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2
關燈
小
中
大
家的。
我也才覺察到,事情并非單純的審與處分某個輕浮學生的問題,而在于有一個”外面的世界“,我們所有精英學生全都來自那裡,那個世界不像我心裡想象的早已停止存在。
恰恰相反,在許多孩子心裡,它仍然是充滿吸引力的了不起的現實世界,而且始終在誘引着他們,最終把他們都吸引了回去。
也許它所誘引的不是個别人,而是我們所有人。
這個我們業已離開的遙遠世界發出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也許完全不是針對那些意志薄弱和精神卑劣的人。
也許他們那種表面上的跌落根本不是什麼堕落和遭難,而是向前躍進和向上運動。
也許我們規規矩矩留在艾希霍茲的人才名符其實是弱者和懦夫呢。
” 我們将會看到,這一思想後來對克乃西特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每次重逢音樂大師,對克乃西特都是大喜事。
至多隔二、三個月,音樂大師就會來艾希霍茲指導音樂教學,常常住在一位與他友好的教師家,一住便是數日。
有一回演出蒙特維爾梯①的晚禱曲,他甚至親自指揮了最後一次排練。
最為重要的是他還着意培養有天分的音樂學生,克乃西特也屬于被他慈父般照顧的孩子之一。
他常坐在練習室的鋼琴旁與克乃西特共度一個小時,或是講解一位他心愛的音樂家的作品,或是闡釋古老音樂理論中的某個典型實例。
克乃西特後來回憶說:“同音樂大師一起合奏一首輪唱曲,或者聽他把一首構思不佳的作品來個荒誕轉換,這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莊嚴肅穆或者愉快開心的經曆,時而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而又讓人忍俊不禁。
聽他講一個鐘點音樂課好似沐浴了一次又讓人按摩了一次。
” 克乃西特在艾希霍茲學習的日期即将屆滿,他将與其他十二個程度相等的學生升到另一個學校,校長按照慣例向這批少年精英發表訓話,他再一次向這些畢業生講解了卡斯塔裡的宗旨和規章,還以宗教團體的名義給他們描繪了今後的道路,他們都可能最終躍身于宗教團體最高當局之列。
校長的講話是全校師生為歡送離校者而舉行的慶典活動的一部分,這批人一連數日受到老師和同學們貴賓般的款待。
在接連幾天的活動中,天天都有籌備妥善的演出,這次演出的是十七世紀的一部巨型大合唱,連音樂大師也親臨傾聽。
校長講完話,大家向裝飾一新的餐廳走去時,克乃西特走到音樂大師身邊問道:“剛才校長對我們說,外邊的普通中等和高等學校與我們卡斯塔裡學校全不相同。
他說那裡的學生們在自己的大學裡研讀‘自由’專業。
倘若我沒有聽錯的話,我想我們卡斯塔裡學生全然不知道這個專業。
我應該怎樣理解這問題?為什麼要稱為‘自由’專業?為什麼卡斯塔裡要把這一專業排除在外?“ 音樂大師把年輕人拉向一旁,站停在一棵大杉樹下。
一絲近似狡猾的微笑使他眼角産生了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他當時的回答是:“親愛的朋友,因為你姓克乃西特,也許這就是‘自由’一詞如此吸引你的原因。
不過你對這類事情千萬别太認真! 非卡斯塔裡人說起自由一詞總是太認真,聽起來甚至有點慷慨激昂。
我們卡斯塔裡人說到這個詞時卻用諷刺的口吻。
自由對于那些學生而言,也僅僅不過是選擇專業而已。
這種選擇造成了一種自由的假象,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往往出自學生的家庭而很少出于學生本人。
更有甚者,有些父親甯肯咬斷自己的舌頭,也不甘心真正聽任自己的兒子自由選擇。
但是我這麼說也許是一種诽謗。
我們不提這些吧! 自由确實存在,不過隻局限于唯一的一次,隻限于選擇專業的行動而已。
專業既已選定,自由也便完結了。
學生們進了大學,不論學醫科、法科和工科,都得研讀極嚴格刻闆的課程,直至通過一系列的考試。
當他考試及格,獲得自由開業許可證件,似乎可以在外表自由的情況下從事自選的職業了。
其實未必,他将成為形形色色較低級力量的奴隸,一切都取決于他能否取得成功,獲得金錢、名譽和地位,取決于他能否讨得人們的歡心。
他必須屈服于選舉,他必須大量掙錢,他不得不參與階級集團、家族集團、各種黨派以及新聞報刊的無情競争。
他藉此得到了成功和富有的自由,同時也得到了受失敗者憎恨的回報,反之也一樣。
至于精英學生以及後來成為宗教團體成員的人們,情況卻恰恰相反。
他不存在‘選擇’職業的問題。
他不認為自己比老師更能判斷自己的才能。
他對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和職務的選擇總是接受師長的安排,總而言之,倘使一個人沒有做過大出格的事,那麼老師就必得按照這個人的品格、才能以及缺點,作出适當的安排。
每一個精英學校的學生,凡是通過初級考試的,便都在這種貌似不自由的情況下享受到人們可能料想的最大自由。
那些‘自由地’選擇了專業的人們不得不經受本專業又狹窄又呆闆的課程,經受那些嚴格的考試,以便替自己的前途打下基礎,而精英學校的學生則遠為自由得多,許多人一旦開始獨立研究便選定了一生從事的課題,許多人往往選擇了極冷僻,甚至很愚蠢的題目,沒有人阻撓他們的研究工作,隻要他們自己不蛻化變質。
具有教師禀賦的人被安排為教師,具有教育家禀賦的讓他成為教育家,具有翻譯才能的讓他當翻譯家,每個人都安排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就如他自己所願,他既能夠服務,也能夠在服務中得到自由。
最重要的情況在于:從此以後他就畢生免除了忍受可怕奴役的職業‘自由’。
他不須為金錢、榮譽、地位而奮鬥,他不介入任何黨派的紛争,他不會處于公與私、個人與官方的夾縫之中,他絕無成敗得失之慮。
我的孩子,現在你看清了吧,當我們談到自由選擇時,為什麼‘自由’一詞聽着總有點滑稽的味道。
“ 告别艾希霍茲給克乃西特的一個生活階段劃上了句号。
他迄今度過的是一種幸福的童年,過着順從的、與一切秩序和諧的、輕松容易的生活,如今卻要開始面對一種奮鬥、發展和困難重重的生活。
當接到即将轉學的通知時,他已差不多十七歲了。
有一批同學與他同時獲得通知,所以在這段短促的間歇期内,這批入選者除了議論他們即将被移植的地點之外,再也沒有任何重要話題。
校方依照慣例,直到最後幾天才通知他們本人,而在畢業典禮和
我也才覺察到,事情并非單純的審與處分某個輕浮學生的問題,而在于有一個”外面的世界“,我們所有精英學生全都來自那裡,那個世界不像我心裡想象的早已停止存在。
恰恰相反,在許多孩子心裡,它仍然是充滿吸引力的了不起的現實世界,而且始終在誘引着他們,最終把他們都吸引了回去。
也許它所誘引的不是個别人,而是我們所有人。
這個我們業已離開的遙遠世界發出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也許完全不是針對那些意志薄弱和精神卑劣的人。
也許他們那種表面上的跌落根本不是什麼堕落和遭難,而是向前躍進和向上運動。
也許我們規規矩矩留在艾希霍茲的人才名符其實是弱者和懦夫呢。
” 我們将會看到,這一思想後來對克乃西特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每次重逢音樂大師,對克乃西特都是大喜事。
至多隔二、三個月,音樂大師就會來艾希霍茲指導音樂教學,常常住在一位與他友好的教師家,一住便是數日。
有一回演出蒙特維爾梯①的晚禱曲,他甚至親自指揮了最後一次排練。
最為重要的是他還着意培養有天分的音樂學生,克乃西特也屬于被他慈父般照顧的孩子之一。
他常坐在練習室的鋼琴旁與克乃西特共度一個小時,或是講解一位他心愛的音樂家的作品,或是闡釋古老音樂理論中的某個典型實例。
克乃西特後來回憶說:“同音樂大師一起合奏一首輪唱曲,或者聽他把一首構思不佳的作品來個荒誕轉換,這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莊嚴肅穆或者愉快開心的經曆,時而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而又讓人忍俊不禁。
聽他講一個鐘點音樂課好似沐浴了一次又讓人按摩了一次。
” 克乃西特在艾希霍茲學習的日期即将屆滿,他将與其他十二個程度相等的學生升到另一個學校,校長按照慣例向這批少年精英發表訓話,他再一次向這些畢業生講解了卡斯塔裡的宗旨和規章,還以宗教團體的名義給他們描繪了今後的道路,他們都可能最終躍身于宗教團體最高當局之列。
校長的講話是全校師生為歡送離校者而舉行的慶典活動的一部分,這批人一連數日受到老師和同學們貴賓般的款待。
在接連幾天的活動中,天天都有籌備妥善的演出,這次演出的是十七世紀的一部巨型大合唱,連音樂大師也親臨傾聽。
校長講完話,大家向裝飾一新的餐廳走去時,克乃西特走到音樂大師身邊問道:“剛才校長對我們說,外邊的普通中等和高等學校與我們卡斯塔裡學校全不相同。
他說那裡的學生們在自己的大學裡研讀‘自由’專業。
倘若我沒有聽錯的話,我想我們卡斯塔裡學生全然不知道這個專業。
我應該怎樣理解這問題?為什麼要稱為‘自由’專業?為什麼卡斯塔裡要把這一專業排除在外?“ 音樂大師把年輕人拉向一旁,站停在一棵大杉樹下。
一絲近似狡猾的微笑使他眼角産生了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他當時的回答是:“親愛的朋友,因為你姓克乃西特,也許這就是‘自由’一詞如此吸引你的原因。
不過你對這類事情千萬别太認真! 非卡斯塔裡人說起自由一詞總是太認真,聽起來甚至有點慷慨激昂。
我們卡斯塔裡人說到這個詞時卻用諷刺的口吻。
自由對于那些學生而言,也僅僅不過是選擇專業而已。
這種選擇造成了一種自由的假象,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往往出自學生的家庭而很少出于學生本人。
更有甚者,有些父親甯肯咬斷自己的舌頭,也不甘心真正聽任自己的兒子自由選擇。
但是我這麼說也許是一種诽謗。
我們不提這些吧! 自由确實存在,不過隻局限于唯一的一次,隻限于選擇專業的行動而已。
專業既已選定,自由也便完結了。
學生們進了大學,不論學醫科、法科和工科,都得研讀極嚴格刻闆的課程,直至通過一系列的考試。
當他考試及格,獲得自由開業許可證件,似乎可以在外表自由的情況下從事自選的職業了。
其實未必,他将成為形形色色較低級力量的奴隸,一切都取決于他能否取得成功,獲得金錢、名譽和地位,取決于他能否讨得人們的歡心。
他必須屈服于選舉,他必須大量掙錢,他不得不參與階級集團、家族集團、各種黨派以及新聞報刊的無情競争。
他藉此得到了成功和富有的自由,同時也得到了受失敗者憎恨的回報,反之也一樣。
至于精英學生以及後來成為宗教團體成員的人們,情況卻恰恰相反。
他不存在‘選擇’職業的問題。
他不認為自己比老師更能判斷自己的才能。
他對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和職務的選擇總是接受師長的安排,總而言之,倘使一個人沒有做過大出格的事,那麼老師就必得按照這個人的品格、才能以及缺點,作出适當的安排。
每一個精英學校的學生,凡是通過初級考試的,便都在這種貌似不自由的情況下享受到人們可能料想的最大自由。
那些‘自由地’選擇了專業的人們不得不經受本專業又狹窄又呆闆的課程,經受那些嚴格的考試,以便替自己的前途打下基礎,而精英學校的學生則遠為自由得多,許多人一旦開始獨立研究便選定了一生從事的課題,許多人往往選擇了極冷僻,甚至很愚蠢的題目,沒有人阻撓他們的研究工作,隻要他們自己不蛻化變質。
具有教師禀賦的人被安排為教師,具有教育家禀賦的讓他成為教育家,具有翻譯才能的讓他當翻譯家,每個人都安排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就如他自己所願,他既能夠服務,也能夠在服務中得到自由。
最重要的情況在于:從此以後他就畢生免除了忍受可怕奴役的職業‘自由’。
他不須為金錢、榮譽、地位而奮鬥,他不介入任何黨派的紛争,他不會處于公與私、個人與官方的夾縫之中,他絕無成敗得失之慮。
我的孩子,現在你看清了吧,當我們談到自由選擇時,為什麼‘自由’一詞聽着總有點滑稽的味道。
“ 告别艾希霍茲給克乃西特的一個生活階段劃上了句号。
他迄今度過的是一種幸福的童年,過着順從的、與一切秩序和諧的、輕松容易的生活,如今卻要開始面對一種奮鬥、發展和困難重重的生活。
當接到即将轉學的通知時,他已差不多十七歲了。
有一批同學與他同時獲得通知,所以在這段短促的間歇期内,這批入選者除了議論他們即将被移植的地點之外,再也沒有任何重要話題。
校方依照慣例,直到最後幾天才通知他們本人,而在畢業典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