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王月英計探藁砧東方朔智竊蟠桃
關燈
小
中
大
無窮,大可尋玩。
偏這位漢武帝愈加覺得意興毫無。
虧他生得聰明,居然給他想到不要是東方朔使的狡狯。
大概是他請不到王母,怕朕生氣,所以找個仙人來替他一下。
這位武帝是中國曆史上有數的英主,豈能白受人欺罔诳騙?想到這層,不覺龍心大怒起來,忙叫黃門官宣東方朔進宮。
東方朔正在家中煉制一種丹丸,突受宣召,覺得事出非常。
防有意外之災,掄指一算,已知端的。
不禁抓耳撓腮地為難起來。
但是皇命嚴切,不得耽延,隻得硬着頭皮趕到皇宮。
一路上已定了一個主意。
到了宮中,武帝卻并不怎樣發怒,仍和平日一般笑問:“卿家請到王母,連日授朕經典和養生要訣,已能領會。
但朕聞王母園中蟠桃最盛,五千年一開花,更五千年方能結子。
好在每次結子,王母必留下許多,備作賞賜之用。
有萬年不摘者,也承久不壞。
這種仙桃,人能吃得一枚,不但百病消除,還能延年益壽。
朕因初見王母,不便面索。
卿可為朕代求,贈與幾枚。
”東方朔料不到武帝會想出這等惡主意來。
明明是出此難題,藉以試探王母真假。
我若不允代求,或求而不得,便見得王母非真,自己應得欺君之罪。
隻有暫行承諾。
因奏稱:王母下凡三天,今日必要西歸。
臣當随駕同往瑤池,乞賜數枚回來,奉獻萬歲。
武帝見他居然允諾,心中又摸不住他的真假。
因貪吃蟠桃的緣故,反格外優待他起來。
這天晚上,東方朔朝見王母,真個跟随法駕,升空而去。
到了海上一座仙人山,山中不少散仙都是他的同道。
就是此番假扮王母的,也是此中人。
當下大家商議如何去求蟠桃。
有的說:“一個人間帝王,面子不算小了,向王母要幾個桃子,又算得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不如老老實實,面求王母去吧。
”有的說:“漢皇淫暴,不亞秦政。
雖說先人德澤深厚,不緻身死國亡。
但王母心慈,最不喜歡這等人。
萬一求而不得,更沒法索讨。
況且曼倩假扮王母一案,也不是正大光明之事。
設或因蟠桃而聯究起來,豈非打草驚蛇,自讨苦吃?”衆仙見說,都替東方朔發愁起來。
東方朔究竟是聰明滑稽之人。
他自己倒不覺什麼,低頭一想,竟被他想出一個絕妥當的方法來。
當時卻不宣布。
别了衆仙,離開仙山,徑投瑤池而來。
看官們,請猜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哈哈,别的事情或許不易猜到,若說東方朔偷桃這件事情,卻是曆來傳說的一句古諺。
鄉間地方,三歲小兒也約略能夠知道些兒。
不過事涉神秘,史書上既無正确的記載,稗官家言又各說各的話兒,各不相同。
究竟真相如何?休說鄉村小兒,不怕得罪列公,隻怕也未見得能夠明白哩。
說到這裡,列公們大概都已曉得東方朔上瑤池,奉旨取桃。
名目雖然堂皇,實在卻用的穿窬手段。
也是他機緣湊巧,剛正這時因西方如來佛預備傳道東土,先把佛家玄理講演一番。
除了一班聽講的仙神凡俗之外,其餘各位上仙,也均先期發柬邀請。
王母自然也是關心此事的神仙領袖,因此偕同元始老君,并各大帝君、各位金仙,一同上西土去,以緻瑤池寂靜,園禁也不甚嚴緊,隻有一位守園大神,帶同幾位仙童侍兒駐守。
王母生性慈愛,禦下最寬。
何況這時主人遠去他方,這班孩子們有不歡天喜地,各尋快樂的道理麼?至于那位守園的大神,更是年高怕事的先生。
好在王母園中的蟠桃,從來也決無被竊之事。
能夠偷桃之人,必是了不得的本領。
既有那麼大的神通,必屬上界真仙。
每屆蟠桃大會,總得列席盛筵,何緻貪心不足,做了上客,再做竊賊。
況且也失了身份,有忝面目。
這等事情,真是事理所必無,想都想不到的。
所以那位守園尊神,名目盡管說守園,其實哪裡用得着一個守字。
盡管日日夜夜。
把園門大開,人出人入,休說桃子,連花兒葉兒,也從沒有缺過一瓣一朵。
本來這等差使,算是上界頂清閑自在,有權利而無義務的好事情。
怎知天下事情真有叫人料不到、揣想不及的。
偏偏到了這個年口,忽然那位歲星東方大仙,在凡間闖下這場是非,竟要到瑤池來做起偷桃的穿窬來。
以作書人想來,這等理所必無的事情,隻怕身在西土的王母,也未必推算得到,休說區區守園之神和一般男女仙童了。
欲知東方朔如何偷桃?偷桃之後,有無危險,卻看下回分解。
偏這位漢武帝愈加覺得意興毫無。
虧他生得聰明,居然給他想到不要是東方朔使的狡狯。
大概是他請不到王母,怕朕生氣,所以找個仙人來替他一下。
這位武帝是中國曆史上有數的英主,豈能白受人欺罔诳騙?想到這層,不覺龍心大怒起來,忙叫黃門官宣東方朔進宮。
東方朔正在家中煉制一種丹丸,突受宣召,覺得事出非常。
防有意外之災,掄指一算,已知端的。
不禁抓耳撓腮地為難起來。
但是皇命嚴切,不得耽延,隻得硬着頭皮趕到皇宮。
一路上已定了一個主意。
到了宮中,武帝卻并不怎樣發怒,仍和平日一般笑問:“卿家請到王母,連日授朕經典和養生要訣,已能領會。
但朕聞王母園中蟠桃最盛,五千年一開花,更五千年方能結子。
好在每次結子,王母必留下許多,備作賞賜之用。
有萬年不摘者,也承久不壞。
這種仙桃,人能吃得一枚,不但百病消除,還能延年益壽。
朕因初見王母,不便面索。
卿可為朕代求,贈與幾枚。
”東方朔料不到武帝會想出這等惡主意來。
明明是出此難題,藉以試探王母真假。
我若不允代求,或求而不得,便見得王母非真,自己應得欺君之罪。
隻有暫行承諾。
因奏稱:王母下凡三天,今日必要西歸。
臣當随駕同往瑤池,乞賜數枚回來,奉獻萬歲。
武帝見他居然允諾,心中又摸不住他的真假。
因貪吃蟠桃的緣故,反格外優待他起來。
這天晚上,東方朔朝見王母,真個跟随法駕,升空而去。
到了海上一座仙人山,山中不少散仙都是他的同道。
就是此番假扮王母的,也是此中人。
當下大家商議如何去求蟠桃。
有的說:“一個人間帝王,面子不算小了,向王母要幾個桃子,又算得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不如老老實實,面求王母去吧。
”有的說:“漢皇淫暴,不亞秦政。
雖說先人德澤深厚,不緻身死國亡。
但王母心慈,最不喜歡這等人。
萬一求而不得,更沒法索讨。
況且曼倩假扮王母一案,也不是正大光明之事。
設或因蟠桃而聯究起來,豈非打草驚蛇,自讨苦吃?”衆仙見說,都替東方朔發愁起來。
東方朔究竟是聰明滑稽之人。
他自己倒不覺什麼,低頭一想,竟被他想出一個絕妥當的方法來。
當時卻不宣布。
别了衆仙,離開仙山,徑投瑤池而來。
看官們,請猜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哈哈,别的事情或許不易猜到,若說東方朔偷桃這件事情,卻是曆來傳說的一句古諺。
鄉間地方,三歲小兒也約略能夠知道些兒。
不過事涉神秘,史書上既無正确的記載,稗官家言又各說各的話兒,各不相同。
究竟真相如何?休說鄉村小兒,不怕得罪列公,隻怕也未見得能夠明白哩。
說到這裡,列公們大概都已曉得東方朔上瑤池,奉旨取桃。
名目雖然堂皇,實在卻用的穿窬手段。
也是他機緣湊巧,剛正這時因西方如來佛預備傳道東土,先把佛家玄理講演一番。
除了一班聽講的仙神凡俗之外,其餘各位上仙,也均先期發柬邀請。
王母自然也是關心此事的神仙領袖,因此偕同元始老君,并各大帝君、各位金仙,一同上西土去,以緻瑤池寂靜,園禁也不甚嚴緊,隻有一位守園大神,帶同幾位仙童侍兒駐守。
王母生性慈愛,禦下最寬。
何況這時主人遠去他方,這班孩子們有不歡天喜地,各尋快樂的道理麼?至于那位守園的大神,更是年高怕事的先生。
好在王母園中的蟠桃,從來也決無被竊之事。
能夠偷桃之人,必是了不得的本領。
既有那麼大的神通,必屬上界真仙。
每屆蟠桃大會,總得列席盛筵,何緻貪心不足,做了上客,再做竊賊。
況且也失了身份,有忝面目。
這等事情,真是事理所必無,想都想不到的。
所以那位守園尊神,名目盡管說守園,其實哪裡用得着一個守字。
盡管日日夜夜。
把園門大開,人出人入,休說桃子,連花兒葉兒,也從沒有缺過一瓣一朵。
本來這等差使,算是上界頂清閑自在,有權利而無義務的好事情。
怎知天下事情真有叫人料不到、揣想不及的。
偏偏到了這個年口,忽然那位歲星東方大仙,在凡間闖下這場是非,竟要到瑤池來做起偷桃的穿窬來。
以作書人想來,這等理所必無的事情,隻怕身在西土的王母,也未必推算得到,休說區區守園之神和一般男女仙童了。
欲知東方朔如何偷桃?偷桃之後,有無危險,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