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金挹香天台山得道 鈕愛卿月老祠歸班
關燈
小
中
大
父親之言,孩兒自當謹遵。
但欲度兩位母親去,孩兒劬勞未報,未免不孝之罪。
”挹香冁然而笑曰:“汝愚哉,汝愚哉!汝肯依我之言,即是孝也。
況入了仙班,比紅塵中好得多哩,有什麼苦楚?”又謂亦香、幼琴道:“汝兩個雖得了一榜秋魁,尚須努力芸窗,再求上達。
”二人俱含淚聽命。
又喚小蘭道:“汝他日嫁到鄒家,須要無違夫子,恭敬舅姑,上和下睦,淑慎其身。
”小蘭聽了,低着頭兒,唯唯聽命。
挹香道:“我要見見媳婦,吟梅汝去說一聲。
”吟梅領命,便去偕了鄒佩蘭小姐出來,拜見公公畢。
挹香細細一看,見其冶容合度,體态幽娴,十分歡喜。
便道:“大賢媳,你是林哥哥令嫒,閨訓必谙,無庸愚舅瑣瑣。
尚望敦好閨帏,和睦妯娌就是了。
”佩蘭低頭領命。
挹香又傳總管金忠進來,交代了一番,囑托了一番。
金忠知主人歸來,就要度主母去的,悲喜交集,隻得一一領命。
挹香便對愛卿、小素道:“我們就此去罷。
”說着向西北角上一招,隻見飛下三隻白鶴,夫婦三人跨鶴而升。
金氏門中兩代白日升天,亦是古今罕事。
家中子女見父母升仙,總有一番悲切,我且不表。
再說三人跨鶴高翔,不一時已至清虛中院,挹香覆了院主,院主命愛卿小素暫至留绮居,與衆美人作伴,挹香另居滌塵軒,修身養性,不在話下。
再說鄒拜林,自聞挹香修仙之後,終朝思念故人。
嫁女未幾時,又遇吟梅丁内艱,以緻離别。
現升兵部侍郎,欽命往浙巡撫子民。
在京别了同僚,又别姚、葉兩友,束裝赴任,又寄書與吟梅,叫他同佩蘭到任會面。
吟梅得信,便與佩蘭駕舟至杭,拜見嶽父。
拜休詢知挹香已經得道,度了妻妾歸仙,十分欽羨,倒覺自己亦恍然參透塵心。
便道:“賢婿,你明年三月中服阕,令妹終身亦可與他完結。
”吟梅道:“是。
”住了月餘,告辭回蘇。
流光如駛,又是一年。
愛卿、小素在留绮居與衆美人煉氣修真,深得玄妙,果然天上與人間大不相同。
挹香在滌塵軒息心靜性,住了一年,覺胸次了然,毫無渣滓。
慢提天上,再說人間。
吟梅是年端整嫁奁,送妹到浙,以遵父親臨行之囑。
又與幼琴娶了陳氏小姐,然後進京,與葉伯父說明,替亦香完姻事畢,盡心供職不表。
再說拜林,在杭嫁女婚男,向平願畢,自己也有厭絕紅塵之意,便上本辭官。
聖上容其養疴歸裡,拜林非凡得意,挈了妻妾子媳、仆婦家人,歸田吳下,将一切家務交代妻兒,自己端整求道事不提。
再說葉仲英嫁女之後,又與兩子完婚。
自己官至太仆寺卿,兩個兒子之中,一已中式北闱,職大官高,阖家歡樂。
誰知樂極生悲,謝慧瓊奄奄一病,竟棄紅塵。
仲英凄慘不堪,官也不想做了,看破紅塵虛花幻誕,便向夢仙述其故。
夢仙亦久有此心,便道:“此事正合我意。
”斯時官為刑部侍郎,獨操生殺之權,雖秉政清明,究竟恐有屈抑,所以這頂烏紗早已厭絕。
聞仲英言大喜,各修一本辭官。
夢仙有三子二女,也替他們婚嫁,剩一第三兒子,聘了一位戶部郎中之令嫒,也算向平畢願。
過了數日,聖旨下來,準其告病。
二人也不停留,束裝旋吳。
重振門庭,祭掃一切完畢,便将家事托付後裔,雲遊四海而去。
再說拜林,料理家務畢,别了妻妾出門。
雖則他們總有許多不忍分離之态,拜林慕道心堅,漠然不顧。
芒鞋竹杖,任意遨遊,至終南山,方才遇一異人,學成道術。
嗣後任意往來,或探幽南嶽,或采藥西山,行蹤無定,歲月不知。
真個是:知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志 看官,你道這金、鄒、姚、葉四人,為何都要慕道?一慕道便遇異人,何修仙複如此容易?原來有個講究。
這四人一則夙有根基,二則不辭險阻,所以有此地步,非我作者無稽妄說也。
要知采藥遇友,且聽下回分解。
但欲度兩位母親去,孩兒劬勞未報,未免不孝之罪。
”挹香冁然而笑曰:“汝愚哉,汝愚哉!汝肯依我之言,即是孝也。
況入了仙班,比紅塵中好得多哩,有什麼苦楚?”又謂亦香、幼琴道:“汝兩個雖得了一榜秋魁,尚須努力芸窗,再求上達。
”二人俱含淚聽命。
又喚小蘭道:“汝他日嫁到鄒家,須要無違夫子,恭敬舅姑,上和下睦,淑慎其身。
”小蘭聽了,低着頭兒,唯唯聽命。
挹香道:“我要見見媳婦,吟梅汝去說一聲。
”吟梅領命,便去偕了鄒佩蘭小姐出來,拜見公公畢。
挹香細細一看,見其冶容合度,體态幽娴,十分歡喜。
便道:“大賢媳,你是林哥哥令嫒,閨訓必谙,無庸愚舅瑣瑣。
尚望敦好閨帏,和睦妯娌就是了。
”佩蘭低頭領命。
挹香又傳總管金忠進來,交代了一番,囑托了一番。
金忠知主人歸來,就要度主母去的,悲喜交集,隻得一一領命。
挹香便對愛卿、小素道:“我們就此去罷。
”說着向西北角上一招,隻見飛下三隻白鶴,夫婦三人跨鶴而升。
金氏門中兩代白日升天,亦是古今罕事。
家中子女見父母升仙,總有一番悲切,我且不表。
再說三人跨鶴高翔,不一時已至清虛中院,挹香覆了院主,院主命愛卿小素暫至留绮居,與衆美人作伴,挹香另居滌塵軒,修身養性,不在話下。
再說鄒拜林,自聞挹香修仙之後,終朝思念故人。
嫁女未幾時,又遇吟梅丁内艱,以緻離别。
現升兵部侍郎,欽命往浙巡撫子民。
在京别了同僚,又别姚、葉兩友,束裝赴任,又寄書與吟梅,叫他同佩蘭到任會面。
吟梅得信,便與佩蘭駕舟至杭,拜見嶽父。
拜休詢知挹香已經得道,度了妻妾歸仙,十分欽羨,倒覺自己亦恍然參透塵心。
便道:“賢婿,你明年三月中服阕,令妹終身亦可與他完結。
”吟梅道:“是。
”住了月餘,告辭回蘇。
流光如駛,又是一年。
愛卿、小素在留绮居與衆美人煉氣修真,深得玄妙,果然天上與人間大不相同。
挹香在滌塵軒息心靜性,住了一年,覺胸次了然,毫無渣滓。
慢提天上,再說人間。
吟梅是年端整嫁奁,送妹到浙,以遵父親臨行之囑。
又與幼琴娶了陳氏小姐,然後進京,與葉伯父說明,替亦香完姻事畢,盡心供職不表。
再說拜林,在杭嫁女婚男,向平願畢,自己也有厭絕紅塵之意,便上本辭官。
聖上容其養疴歸裡,拜林非凡得意,挈了妻妾子媳、仆婦家人,歸田吳下,将一切家務交代妻兒,自己端整求道事不提。
再說葉仲英嫁女之後,又與兩子完婚。
自己官至太仆寺卿,兩個兒子之中,一已中式北闱,職大官高,阖家歡樂。
誰知樂極生悲,謝慧瓊奄奄一病,竟棄紅塵。
仲英凄慘不堪,官也不想做了,看破紅塵虛花幻誕,便向夢仙述其故。
夢仙亦久有此心,便道:“此事正合我意。
”斯時官為刑部侍郎,獨操生殺之權,雖秉政清明,究竟恐有屈抑,所以這頂烏紗早已厭絕。
聞仲英言大喜,各修一本辭官。
夢仙有三子二女,也替他們婚嫁,剩一第三兒子,聘了一位戶部郎中之令嫒,也算向平畢願。
過了數日,聖旨下來,準其告病。
二人也不停留,束裝旋吳。
重振門庭,祭掃一切完畢,便将家事托付後裔,雲遊四海而去。
再說拜林,料理家務畢,别了妻妾出門。
雖則他們總有許多不忍分離之态,拜林慕道心堅,漠然不顧。
芒鞋竹杖,任意遨遊,至終南山,方才遇一異人,學成道術。
嗣後任意往來,或探幽南嶽,或采藥西山,行蹤無定,歲月不知。
真個是:知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志 看官,你道這金、鄒、姚、葉四人,為何都要慕道?一慕道便遇異人,何修仙複如此容易?原來有個講究。
這四人一則夙有根基,二則不辭險阻,所以有此地步,非我作者無稽妄說也。
要知采藥遇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