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大師-3
關燈
小
中
大
其傾心于虔誠沙漠隐士的生平傳記,總是滿懷好奇潛心聆聽,終于有一天他也出發了,那年他約摸三十六歲,他走的還是聖保羅和聖安東尼走過之後已有無數虔誠信徒跟蹤而行的路線。
他把自己剩餘的财物托付給城裡的年老長者,請他們分送當地的窮人。
他在城門口與親友告别後,便離開這個污穢紅塵,流浪進了沙漠,過起了忏悔的苦行生活。
許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在烈日下忍受灼曬,跪在岩石和沙地上祈禱,直至磨破膝蓋。
他嚴守齋戒,每天日落以後才嚼食幾粒棗子。
魔鬼試圖用誘惑、譏諷和勾引來考驗他,都被他用祈禱、忏悔、苦行,以及我們在聖人傳略中能夠學到的一切辦法予以擊退了。
他常常一夜接一夜不知疲倦地仰望夜空的星星,星座們也總是常常讓他覺得困惑和迷亂。
他細細觀察着星象,過去他曾在閱讀天上諸神的故事和有關人類自然天性的書籍中學到過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學問受到教會長老們的絕對摒棄,然而他仍舊和當年學習異教知識時一樣,久久地沉湎于自己的奇思異想之中。
當年的隐士們生活于荒涼的沙漠地帶,大都居住在有泉源、有少量綠色植物,有或大或小的綠洲之處。
他們中有人孤單獨處,有的結夥同住,互相照應,就如同比薩墓園裡一幅圖畫所描繪的景象。
這些隐士們修煉仁愛和憐憫心,信仰善終之道,這是一種死亡的藝術,通過逐漸放棄世界和自我而抵達彼岸,抵達救主身前,進入光明境界而永不滅亡。
他們受到天使和魔鬼雙方照顧,他們創作贊美詩以驅除邪神; 他們替人治病,為人祈福;他們似乎還以極大的熱情和無私的獻身精神來修補治療世界,那是古往今來人們縱情淫樂和粗魯野蠻所造成的。
他們中有不少人顯然熟悉古代異教的淨化靈魂實驗,掌握曆史悠久的亞洲式修煉方法,但是他們卻從不談論傳授。
這種種修煉方法和瑜伽功夫都無人進行傳授,因為基督徒越來越排斥一切異端事物而遭到了嚴厲禁止。
這些隐士中有不少人在苦修生活中練成了種種特殊能力:熟谙通神祈禱,能夠按手治病,會預言未來,通曉驅魔法術,擅長判處罪惡和為人祈福。
約瑟甫斯也逐漸醞釀成了一種特殊才能,随着時光流逝,待到他的頭發變得灰白時,這一才能終于成熟結果。
這是一種谛聽的本領。
任何隐修士或者良心不安的世俗人,凡是來向約瑟甫斯求教,向他傾吐自己的不妥行為、煩惱、懷疑和過錯;唠叨生活中的諸多不幸,或者自己奮力為善,卻遭受失敗,或者因而受到損失和打擊,十分悲傷之時,約瑟甫斯不僅懂得如何敞開耳朵和心扉潛心傾聽,而且懂得如何接納一切痛苦和憂慮,如何保護傾訴者,讓他把煩惱倒空,内心平靜而歸。
這一才能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練後,最終成為他獨特的專門能力,變成了一種工具——人人信賴的耳朵。
約瑟甫斯的美德是他的耐性、善于容忍的被動性以及巨大的緘默守秘的能力。
來訪者日多一日,人們為傾吐苦水,消解内心的積郁蜂擁而來,而其中有些人,即或經過了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他的茅屋,卻缺乏仟悔的勇氣,他們遲疑不決,滿臉羞愧,難以啟齒,往往久久沉默無言,一連幾個鐘點隻有歎息而已。
約瑟甫斯對待他們的态度卻一視同仁,不論對方是一瀉無餘,抑或吞吞吐吐;不論是傾心相告,抑或有所顧忌。
每一個人他都同樣看待,不論那人是詛咒上帝還是詛咒自己,不論他是誇大抑或縮小自己的罪孽和煩惱,也不論他訴說的是殺人大罪還是偶然的通奸,也不論那人隻是控訴愛人的不貞或者靈魂堕落。
倘若有人竟然自稱與魔鬼交往密切,或者和邪神稱兄道弟,約瑟甫斯也不會感覺驚吓。
如果有人向他滔滔不絕、久久訴說不停卻顯然隐瞞了主要真情,他也不會失去耐心;即或有人瘋狂地編造罪惡歸咎于自己,約瑟甫斯也不會生氣。
人們向他訴說的一切:控告、忏悔、怨恨和良心上的責備,全都像雨水落入沙漠一般進入他的耳朵。
他似乎從不對來人作任何判決,也從不表示同情或者輕蔑,盡管如此,或者正因為如此,凡是來向他忏悔的人,都會感覺不虛此行,都會覺得自己在訴說與聆聽中獲得了轉化,心情舒暢了,思想解脫了。
約瑟甫斯很少給人忠告或者勸誡,更少向人訓示或者下命令。
這些工作似乎不屬他的職務範圍,而來訪者也似乎都察覺了這一特點。
約瑟甫斯的任務是喚醒人們的信心,他隻是接納、耐心而滿懷愛意地傾聽,幫助訪問者把尚未思考完整的忏悔圓滿完成,讓擁塞或者包裹在心靈裡的一切通暢地流瀉一空。
約瑟甫斯的任務就是接納一切,而後将之包裹在自己的沉默之中。
每次忏悔之後,約瑟甫斯的處置也全都相同。
不論仟悔者的罪行是否可怕,也不論其悔罪的程度如何,他都要悔罪者與他一同跪下,齊讀禱文,然後親吻其額頭,令他離去。
懲罰和制裁不是他的職責,他甚至認為自己無權發布任何正式傳教士都絕對有權宣講的赦罪詞,他以為判罪或恕罪都不屬于自己的職權。
約瑟甫斯傾聽着,理解着,似乎他可以在接納過程中幫助悔罪者承受罪責,分擔罪行。
約瑟甫斯沉默無言,似乎在把聽到的一切深深埋葬,讓它們永遠成為業已消逝的過去。
他和忏悔者一同在悔罪後誦讀禱文,似乎視對方為教友,承認他們兩人實屬同類。
他親吻對方額頭,似乎更多是教友情分,而不是教士身份,祝福的态度也更多溫馨之情而并非表面禮儀。
約瑟甫斯的聲譽遠播,加沙城及其附近地區盡人皆知。
有時候,人們提到他,就像提起那位偉大的隐修士狄昂·普吉爾一樣肅然起敬,而後者早在十年以前便已聲名顯赫,其才能也與約瑟甫斯迥然不同,狄昂長老由于特異功能而聞名于世,他不須來訪者叙述便能夠迅速而清晰地透視其靈魂,而且常常因指責忏悔者尚未全部坦白頭腦裡的罪孽而令那個猶豫不定的悔罪者驚駭萬分。
關于這位人類靈魂專家,約瑟南斯已聽說過上百個令人驚奇的故事,因而從不敢妄自比媲。
這位普吉爾長老還是所有誤入歧途靈魂的卓越顧問,他是一位偉大的法官、懲罰和矯正罪行者。
他處置種種悔過、苦修和朝聖事項,他判決聯姻大事,他強迫仇家和解,他的權威簡直相當于一
他把自己剩餘的财物托付給城裡的年老長者,請他們分送當地的窮人。
他在城門口與親友告别後,便離開這個污穢紅塵,流浪進了沙漠,過起了忏悔的苦行生活。
許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在烈日下忍受灼曬,跪在岩石和沙地上祈禱,直至磨破膝蓋。
他嚴守齋戒,每天日落以後才嚼食幾粒棗子。
魔鬼試圖用誘惑、譏諷和勾引來考驗他,都被他用祈禱、忏悔、苦行,以及我們在聖人傳略中能夠學到的一切辦法予以擊退了。
他常常一夜接一夜不知疲倦地仰望夜空的星星,星座們也總是常常讓他覺得困惑和迷亂。
他細細觀察着星象,過去他曾在閱讀天上諸神的故事和有關人類自然天性的書籍中學到過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學問受到教會長老們的絕對摒棄,然而他仍舊和當年學習異教知識時一樣,久久地沉湎于自己的奇思異想之中。
當年的隐士們生活于荒涼的沙漠地帶,大都居住在有泉源、有少量綠色植物,有或大或小的綠洲之處。
他們中有人孤單獨處,有的結夥同住,互相照應,就如同比薩墓園裡一幅圖畫所描繪的景象。
這些隐士們修煉仁愛和憐憫心,信仰善終之道,這是一種死亡的藝術,通過逐漸放棄世界和自我而抵達彼岸,抵達救主身前,進入光明境界而永不滅亡。
他們受到天使和魔鬼雙方照顧,他們創作贊美詩以驅除邪神; 他們替人治病,為人祈福;他們似乎還以極大的熱情和無私的獻身精神來修補治療世界,那是古往今來人們縱情淫樂和粗魯野蠻所造成的。
他們中有不少人顯然熟悉古代異教的淨化靈魂實驗,掌握曆史悠久的亞洲式修煉方法,但是他們卻從不談論傳授。
這種種修煉方法和瑜伽功夫都無人進行傳授,因為基督徒越來越排斥一切異端事物而遭到了嚴厲禁止。
這些隐士中有不少人在苦修生活中練成了種種特殊能力:熟谙通神祈禱,能夠按手治病,會預言未來,通曉驅魔法術,擅長判處罪惡和為人祈福。
約瑟甫斯也逐漸醞釀成了一種特殊才能,随着時光流逝,待到他的頭發變得灰白時,這一才能終于成熟結果。
這是一種谛聽的本領。
任何隐修士或者良心不安的世俗人,凡是來向約瑟甫斯求教,向他傾吐自己的不妥行為、煩惱、懷疑和過錯;唠叨生活中的諸多不幸,或者自己奮力為善,卻遭受失敗,或者因而受到損失和打擊,十分悲傷之時,約瑟甫斯不僅懂得如何敞開耳朵和心扉潛心傾聽,而且懂得如何接納一切痛苦和憂慮,如何保護傾訴者,讓他把煩惱倒空,内心平靜而歸。
這一才能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練後,最終成為他獨特的專門能力,變成了一種工具——人人信賴的耳朵。
約瑟甫斯的美德是他的耐性、善于容忍的被動性以及巨大的緘默守秘的能力。
來訪者日多一日,人們為傾吐苦水,消解内心的積郁蜂擁而來,而其中有些人,即或經過了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他的茅屋,卻缺乏仟悔的勇氣,他們遲疑不決,滿臉羞愧,難以啟齒,往往久久沉默無言,一連幾個鐘點隻有歎息而已。
約瑟甫斯對待他們的态度卻一視同仁,不論對方是一瀉無餘,抑或吞吞吐吐;不論是傾心相告,抑或有所顧忌。
每一個人他都同樣看待,不論那人是詛咒上帝還是詛咒自己,不論他是誇大抑或縮小自己的罪孽和煩惱,也不論他訴說的是殺人大罪還是偶然的通奸,也不論那人隻是控訴愛人的不貞或者靈魂堕落。
倘若有人竟然自稱與魔鬼交往密切,或者和邪神稱兄道弟,約瑟甫斯也不會感覺驚吓。
如果有人向他滔滔不絕、久久訴說不停卻顯然隐瞞了主要真情,他也不會失去耐心;即或有人瘋狂地編造罪惡歸咎于自己,約瑟甫斯也不會生氣。
人們向他訴說的一切:控告、忏悔、怨恨和良心上的責備,全都像雨水落入沙漠一般進入他的耳朵。
他似乎從不對來人作任何判決,也從不表示同情或者輕蔑,盡管如此,或者正因為如此,凡是來向他忏悔的人,都會感覺不虛此行,都會覺得自己在訴說與聆聽中獲得了轉化,心情舒暢了,思想解脫了。
約瑟甫斯很少給人忠告或者勸誡,更少向人訓示或者下命令。
這些工作似乎不屬他的職務範圍,而來訪者也似乎都察覺了這一特點。
約瑟甫斯的任務是喚醒人們的信心,他隻是接納、耐心而滿懷愛意地傾聽,幫助訪問者把尚未思考完整的忏悔圓滿完成,讓擁塞或者包裹在心靈裡的一切通暢地流瀉一空。
約瑟甫斯的任務就是接納一切,而後将之包裹在自己的沉默之中。
每次忏悔之後,約瑟甫斯的處置也全都相同。
不論仟悔者的罪行是否可怕,也不論其悔罪的程度如何,他都要悔罪者與他一同跪下,齊讀禱文,然後親吻其額頭,令他離去。
懲罰和制裁不是他的職責,他甚至認為自己無權發布任何正式傳教士都絕對有權宣講的赦罪詞,他以為判罪或恕罪都不屬于自己的職權。
約瑟甫斯傾聽着,理解着,似乎他可以在接納過程中幫助悔罪者承受罪責,分擔罪行。
約瑟甫斯沉默無言,似乎在把聽到的一切深深埋葬,讓它們永遠成為業已消逝的過去。
他和忏悔者一同在悔罪後誦讀禱文,似乎視對方為教友,承認他們兩人實屬同類。
他親吻對方額頭,似乎更多是教友情分,而不是教士身份,祝福的态度也更多溫馨之情而并非表面禮儀。
約瑟甫斯的聲譽遠播,加沙城及其附近地區盡人皆知。
有時候,人們提到他,就像提起那位偉大的隐修士狄昂·普吉爾一樣肅然起敬,而後者早在十年以前便已聲名顯赫,其才能也與約瑟甫斯迥然不同,狄昂長老由于特異功能而聞名于世,他不須來訪者叙述便能夠迅速而清晰地透視其靈魂,而且常常因指責忏悔者尚未全部坦白頭腦裡的罪孽而令那個猶豫不定的悔罪者驚駭萬分。
關于這位人類靈魂專家,約瑟南斯已聽說過上百個令人驚奇的故事,因而從不敢妄自比媲。
這位普吉爾長老還是所有誤入歧途靈魂的卓越顧問,他是一位偉大的法官、懲罰和矯正罪行者。
他處置種種悔過、苦修和朝聖事項,他判決聯姻大事,他強迫仇家和解,他的權威簡直相當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