。
屏去侍從,動問少君:“因何夫人變成缢死鬼模樣?”少君忙奏稱:“這是萬歲口吟詩句,把李夫人的遊魂逼退。
臣身邊原帶有一個缢鬼,乃是鬼師王一之托臣鞫問的一件案子。
大凡屈死之人冤氣不散。
雖逢陽威,仍能出現。
夫人既去,他就乘機出現,欲求萬歲替他作主。
”武帝聽了,忙問:“這是什麼缢鬼?因甚負屈而死?可細細奏與朕知。
朕必替他報仇。
”少君奏稱:“這事遲早終要萬歲作主。
不過現在未至其時,說也無用。
況内含天機,洩漏有罪。
臣也不敢妄奏。
”武帝聽了,因心中正在苦念李夫人,也沒心思追究下去。
問了幾句,也就罷了。
少君便把英英生魂帶回,交還王一之。
王一之自少君走後,恰巧他弟子費長房前來,問知此事。
長房大不以為然,說:“師父被少君利用了。
無論天上陰曹,白玉帝以至閻羅,最重的是男子氣節,女子情誼。
似英英這等貞節,真當得天神共敬,三教同欽。
師父身為鬼師,正合仰應天心,俯合人情。
對這等鬼魂,要格外垂青,特别敬重才是。
怎麼可以濫用道力,随便借給一個不相幹的渾人,将去代替人家婦女生魂?這事不但亵渎貞女,且恐有傷老師自己品德,為天神所不容。
弟子不敏,很替師尊擔憂咧。
”王一之聽了,這時正值大醉之後,神智模糊,當作長房有心毀謗師長,反将他斥罵了一番。
長房知他醉中胡塗,也不和他争辯,暗暗地歎口氣,告别回去。
到了次日,王一之已把宵來之事,完全忘記。
長房也不再提起這事。
直到午後,少君親來還這鬼魂,一之方才記得起來,頭晚長房勸谏的話也還有些影象兒,嵌在心坎兒上。
回頭一想,覺得長房之言,句句是真。
英英是何等貞烈之女,生前尚且不肯稍行變節,死後被自己和少君,用道法将他亵侮,他怎能罷休?此等貞魂烈魄,原可自在遊行,往來三界之中,逍遙四海之外。
今雖暫托自己宇下,不久必蒙帝天宣召,特加榮寵。
那時他念受辱之仇,豈肯默而不談?那麼自己的生命前途,還有什麼辦法?深想至此,禁不住栗栗自危。
他向少君瞧瞧,再向長房怔了一會兒,忽然浩歎一聲,淚如雨下,弄得少君和長房都有些莫名其妙起來。
隻見王一之恨恨地對長房說道:“老弟,我如今記得你昨天的話來了,恨我太不自檢,性情又生得太躁。
從前追随名師學道多時,結果偏于這個無關得失的氣字,少了一些忍耐功夫,幾乎闖下大禍。
幸蒙吾師救援,免入地獄,且承委充現在的職司。
誰知我太沒出息,事情過了百幾年,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酗酒誤事,甚至受損友之欺,厚侮貞魂,無可挽救。
想來這事必應天帝查究,一經鞫實,隻怕仍要淪入地獄之中。
還記得那年吾師諄諄告戒,語氣中似乎說我不但不配修道,就連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