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詩。
我的爸爸總是喜歡用一些非常精煉甚至是精彩的句子為我總結人生,比方說,我三歲那年,他就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的大人都是壞人,可是小孩都是好人。
但是再壞的大人也要生小孩,再壞的大人生出來的小孩也是好人。
所以這個世界不會全部都被壞人占領的。
”他們倆吵架的時候更是精彩,總是使用一長串一長串的、排山倒海氣勢逼人的排比句。
因此,我一直都笃定地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對仗工整。
我以為萬事萬物都有精緻的平仄在裡面。
任何一種生活的場景,任何一種人世間的感情都是押着韻的。
在我還根本就沒有完整地确立起來“我”這個觀念的時候,我已經被他們抛到了文字的世界制造的幻覺裡。
或者說,抛到了文字制造的關于這個世界的幻覺裡。
文字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彌天大謊,這是我非常非常慘痛的切身經驗。
你不會想象得到,這個虛假的、由文字創造出來的世界,是怎樣蠻橫地影響了我的生活。
對于我的父母來說,這個世界或多或少,都是他們自己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自主的選擇,可是對于我,這個世界跟我的靈魂盤根錯節地糾纏着,我把它當成了堅如磐石的真實。
當我真正發現了它是個騙局的時候,我已經二十一歲了。
沒錯,我是在二十一歲那年真正明白這件事情的。
但是,二十一歲的我已經來不及糾正那些所有的錯誤。
2 我尋求的東西很簡單,隻不過是奇迹而已。
所謂奇迹,就是指庸常到不能再庸常的生活裡,一些非常奇妙的瞬間。
在那樣的瞬間裡,我們生活的世界跟文字裡的世界産生了一刹那的無比優美的重合。
在這樣的瞬間到來的時候,我能清楚地聽見這兩個世界“咔嚓”一聲,像兩個金屬的齒輪,準确無誤地鍊接上了。
比如說,我三歲那年,某一天中午,當時家裡請來帶我的阿姨像平時一樣給我圍上吃飯用的小圍嘴,但是突然間,我在阿姨的眼睛裡看見了兩個小小的、淡淡的自己。
我于是非常驚喜,甚至可以說煽情地跟她說:“阿姨的眼睛裡有寶寶。
”我想這個阿姨注意到了我的語氣裡那種微妙的變化,因為這種孩子的煽情在很多情況下都會感動一個大人,于是阿姨非常配合地看着我的眼睛,慢慢地,并且專注地說:“寶寶的眼睛裡也有阿姨。
”那一瞬間我幼小的身體裡感受到了一種非常莊嚴的東 西。
用我現在的話來說,那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之間感情的交流,以及互相的信任。
但是當時,我隻是模糊地知道,這個時候我不是那個平時跟阿姨耍賴或者哭鬧的我,阿姨也不再是平時那個威脅我說要把我的惡行告訴我爸爸的阿姨。
我們兩個人在這簡短的對話裡,不約而同地化腐朽為神奇。
三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感動,她隻知道這種東西在生活裡其實非常稀少。
是的,非常稀少。
但是她笃定地相信這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
小的時候她有的是耐心來等待這種奇迹的降臨。
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她慢慢懂得了在空氣中嗅出奇迹的味道。
五歲那年,爸爸把我放在自行車的橫梁上,我們一起從一個斜坡上飛速地滑行下來。
爸爸故意不捏閘,任由自行車沒頭沒腦地沖到面前的院子裡。
我開心地尖叫着,然後我看見,那個院子裡面開滿了槐花,我和爸爸是在滿地落着的槐花上邊飛翔。
那個時候自行車變成了一個飽滿的彈弓,而它剛剛發射出去的那顆石子,就是我的心髒。
奇迹來了,又來了。
我又一次地活在了化學實驗室的真空裡面。
沒有日常生活的繁瑣,沒有所有那些我厭倦的東西,隻有奇迹,隻有幹幹淨淨的激動、狂喜,還有滿地落花,還有滿院子默契的靜谧。
這種奇迹原本隻存活于文字所創造出來的幻境裡,但是它終究還是會在我的眼前出現的。
我才五歲,但是我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了,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除了這樣的奇迹,我什麼都不想要。
于是,自然而然地,我就天真地,并且無恥地認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奇迹。
雖然我并不漂亮,雖然小時候大家都認為我是個神童,但是我上學以後就沒人再這麼認為了。
雖然我長大的經曆,跟中國城市裡的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沒有任何的出奇之處,雖然我的身上并沒有發生過任何蕩氣回腸的故事,可是我就是知道,我終有一天會變成一個文字的意境。
我終有一天會變成我所癡迷的那種瞬間的一部分,然後,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瑰麗地綻放。
隻可惜,為了實現這個目标,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努力以及如何奮鬥,我甚至不知道這究竟能不能算是一個目标。
我活了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我就像是一個蹩腳的考古學家,一絲不苟,或者狼狽不堪地鑒定每一個奇迹的真僞,鑒定真實的世界和文字的幻象之間那道讓人抓狂的、微弱的分界線。
當我在這種無望的鑒别中
我的爸爸總是喜歡用一些非常精煉甚至是精彩的句子為我總結人生,比方說,我三歲那年,他就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的大人都是壞人,可是小孩都是好人。
但是再壞的大人也要生小孩,再壞的大人生出來的小孩也是好人。
所以這個世界不會全部都被壞人占領的。
”他們倆吵架的時候更是精彩,總是使用一長串一長串的、排山倒海氣勢逼人的排比句。
因此,我一直都笃定地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對仗工整。
我以為萬事萬物都有精緻的平仄在裡面。
任何一種生活的場景,任何一種人世間的感情都是押着韻的。
在我還根本就沒有完整地确立起來“我”這個觀念的時候,我已經被他們抛到了文字的世界制造的幻覺裡。
或者說,抛到了文字制造的關于這個世界的幻覺裡。
文字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彌天大謊,這是我非常非常慘痛的切身經驗。
你不會想象得到,這個虛假的、由文字創造出來的世界,是怎樣蠻橫地影響了我的生活。
對于我的父母來說,這個世界或多或少,都是他們自己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自主的選擇,可是對于我,這個世界跟我的靈魂盤根錯節地糾纏着,我把它當成了堅如磐石的真實。
當我真正發現了它是個騙局的時候,我已經二十一歲了。
沒錯,我是在二十一歲那年真正明白這件事情的。
但是,二十一歲的我已經來不及糾正那些所有的錯誤。
2 我尋求的東西很簡單,隻不過是奇迹而已。
所謂奇迹,就是指庸常到不能再庸常的生活裡,一些非常奇妙的瞬間。
在那樣的瞬間裡,我們生活的世界跟文字裡的世界産生了一刹那的無比優美的重合。
在這樣的瞬間到來的時候,我能清楚地聽見這兩個世界“咔嚓”一聲,像兩個金屬的齒輪,準确無誤地鍊接上了。
比如說,我三歲那年,某一天中午,當時家裡請來帶我的阿姨像平時一樣給我圍上吃飯用的小圍嘴,但是突然間,我在阿姨的眼睛裡看見了兩個小小的、淡淡的自己。
我于是非常驚喜,甚至可以說煽情地跟她說:“阿姨的眼睛裡有寶寶。
”我想這個阿姨注意到了我的語氣裡那種微妙的變化,因為這種孩子的煽情在很多情況下都會感動一個大人,于是阿姨非常配合地看着我的眼睛,慢慢地,并且專注地說:“寶寶的眼睛裡也有阿姨。
”那一瞬間我幼小的身體裡感受到了一種非常莊嚴的東 西。
用我現在的話來說,那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之間感情的交流,以及互相的信任。
但是當時,我隻是模糊地知道,這個時候我不是那個平時跟阿姨耍賴或者哭鬧的我,阿姨也不再是平時那個威脅我說要把我的惡行告訴我爸爸的阿姨。
我們兩個人在這簡短的對話裡,不約而同地化腐朽為神奇。
三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感動,她隻知道這種東西在生活裡其實非常稀少。
是的,非常稀少。
但是她笃定地相信這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
小的時候她有的是耐心來等待這種奇迹的降臨。
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她慢慢懂得了在空氣中嗅出奇迹的味道。
五歲那年,爸爸把我放在自行車的橫梁上,我們一起從一個斜坡上飛速地滑行下來。
爸爸故意不捏閘,任由自行車沒頭沒腦地沖到面前的院子裡。
我開心地尖叫着,然後我看見,那個院子裡面開滿了槐花,我和爸爸是在滿地落着的槐花上邊飛翔。
那個時候自行車變成了一個飽滿的彈弓,而它剛剛發射出去的那顆石子,就是我的心髒。
奇迹來了,又來了。
我又一次地活在了化學實驗室的真空裡面。
沒有日常生活的繁瑣,沒有所有那些我厭倦的東西,隻有奇迹,隻有幹幹淨淨的激動、狂喜,還有滿地落花,還有滿院子默契的靜谧。
這種奇迹原本隻存活于文字所創造出來的幻境裡,但是它終究還是會在我的眼前出現的。
我才五歲,但是我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了,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除了這樣的奇迹,我什麼都不想要。
于是,自然而然地,我就天真地,并且無恥地認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奇迹。
雖然我并不漂亮,雖然小時候大家都認為我是個神童,但是我上學以後就沒人再這麼認為了。
雖然我長大的經曆,跟中國城市裡的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沒有任何的出奇之處,雖然我的身上并沒有發生過任何蕩氣回腸的故事,可是我就是知道,我終有一天會變成一個文字的意境。
我終有一天會變成我所癡迷的那種瞬間的一部分,然後,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瑰麗地綻放。
隻可惜,為了實現這個目标,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努力以及如何奮鬥,我甚至不知道這究竟能不能算是一個目标。
我活了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我就像是一個蹩腳的考古學家,一絲不苟,或者狼狽不堪地鑒定每一個奇迹的真僞,鑒定真實的世界和文字的幻象之間那道讓人抓狂的、微弱的分界線。
當我在這種無望的鑒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