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
關燈
小
中
大
肯定的答複,然後又問道:“您能諒解做這種事的人嗎?”
“人們能夠諒解一切的,倘若人們能夠換一種角度看問題的話,”克乃西特答道,接着又說:“古宅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倘若讓古宅和新宅并列一處讓你父親挑選的話,他也許會保留舊宅的。
是的,古建築都是又美又莊嚴的,尤其是我們眼前這幢,壯麗極了。
但是,對于一位積極上進的年輕人來說,自己建造一幢新居也是一件同樣美妙的事,因而,他倘若面臨選擇:是住進舒适的舊巢呢,還是另建全新的寓所?他就很可能選擇後者,我們應當諒解這個事實。
據我對您父親的了解——他在您這般年齡的時候,我就熟識他了——,因出售祖居而受痛苦之深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他曾與自己的父親以及整個家族有過激烈的沖突,由此看來,讓他在我們卡斯塔裡接受教育似乎不太恰當,至少這種教育并未能抑止他許多次狂暴的情緒沖動。
出售祖屋也許就是此類沖動的後果之一。
他以為這便是迎頭痛擊舊傳統,便是對他的父親、家族,對他的全部過去和一切依賴性的挑戰,至少在我眼中,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類是奇怪的動物,因而我覺得另一種想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這種想法便是:這位出售祖屋的人賣掉這幢老房子,與其說是存心傷害家族,不如說是有意傷害自己。
他的家庭讓他感到失望。
他們把他送入我們的精英學校,讓他接受我們的那種精神教育,使他日後返歸世俗世界不能适應必須應付的工作、需要和其他種種要求。
然而我們現在還是不要進一步作什麼心理分析吧。
無論如何,這個出售祖屋的故事顯示了父子之間一場強烈的沖突——表達了一種憎恨,一種由愛而生的憎恨。
這類例子在我們世界曆史上并不罕見,尤其表現在某些特别有才能而且生氣勃勃的人身上。
此外,我還因而想象出,未來一代的小特西格諾利将竭盡全力為自己家族收回這幢祖屋,他把這件事視之為自己畢生使命,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 “是啊,”鐵托失聲喊叫道,“倘若他果真如此,您不認為他是對的嗎?” “我不願充當他的法官。
如果一位未來的特西格諾利後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先輩的偉大之處和他們賦予他的責任,那麼他便會竭盡全力為自己的國家、城市、正義與社會福利服務,在服務中逐漸成長,強壯,以緻最後有能力附帶收回自己的祖屋,到那時他必定是一位不虛此生的受人尊敬的長者;到那時我們也樂意向他脫帽緻敬。
但是,如果他一生中毫無理想目标,隻以收回祖屋為最終目的的話,那麼他僅僅是一個占有狂、盲目熱情者,一個被激情沖昏頭腦的家夥,尤其重要的是,他或許永遠也無法認識到父子兩代沖突的真正意義,以緻整整一生,即便成年之後,始終得肩負着這一沉重的包袱。
我們能夠理解他,也會憐憫他,但是他永遠也不可能提高自己家族的聲譽。
一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和睦聚居祖屋,固然很美,但是,倘若想要使這個古老家族獲得新生和煥發出新的光芒,唯有它的子孫輩能夠具有為家族服務更偉大的理想才行。
“ 鐵托和客人散步過程中,全神貫注而近乎溫順地傾聽了自己父親追求理想的故事,他以往在别的場合卻一貫持拒絕和反抗态度,鐵托看到向來互相不一緻的雙親眼下卻一緻地尊敬這位客人,便不由自主地預感到來人可能會威脅他任性胡為的自由,時不時要向這位貴賓發表一通無禮的言論。
不言而喻,每次發作之後,歉意和内疚随之而來,因為在這位愉悅有禮,好像披着閃光盔甲的遊戲大師面前出乖露醜,讓他覺得自己也受了侮辱。
他那顆幼稚而被寵壞了的心也隐隐覺察到,這個人也許确是他理當喜愛和值得尊敬的。
有一回,鐵托特别強烈地感受了這一感覺:那次他父親忙于家事,克乃西特獨自一人在客廳呆了半個鐘點。
鐵托一腳踏進房間,隻見客人半閉雙目像雕像一般靜坐不動,正在人定狀态中散射出平靜和諧的光輝,男孩子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打算踮起腳尖悄悄退出門外。
這時靜坐者忽然睜開眼睛,友好地打了招呼,然後站起身來,指指室内的鋼琴,詢問道:喜歡音樂麼? 是的,鐵托說,隻是他已經好長時間沒上音樂課了,自己也沒有練習,因為他在學校裡沒有學好,因為那裡的音樂教師總是不停訓斥他,不過他一直總愛聽音樂的。
克乃西特揭起琴蓋,坐到琴前,發現琴已調好,便奏起了史卡拉蒂的一個慢闆樂章,他近日正以這首樂曲作為一場玻璃球遊戲的基礎進行着練習。
片刻後,他停下來,發現男孩聽得很人迷,便向他簡略介紹了玻璃球遊戲是如何通過音樂進行練習的,如何把音樂分解後融和進遊戲中,并且舉例說明了若幹人們常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最後還介紹了把音樂移譯成玻璃球遊戲符号的途徑。
鐵托第一次沒有把遊戲大師視為客人,沒有把他當作社會名流而加以拒絕,因為這樣的人會損害自己的自尊,如今他看到的是一位正在訓練的人,這個人已掌握某種十分精緻的藝術,能以藝術大師的手腕加以展現,對于這種藝術蘊含的意義,鐵托确乎隻有模糊的猜測,然而他已覺得它似乎值得一個成年男子為之付出全部身心。
而這位男子如今把他也看作了成人,還認為他已有足夠的智慧去嘗試這些複雜的事情,這也大大加強了他的自信心。
在剩餘的半個鐘點内,鐵托開始靜下心來思索,這位奇怪人物身上的愉快、沉靜精神,究竟源自何處呢。
克乃西特任職最後階段的公務繁忙複雜,幾乎可與他剛任職時期的艱苦繁難相比拟。
他曾決定替自己屬下的一切部門留下一種無可挑剔的模範境況。
他達到了這個目标,但是同時想到了另一個目标:讓别人感到他本人可有可無,或者至少是不難取代,卻始終沒有完成。
這種情形在學園的最高領導層中已是屢見不鮮了。
我們的玻璃球遊戲大師好似飄浮在空中,在高高的遠處統轄着自己管區的千頭萬緒的複雜事務,他好像是一枚最高的勳章,一種閃光的标志。
他來去匆匆,好似一位善良的精靈,輕輕松松地說幾句話,點一點頭,揮一揮手,便作出了決定,安排了任務。
轉眼間,他已經離去,已經到了另一個部門。
他指揮他的公務機構恰似一位音樂家擺弄自己擅長的樂器,看着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似乎不動什麼腦筋,卻事事有條不紊,順利向前發展。
然而這架公務機器裡的每一個公務人員無不清清楚楚,一旦這位大師病了或者離開了,情況将會怎樣,即或有人接替他的工作,哪怕隻幹幾個鐘點或者一個整天,将會發生何種情況! 當克乃西特再一次穿越整個小小的玻璃球遊戲王國,細細審視着每一件瑣事,尤其傾注全力悄悄透選自己的“影子”,以便離開後有人代表自己處理一切大大小小公務時,心裡卻十分清楚,他内心深處早已與這裡的一切脫鈎,早已遠走高飛。
這個秩序井然的珍貴小世界已不再能令他狂喜,不再能約束他了。
他幾乎已經把華爾采爾和自己的大師職位看成是身後之事,一個已穿越過的地域,它曾給予他許多東西,使他獲益匪淺,然而如今卻不能夠賦予他新的力量,誘導他作出新的行動了。
在這段緩緩掙脫和辭别的日子裡,克乃西特對自己所以背離和逃避的真正原因也看得越來越清楚了。
他知道,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他發現了卡斯塔裡現存的危機,也不是為卡斯塔裡的前途擔心。
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對自己那種不務實事的空虛生活業已疲倦,他的心、他的靈魂如今都在渴求,在争取獲得充實的權利。
當年,克乃西特曾再度徹底研究教會組織的規章和條例,發現自己想要脫離這個教育學園,并非如起初想象的那麼艱難,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事情。
隻要以自己的良心為理由,不僅可以辭去官職,甚至可以離開宗教團體。
入教時的誓言也并非必須終身信守,盡管很少有人要求享有這種自由,更不要說最高行政當局的成員了,簡直絕無僅有。
是的,這一步之所以難行,并不在于規章太嚴,而是宗教團體的精神本身,是自己内心對團體的忠誠。
毫無疑問,他不願不辭而别,他正在籌備一份要求離職的申請書,他的忠實好友德格拉裡烏斯已把手指都寫得墨黑了呢。
但是他對這份申請書的效果全無信心。
人們也許會撫慰他,給予他一些忠告,也許還會給他一段假期,讓他去羅馬走走,或者去瑪麗亞費爾逗留一陣,約可布斯神父剛剛在那裡去世。
他估計人們不會放他走,他對這一點已看得越來越清楚。
允許他離開,這将是違背教會組織以往一切傳統的行為。
倘若最高當局這麼做,也就無異于承認他的請求确有道理,尤其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士竟然要求離開,如果同意他走,更無異于承認卡斯塔裡的生活不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滿足人的需要,卻是能夠讓人産生如坐牢籠的感覺。
是的,古建築都是又美又莊嚴的,尤其是我們眼前這幢,壯麗極了。
但是,對于一位積極上進的年輕人來說,自己建造一幢新居也是一件同樣美妙的事,因而,他倘若面臨選擇:是住進舒适的舊巢呢,還是另建全新的寓所?他就很可能選擇後者,我們應當諒解這個事實。
據我對您父親的了解——他在您這般年齡的時候,我就熟識他了——,因出售祖居而受痛苦之深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他曾與自己的父親以及整個家族有過激烈的沖突,由此看來,讓他在我們卡斯塔裡接受教育似乎不太恰當,至少這種教育并未能抑止他許多次狂暴的情緒沖動。
出售祖屋也許就是此類沖動的後果之一。
他以為這便是迎頭痛擊舊傳統,便是對他的父親、家族,對他的全部過去和一切依賴性的挑戰,至少在我眼中,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類是奇怪的動物,因而我覺得另一種想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這種想法便是:這位出售祖屋的人賣掉這幢老房子,與其說是存心傷害家族,不如說是有意傷害自己。
他的家庭讓他感到失望。
他們把他送入我們的精英學校,讓他接受我們的那種精神教育,使他日後返歸世俗世界不能适應必須應付的工作、需要和其他種種要求。
然而我們現在還是不要進一步作什麼心理分析吧。
無論如何,這個出售祖屋的故事顯示了父子之間一場強烈的沖突——表達了一種憎恨,一種由愛而生的憎恨。
這類例子在我們世界曆史上并不罕見,尤其表現在某些特别有才能而且生氣勃勃的人身上。
此外,我還因而想象出,未來一代的小特西格諾利将竭盡全力為自己家族收回這幢祖屋,他把這件事視之為自己畢生使命,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 “是啊,”鐵托失聲喊叫道,“倘若他果真如此,您不認為他是對的嗎?” “我不願充當他的法官。
如果一位未來的特西格諾利後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先輩的偉大之處和他們賦予他的責任,那麼他便會竭盡全力為自己的國家、城市、正義與社會福利服務,在服務中逐漸成長,強壯,以緻最後有能力附帶收回自己的祖屋,到那時他必定是一位不虛此生的受人尊敬的長者;到那時我們也樂意向他脫帽緻敬。
但是,如果他一生中毫無理想目标,隻以收回祖屋為最終目的的話,那麼他僅僅是一個占有狂、盲目熱情者,一個被激情沖昏頭腦的家夥,尤其重要的是,他或許永遠也無法認識到父子兩代沖突的真正意義,以緻整整一生,即便成年之後,始終得肩負着這一沉重的包袱。
我們能夠理解他,也會憐憫他,但是他永遠也不可能提高自己家族的聲譽。
一個古老的家族世世代代和睦聚居祖屋,固然很美,但是,倘若想要使這個古老家族獲得新生和煥發出新的光芒,唯有它的子孫輩能夠具有為家族服務更偉大的理想才行。
“ 鐵托和客人散步過程中,全神貫注而近乎溫順地傾聽了自己父親追求理想的故事,他以往在别的場合卻一貫持拒絕和反抗态度,鐵托看到向來互相不一緻的雙親眼下卻一緻地尊敬這位客人,便不由自主地預感到來人可能會威脅他任性胡為的自由,時不時要向這位貴賓發表一通無禮的言論。
不言而喻,每次發作之後,歉意和内疚随之而來,因為在這位愉悅有禮,好像披着閃光盔甲的遊戲大師面前出乖露醜,讓他覺得自己也受了侮辱。
他那顆幼稚而被寵壞了的心也隐隐覺察到,這個人也許确是他理當喜愛和值得尊敬的。
有一回,鐵托特别強烈地感受了這一感覺:那次他父親忙于家事,克乃西特獨自一人在客廳呆了半個鐘點。
鐵托一腳踏進房間,隻見客人半閉雙目像雕像一般靜坐不動,正在人定狀态中散射出平靜和諧的光輝,男孩子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打算踮起腳尖悄悄退出門外。
這時靜坐者忽然睜開眼睛,友好地打了招呼,然後站起身來,指指室内的鋼琴,詢問道:喜歡音樂麼? 是的,鐵托說,隻是他已經好長時間沒上音樂課了,自己也沒有練習,因為他在學校裡沒有學好,因為那裡的音樂教師總是不停訓斥他,不過他一直總愛聽音樂的。
克乃西特揭起琴蓋,坐到琴前,發現琴已調好,便奏起了史卡拉蒂的一個慢闆樂章,他近日正以這首樂曲作為一場玻璃球遊戲的基礎進行着練習。
片刻後,他停下來,發現男孩聽得很人迷,便向他簡略介紹了玻璃球遊戲是如何通過音樂進行練習的,如何把音樂分解後融和進遊戲中,并且舉例說明了若幹人們常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最後還介紹了把音樂移譯成玻璃球遊戲符号的途徑。
鐵托第一次沒有把遊戲大師視為客人,沒有把他當作社會名流而加以拒絕,因為這樣的人會損害自己的自尊,如今他看到的是一位正在訓練的人,這個人已掌握某種十分精緻的藝術,能以藝術大師的手腕加以展現,對于這種藝術蘊含的意義,鐵托确乎隻有模糊的猜測,然而他已覺得它似乎值得一個成年男子為之付出全部身心。
而這位男子如今把他也看作了成人,還認為他已有足夠的智慧去嘗試這些複雜的事情,這也大大加強了他的自信心。
在剩餘的半個鐘點内,鐵托開始靜下心來思索,這位奇怪人物身上的愉快、沉靜精神,究竟源自何處呢。
克乃西特任職最後階段的公務繁忙複雜,幾乎可與他剛任職時期的艱苦繁難相比拟。
他曾決定替自己屬下的一切部門留下一種無可挑剔的模範境況。
他達到了這個目标,但是同時想到了另一個目标:讓别人感到他本人可有可無,或者至少是不難取代,卻始終沒有完成。
這種情形在學園的最高領導層中已是屢見不鮮了。
我們的玻璃球遊戲大師好似飄浮在空中,在高高的遠處統轄着自己管區的千頭萬緒的複雜事務,他好像是一枚最高的勳章,一種閃光的标志。
他來去匆匆,好似一位善良的精靈,輕輕松松地說幾句話,點一點頭,揮一揮手,便作出了決定,安排了任務。
轉眼間,他已經離去,已經到了另一個部門。
他指揮他的公務機構恰似一位音樂家擺弄自己擅長的樂器,看着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似乎不動什麼腦筋,卻事事有條不紊,順利向前發展。
然而這架公務機器裡的每一個公務人員無不清清楚楚,一旦這位大師病了或者離開了,情況将會怎樣,即或有人接替他的工作,哪怕隻幹幾個鐘點或者一個整天,将會發生何種情況! 當克乃西特再一次穿越整個小小的玻璃球遊戲王國,細細審視着每一件瑣事,尤其傾注全力悄悄透選自己的“影子”,以便離開後有人代表自己處理一切大大小小公務時,心裡卻十分清楚,他内心深處早已與這裡的一切脫鈎,早已遠走高飛。
這個秩序井然的珍貴小世界已不再能令他狂喜,不再能約束他了。
他幾乎已經把華爾采爾和自己的大師職位看成是身後之事,一個已穿越過的地域,它曾給予他許多東西,使他獲益匪淺,然而如今卻不能夠賦予他新的力量,誘導他作出新的行動了。
在這段緩緩掙脫和辭别的日子裡,克乃西特對自己所以背離和逃避的真正原因也看得越來越清楚了。
他知道,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他發現了卡斯塔裡現存的危機,也不是為卡斯塔裡的前途擔心。
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對自己那種不務實事的空虛生活業已疲倦,他的心、他的靈魂如今都在渴求,在争取獲得充實的權利。
當年,克乃西特曾再度徹底研究教會組織的規章和條例,發現自己想要脫離這個教育學園,并非如起初想象的那麼艱難,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事情。
隻要以自己的良心為理由,不僅可以辭去官職,甚至可以離開宗教團體。
入教時的誓言也并非必須終身信守,盡管很少有人要求享有這種自由,更不要說最高行政當局的成員了,簡直絕無僅有。
是的,這一步之所以難行,并不在于規章太嚴,而是宗教團體的精神本身,是自己内心對團體的忠誠。
毫無疑問,他不願不辭而别,他正在籌備一份要求離職的申請書,他的忠實好友德格拉裡烏斯已把手指都寫得墨黑了呢。
但是他對這份申請書的效果全無信心。
人們也許會撫慰他,給予他一些忠告,也許還會給他一段假期,讓他去羅馬走走,或者去瑪麗亞費爾逗留一陣,約可布斯神父剛剛在那裡去世。
他估計人們不會放他走,他對這一點已看得越來越清楚。
允許他離開,這将是違背教會組織以往一切傳統的行為。
倘若最高當局這麼做,也就無異于承認他的請求确有道理,尤其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士竟然要求離開,如果同意他走,更無異于承認卡斯塔裡的生活不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滿足人的需要,卻是能夠讓人産生如坐牢籠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