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數峰青(冷月如霜番外)

關燈
暫時垂簾理政,傳旨給太傅,叫我學習聽政。

     在禦書房裡我第一次打開奏折,陌生而熟悉的字句,工筆小楷,書寫的那樣工整,每個字從眼前掠過,我突然覺得興奮,這就是權力。

     我看得很認真,近乎貪娈,身體裡某個地方有一種奇異的蠢蠢欲動。

     這就是權力。

     我一直渴望,能夠籍由而擊敗他的權力。

     我不知道那日母後在那裡站了有多久,直到我看見她。

     我怔了一下,放下奏折然後行禮。

     她伸出手,讓我起來,她的手很涼,按在我的手腕上。

     我聽到她說。

     棣兒,母後絕不會容旁人奪走你的東西。

     她身上有清涼好聞的香氣,幽幽脈脈沁入鼻端,是她殿中常用的百合香。

    她摟着我,就像小時候一樣,那樣摟着我。

     而我們母子,就像從不曾分離。

     我心突然一松,不知是悲是喜。

     這一刹那我們母子如此接近,我腦海中靈光一閃,突然明白過來,明白母後做了什麼。

     母後,她依舊那樣美麗,就像是什麼事情都不曾發生。

     我心下一片茫然若失。

     就像是攝政王,偶然凝視我的那種目光。

     總像是看着什麼,明明觸手可及,但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

     攝政王病了足足有大半年,一直纏綿病榻,不見起色。

     直到北荻來犯。

     邊境告急。

     舉朝震驚,措手不及。

     第二日是大朝日,我沒有想到會看到他。

     大朝日須行朝禮,他對我三跪九叩,如同殿中每一位百官。

     我突然發現他瘦了,臉上猶有病容。

     我十分震驚的是,他的兩鬓,已經出現了白發。

     他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年。

     但他自陳病愈,率兵出征。

     而母後與我都沒有别的選擇。

     天子親送出九門。

     我捧着金卮,親自奉與他。

     他沒有遲疑,一飲而盡。

     那一仗勝了,捷報傳來時我正陪母後晚膳,她慢慢的看完那封六百裡加急的奏折,然後溫聲對我說:“今日的蘭羹湯很好,多吃一點。

    ” 晚上我睡不着,命程遠執了燈籠,緩帶簡服,去向母親問安。

     母親在中庭拜月,月華如水,沐浴着她美麗的臉龐。

     我在她身側跪下,我聽到她聲音很低:“棣兒,他回來若不肯交出兵權,你我母子便完了。

    ” 我心下忽然一片澄靜。

     這本來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争,我不知道母親是踏着多少人的血肉,才将我送上這至尊無上的位置。

     我忽然覺得無趣,這一切。

     他得勝還朝,威望一時無二,天下誰不知攝政王。

     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賞無可賞。

    我們母子都無法再攏絡他,他并沒有交出兵權,可是亦遲遲不動我們母子二人。

     母親很沉得住氣,她仿佛成竹在胸。

     我甚至覺得不耐,如果真的要下手,莫若早早殺了我,省得我這樣焦灼彷徨。

     禮部突然拟了個新鮮說法,請敕封他為皇叔父攝政王。

     那道奏折我沒有看到,被他扣下來了,留中未發。

     慢慢的,他與母後的對峙漸漸鮮明。

     朝中有許多大臣站在母後這邊,而更多人是站在他那邊。

     可是母後還是待他一如往日。

     母後最大的長處就是以柔克剛,滴水穿石。

    她有足夠的耐心與耐性。

     他們終于和好。

     因為我知道,攝政王有許多次入宮與母後議事,直到夜深宮門下鑰,仍未出宮回府去。

     我憎恨。

     憎恨他,憎恨母親,更憎恨自己。

     我憎恨母親用這種方式來保全我。

     可是朝中局勢漸漸平和,他甚至試圖重新修複與我的關系。

     而我絲毫不打算領情。

     其實他從來對我不錯,哪怕我再挑釁的時候,他也是隐忍。

     這就是名份,我是君,他是臣,哪怕他搶走我的一切,他仍無法搶走這名份。

     我覺得痛快,大朝日我最愛看他恭敬如百僚,對我三跪九叩。

     我漸漸長大,每過一年,我就有更高的能力,向他挑釁。

     母親斥責我,說我愚蠢。

     我冷眼看着母親,她徹底背叛了父親,又有什麼資格,來指責我? 終有一天,我會将這一切,都讨還回來。

     終有一天。

     我會将他踩在腳下,也讓他仰望着我。

     我翻了一個身,全身的衣裳都讓汗浸透了,天上烏雲翻滾,竟是要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