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李仙人施術儆淫暴 楊孝子感德入玄門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楊母對李玄說道:“仙師好意栽培小兒,我母子豈不知感。
就是亡夫地下有知,一定也知感仰。
隻是有一件為難之處,卻不敢不對仙師陳明。
想那牛靜乃是中山王府總管,平時最得王爺信用,所以敢如此妄為。
此次雖仗法師大力救得我母子出險,但恐仙師走後,那厮必要設法報仇。
雖然小兒未必能夠救我,有了他在身邊,似乎膽子也壯了些兒。
”夫人說到這句,李玄大笑道:“夫人且請放下一百二十八個心。
那牛賊已經被我和令郎弄得七颠八倒,多分中山王不久就要處他死刑,還把他侵奪拐騙而得的百萬家私分給許多受害人家。
便說夫人不貪這些意外之财,也不想收回損失之費,但也決計不會再受他的播弄。
這是貧道可以擔保得定的。
夫人不信,還請仔細問問令郎。
他方才所以那般喜笑,就為了這些緣故哪?”楊母見說,本沒什麼不信之處,但想明白個中真相,因即叱問楊仁:“該你說話的時候,你又不說了。
”楊仁忙道:“不是孩兒不說,因仙師和母親說話,哪有孩兒插嘴的道理?如今正要告禀母親來了。
”李玄見他們如此規矩,不覺暗暗點頭,想道:他們母子在這危難之中,不廢長幼之禮,委實大不容易。
因也含笑說道:“公子快快把我們所幹的事告禀令堂,我們說完了話,就要定下一個進退之計。
貧道煙雲山水,到處為家,也不能久居此地。
”楊仁方才把上項情事說了一遍。
說完了話,楊母微微一笑,又說:“仙家妙用,畢竟不同,此輩貪淫之徒,原該予以重懲,要是不然,世上既沒王法,又無天道,真将不成世界了。
請問仙師,孩兒得随師去,自是萬千之幸,就是未亡人,雖隻此子,也不肯稍事姑息,耽誤他的學業,埋沒他的性靈。
但舐犢之私,賢者不免。
小兒此去,不知何日再得回來?”李玄道:“夫人慧心卓識,當知飲啄聚散皆有分定。
譬如貧道本在極北修道,如何來到此地才得稅駕,即遇令郎。
縱令預先約定,也未必相逢太巧。
那麼,令郎公子便有千百條性命,隻怕也早完了。
推其數之所定,令郎該有此厄,又該貧道來救,所以千裡之遙,山水之隔,相逢陌路,成此一段因緣。
此豈偶然之故?自必有一種道理在内。
這種道理,就是道家所稱定數,儒家所稱莫之為而為者天也。
就是這麼一個講法。
”夫人聽了,心下恍然,不期凄然說道:“照仙師語意,大概未亡人與小兒此别,未必有再見之期麼?”李玄聽說還未答話,楊仁忽然痛哭道:“既如此說,孩兒情願侍奉母親,終身追陪膝下。
果有仙緣,亦待母親百年之後再說。
此時請仙師原諒,暫給弟子幾十年假期。
”楊氏聽楊仁這般說法,又見他如此凄惶,兀自揮淚不禁。
但卻不則一聲,靜待李玄指示。
李玄歎息道:“夫人此言又未免不達了。
人生本來做夢一般想。
本人生死且不能自知,何況母子夫妻的會合分離,哪有一定之理。
譬如眼前你我三人,今天無端相見,在那未見之前,夫人心中可曾想到某年月日有個李玄前來相會。
我李玄算是修道有成,能知未來之事,但也決不無緣無故想到今年今月此日此時會得遇見夫人母子,會既無定,分也何常,散不可料,聚更難測。
所以在夫人,母子孤苦相依,當此臨别之頃,自有許多牽戀。
所謂明知後事難知,而情不自禁,不期然而然的有此種種系戀,種種測度,亦人情之常,而常人所斷不可免者。
至如貧道,定心于虛無之中,廁身于缥缈之境,連自身有無,正不及自知,何況旁觀之人,自然更形清楚。
奉勸賢夫人,令郎天姿不可枉有,人生光陰,尤不可虛度。
既已見得大道可求,神仙非誕,便宜當機立斷,割愛成全。
貧道雖不敢妄洩天機,已許令郎二十年後學成歸家,尚可與夫人相見。
彼時令郎造就不凡,而夫人母子相聚之期反能天長地久,永不睽違,這不比眼前數十年相依相随,好得千萬倍麼?貧道出家人,不敢多事,更不肯強人所難。
所以苦口相勸者,無非憐敬夫人母子節孝之風,因而發為宏願。
甚望借母子高風,示天道報施,以為世人規範,雖千百年後都得所勸勉,此亦夫人母子的功行。
貧道不過盡我修道人應為之事,應盡之職罷了。
貧道言盡于此,是否從違,即待一決。
萬一夫人決不相舍,此亦人情,原無不合,貧道立刻告辭。
隻怕将來再要尋覓貧道時,卻不免望洋徒歎,懊悔嫌遲了。
”夫人聽了,決然而起,裣衽下拜道:“仙師之言,金石之言也。
仙師之心,天地之心也。
未亡人婦流淺見,幾緻開罪,贻誤小兒。
今承開示,心下洞明,即今便着小兒随去。
小兒在仙師身邊,一定比在未亡人身邊更好,未亡人也萬分放心。
一言既出,此心無違。
休說二十年,即使五六十年,七八十年,小兒修持不力,學道無成,即是大不孝的逆子,縱令歸來,誓不相見。
”李玄聽了,大為欽佩。
楊母即令兒子叩拜老師。
楊仁還在依戀,楊母正色責勉。
楊仁不敢違背,向李玄拜了八拜。
李玄親送楊母回家,咒石成金,資他用度。
畫地作城,以防宵小侵犯。
又取秃筆繪厲鬼數十,如遇危難,可懸之室中,口呼李法師傳谕保護我家,此輩即能現形退賊也。
楊母拜謝領命。
後來有地方無賴見楊母衣食無虧,疑有蓄積,糾衆往劫。
入門呼嘯,楊
就是亡夫地下有知,一定也知感仰。
隻是有一件為難之處,卻不敢不對仙師陳明。
想那牛靜乃是中山王府總管,平時最得王爺信用,所以敢如此妄為。
此次雖仗法師大力救得我母子出險,但恐仙師走後,那厮必要設法報仇。
雖然小兒未必能夠救我,有了他在身邊,似乎膽子也壯了些兒。
”夫人說到這句,李玄大笑道:“夫人且請放下一百二十八個心。
那牛賊已經被我和令郎弄得七颠八倒,多分中山王不久就要處他死刑,還把他侵奪拐騙而得的百萬家私分給許多受害人家。
便說夫人不貪這些意外之财,也不想收回損失之費,但也決計不會再受他的播弄。
這是貧道可以擔保得定的。
夫人不信,還請仔細問問令郎。
他方才所以那般喜笑,就為了這些緣故哪?”楊母見說,本沒什麼不信之處,但想明白個中真相,因即叱問楊仁:“該你說話的時候,你又不說了。
”楊仁忙道:“不是孩兒不說,因仙師和母親說話,哪有孩兒插嘴的道理?如今正要告禀母親來了。
”李玄見他們如此規矩,不覺暗暗點頭,想道:他們母子在這危難之中,不廢長幼之禮,委實大不容易。
因也含笑說道:“公子快快把我們所幹的事告禀令堂,我們說完了話,就要定下一個進退之計。
貧道煙雲山水,到處為家,也不能久居此地。
”楊仁方才把上項情事說了一遍。
說完了話,楊母微微一笑,又說:“仙家妙用,畢竟不同,此輩貪淫之徒,原該予以重懲,要是不然,世上既沒王法,又無天道,真将不成世界了。
請問仙師,孩兒得随師去,自是萬千之幸,就是未亡人,雖隻此子,也不肯稍事姑息,耽誤他的學業,埋沒他的性靈。
但舐犢之私,賢者不免。
小兒此去,不知何日再得回來?”李玄道:“夫人慧心卓識,當知飲啄聚散皆有分定。
譬如貧道本在極北修道,如何來到此地才得稅駕,即遇令郎。
縱令預先約定,也未必相逢太巧。
那麼,令郎公子便有千百條性命,隻怕也早完了。
推其數之所定,令郎該有此厄,又該貧道來救,所以千裡之遙,山水之隔,相逢陌路,成此一段因緣。
此豈偶然之故?自必有一種道理在内。
這種道理,就是道家所稱定數,儒家所稱莫之為而為者天也。
就是這麼一個講法。
”夫人聽了,心下恍然,不期凄然說道:“照仙師語意,大概未亡人與小兒此别,未必有再見之期麼?”李玄聽說還未答話,楊仁忽然痛哭道:“既如此說,孩兒情願侍奉母親,終身追陪膝下。
果有仙緣,亦待母親百年之後再說。
此時請仙師原諒,暫給弟子幾十年假期。
”楊氏聽楊仁這般說法,又見他如此凄惶,兀自揮淚不禁。
但卻不則一聲,靜待李玄指示。
李玄歎息道:“夫人此言又未免不達了。
人生本來做夢一般想。
本人生死且不能自知,何況母子夫妻的會合分離,哪有一定之理。
譬如眼前你我三人,今天無端相見,在那未見之前,夫人心中可曾想到某年月日有個李玄前來相會。
我李玄算是修道有成,能知未來之事,但也決不無緣無故想到今年今月此日此時會得遇見夫人母子,會既無定,分也何常,散不可料,聚更難測。
所以在夫人,母子孤苦相依,當此臨别之頃,自有許多牽戀。
所謂明知後事難知,而情不自禁,不期然而然的有此種種系戀,種種測度,亦人情之常,而常人所斷不可免者。
至如貧道,定心于虛無之中,廁身于缥缈之境,連自身有無,正不及自知,何況旁觀之人,自然更形清楚。
奉勸賢夫人,令郎天姿不可枉有,人生光陰,尤不可虛度。
既已見得大道可求,神仙非誕,便宜當機立斷,割愛成全。
貧道雖不敢妄洩天機,已許令郎二十年後學成歸家,尚可與夫人相見。
彼時令郎造就不凡,而夫人母子相聚之期反能天長地久,永不睽違,這不比眼前數十年相依相随,好得千萬倍麼?貧道出家人,不敢多事,更不肯強人所難。
所以苦口相勸者,無非憐敬夫人母子節孝之風,因而發為宏願。
甚望借母子高風,示天道報施,以為世人規範,雖千百年後都得所勸勉,此亦夫人母子的功行。
貧道不過盡我修道人應為之事,應盡之職罷了。
貧道言盡于此,是否從違,即待一決。
萬一夫人決不相舍,此亦人情,原無不合,貧道立刻告辭。
隻怕将來再要尋覓貧道時,卻不免望洋徒歎,懊悔嫌遲了。
”夫人聽了,決然而起,裣衽下拜道:“仙師之言,金石之言也。
仙師之心,天地之心也。
未亡人婦流淺見,幾緻開罪,贻誤小兒。
今承開示,心下洞明,即今便着小兒随去。
小兒在仙師身邊,一定比在未亡人身邊更好,未亡人也萬分放心。
一言既出,此心無違。
休說二十年,即使五六十年,七八十年,小兒修持不力,學道無成,即是大不孝的逆子,縱令歸來,誓不相見。
”李玄聽了,大為欽佩。
楊母即令兒子叩拜老師。
楊仁還在依戀,楊母正色責勉。
楊仁不敢違背,向李玄拜了八拜。
李玄親送楊母回家,咒石成金,資他用度。
畫地作城,以防宵小侵犯。
又取秃筆繪厲鬼數十,如遇危難,可懸之室中,口呼李法師傳谕保護我家,此輩即能現形退賊也。
楊母拜謝領命。
後來有地方無賴見楊母衣食無虧,疑有蓄積,糾衆往劫。
入門呼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