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猶為離人照落花
關燈
小
中
大
刻過了。
豫親王總領跸警事宜,每日必親自巡看駐防,此時方從行苑駐防大營中回來,聽說涵妃奉谕夤夜回京,心下奇怪,不由問:“為什麼?” 前來禀報的人自然不知,豫親王行事最是缜密,想了一想,命人去喚了當值的宮殿監來。
因他兼領内務大臣,正是宮殿監的頂頭上司。
當值的内官不敢隐瞞,源源本本的講了事情的始未。
豫親王不動聲色的聽了,當下并未說什麼。
因駐跸行苑,所以并沒有所謂“大朝”,但豫親王所轄事甚多,所以每日必入宮見駕,這日照例遞牌子請見,豫親王便随小太監入麗正門,方轉過落花橋,徑旁遍植槐樹,槐花初放,綠蔭如雲,花香似蜜。
但見十數名青衣小監執了鈎鐮提籃之物,正扶了梯子采摘槐花。
領頭摘花的正是“方内晏安”的内官吳升,見着豫親王,忙滿臉堆笑打了個千兒:“王爺鈞安。
”豫親王便問:“這是在做什麼?” 吳升陪笑道:“皇上忽然想吃槐花餅,嫌禦膳房弄得不新鮮,慕姑娘命咱們摘了槐花,自己蒸呢。
” 豫親王見籃中一捧捧雪白槐花,香氣馥郁,甜香醉人。
不由道:“已經摘了這些,還不夠麼?”吳升道:“王爺不曉得,這些哪裡夠使——這些槐花,隻取半開極嫩者,有一些兒黑點黃斑的都不要,一朵朵揀得幹淨了,方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用幹淨雪绡紗濾過,澄成槐露,并不摻半滴水,隻用這槐露和了面做成餅。
您說說,這得多少槐花才夠?隻怕行宮裡這幾千株槐樹,禁不住這一蒸。
真難為慕姑娘,這樣繁巧的法子,可是怎麼想出來的。
” 豫親王随口道:“這樣的食譜方子,隻有窮奢極欲的河工上才想得出來。
慕中平外放做過多年的河督,她既是慕中平的侄女兒,知道也并不稀奇。
” 吳升陪笑道:“王爺說的是。
” 豫親王轉臉對引路的小太監說:“走吧。
” 至方内晏安殿外,趙有智已經親自迎了上來,笑吟吟施禮道:“給王爺請安,适才萬歲爺還在惦記,說今年新貢的雪山銀芽極好,要賞給王爺嘗嘗。
”豫親王心中有事,随口答應着,便徑直往東走。
趙有智卻并不像往日那樣轉身去通報,反倒緊上前一步,躬身又叫了聲:“王爺。
” 豫親王這才悟過來,望着他問:“怎麼?華妃娘娘的鳳駕在裡頭?” 皇帝并不好色,中宮雖虛,後宮中亦不過封敕四妃。
皇貴妃慕氏已薨,所餘華、涵、晴三妃。
涵妃昨日被遣,晴妃病重留在宮中,并未随扈來上苑,所以豫親王以為是華妃在内,有所不便。
趙有智笑嘻嘻的答:“今日新貢的雪山銀芽呈上來,慕姑娘一時有興緻親自開了茶,這會兒烹茶給萬歲爺嘗呢,皇上正高興,說烹茶是雅事,不許人圍着,說是沒得熏壞了茶,命奴婢們都退下來了。
請王爺到直房裡略坐一坐,等萬歲爺喝完這盞茶,奴婢馬上替王爺去回奏。
” 豫親王想了一想,随他進了直房。
趙有智最是殷情小意,親自拂拭了椅子,服侍豫親王坐下,又親自捧上茶來。
笑着說:“王爺素來是品茶的高手,奴婢這裡雖沒有好茶,也不敢拿旁的來敷衍王爺。
這個雖不是什麼名茶,倒是今年谷雨前摘的,請王爺嘗個新鮮罷了。
” 豫親王一掀碗蓋,隻覺得清香撲鼻,其香雅逸,竟不在雪山銀芽之下。
他心不在焉,随口誇了句好,便問:“下月便是萬壽節了,皇上的意思,是在上苑過節,還是回宮去?” 趙有智滿臉堆笑道:“奴婢不敢妄測聖意,不過……”說到這裡,停了片刻,躊躇道:“以奴婢的愚見,或許皇上會留在上苑過萬壽節。
”豫親王拿左手兩隻手指轉着碗蓋,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
趙有智笑道:“奴婢也是聽皇上那日随口對慕姑娘說,萬歲爺說,回了宮規矩多,可沒眼下這樣自在了。
” 豫親王正等着他這句話,擡起頭來,目光炯炯的望着他:“罪臣之女,依祖訓是不能冊妃的。
” 趙有智道:“王爺說的是,可是在景宗爺手裡有過特例的,景宗爺的皇五子康親王,便是罪臣豐逸的女兒所出。
景宗爺有過特谕,因誕育皇子冊其為福妃。
” 豫親王眉頭微微一皺,皇帝年輕,涵妃所出皇長子今年不過三歲,晴妃曾經誕過一子,但未及滿月旋又夭折,華妃并無所出。
皇長子年幼,看不出資質如何,将來儲位大勢還很難言定。
趙有智見他神色莫測,亦不多說,提起那和阗白玉如意壺,替豫親王續水,随口道:“這雖是祖宗成例,可最要緊的一點是,那福妃娘娘是皇子生母,所以才殊為特例。
依奴婢想,隻怕旁人不一定有那個福分,能夠誕育皇子。
” 豫親王望着趙有智,但見他低眉順目,神色極是恭謹,心中忽然掠過一絲難以言喻的嫌惡。
将茶碗輕輕一推,說
豫親王總領跸警事宜,每日必親自巡看駐防,此時方從行苑駐防大營中回來,聽說涵妃奉谕夤夜回京,心下奇怪,不由問:“為什麼?” 前來禀報的人自然不知,豫親王行事最是缜密,想了一想,命人去喚了當值的宮殿監來。
因他兼領内務大臣,正是宮殿監的頂頭上司。
當值的内官不敢隐瞞,源源本本的講了事情的始未。
豫親王不動聲色的聽了,當下并未說什麼。
因駐跸行苑,所以并沒有所謂“大朝”,但豫親王所轄事甚多,所以每日必入宮見駕,這日照例遞牌子請見,豫親王便随小太監入麗正門,方轉過落花橋,徑旁遍植槐樹,槐花初放,綠蔭如雲,花香似蜜。
但見十數名青衣小監執了鈎鐮提籃之物,正扶了梯子采摘槐花。
領頭摘花的正是“方内晏安”的内官吳升,見着豫親王,忙滿臉堆笑打了個千兒:“王爺鈞安。
”豫親王便問:“這是在做什麼?” 吳升陪笑道:“皇上忽然想吃槐花餅,嫌禦膳房弄得不新鮮,慕姑娘命咱們摘了槐花,自己蒸呢。
” 豫親王見籃中一捧捧雪白槐花,香氣馥郁,甜香醉人。
不由道:“已經摘了這些,還不夠麼?”吳升道:“王爺不曉得,這些哪裡夠使——這些槐花,隻取半開極嫩者,有一些兒黑點黃斑的都不要,一朵朵揀得幹淨了,方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用幹淨雪绡紗濾過,澄成槐露,并不摻半滴水,隻用這槐露和了面做成餅。
您說說,這得多少槐花才夠?隻怕行宮裡這幾千株槐樹,禁不住這一蒸。
真難為慕姑娘,這樣繁巧的法子,可是怎麼想出來的。
” 豫親王随口道:“這樣的食譜方子,隻有窮奢極欲的河工上才想得出來。
慕中平外放做過多年的河督,她既是慕中平的侄女兒,知道也并不稀奇。
” 吳升陪笑道:“王爺說的是。
” 豫親王轉臉對引路的小太監說:“走吧。
” 至方内晏安殿外,趙有智已經親自迎了上來,笑吟吟施禮道:“給王爺請安,适才萬歲爺還在惦記,說今年新貢的雪山銀芽極好,要賞給王爺嘗嘗。
”豫親王心中有事,随口答應着,便徑直往東走。
趙有智卻并不像往日那樣轉身去通報,反倒緊上前一步,躬身又叫了聲:“王爺。
” 豫親王這才悟過來,望着他問:“怎麼?華妃娘娘的鳳駕在裡頭?” 皇帝并不好色,中宮雖虛,後宮中亦不過封敕四妃。
皇貴妃慕氏已薨,所餘華、涵、晴三妃。
涵妃昨日被遣,晴妃病重留在宮中,并未随扈來上苑,所以豫親王以為是華妃在内,有所不便。
趙有智笑嘻嘻的答:“今日新貢的雪山銀芽呈上來,慕姑娘一時有興緻親自開了茶,這會兒烹茶給萬歲爺嘗呢,皇上正高興,說烹茶是雅事,不許人圍着,說是沒得熏壞了茶,命奴婢們都退下來了。
請王爺到直房裡略坐一坐,等萬歲爺喝完這盞茶,奴婢馬上替王爺去回奏。
” 豫親王想了一想,随他進了直房。
趙有智最是殷情小意,親自拂拭了椅子,服侍豫親王坐下,又親自捧上茶來。
笑着說:“王爺素來是品茶的高手,奴婢這裡雖沒有好茶,也不敢拿旁的來敷衍王爺。
這個雖不是什麼名茶,倒是今年谷雨前摘的,請王爺嘗個新鮮罷了。
” 豫親王一掀碗蓋,隻覺得清香撲鼻,其香雅逸,竟不在雪山銀芽之下。
他心不在焉,随口誇了句好,便問:“下月便是萬壽節了,皇上的意思,是在上苑過節,還是回宮去?” 趙有智滿臉堆笑道:“奴婢不敢妄測聖意,不過……”說到這裡,停了片刻,躊躇道:“以奴婢的愚見,或許皇上會留在上苑過萬壽節。
”豫親王拿左手兩隻手指轉着碗蓋,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
趙有智笑道:“奴婢也是聽皇上那日随口對慕姑娘說,萬歲爺說,回了宮規矩多,可沒眼下這樣自在了。
” 豫親王正等着他這句話,擡起頭來,目光炯炯的望着他:“罪臣之女,依祖訓是不能冊妃的。
” 趙有智道:“王爺說的是,可是在景宗爺手裡有過特例的,景宗爺的皇五子康親王,便是罪臣豐逸的女兒所出。
景宗爺有過特谕,因誕育皇子冊其為福妃。
” 豫親王眉頭微微一皺,皇帝年輕,涵妃所出皇長子今年不過三歲,晴妃曾經誕過一子,但未及滿月旋又夭折,華妃并無所出。
皇長子年幼,看不出資質如何,将來儲位大勢還很難言定。
趙有智見他神色莫測,亦不多說,提起那和阗白玉如意壺,替豫親王續水,随口道:“這雖是祖宗成例,可最要緊的一點是,那福妃娘娘是皇子生母,所以才殊為特例。
依奴婢想,隻怕旁人不一定有那個福分,能夠誕育皇子。
” 豫親王望着趙有智,但見他低眉順目,神色極是恭謹,心中忽然掠過一絲難以言喻的嫌惡。
将茶碗輕輕一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