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月籠山海關(1)

關燈
?總是強調過去,曾經,”她解他的褲腰,被謝骛清扣住了手,“不過也是……年紀不小了。

    ” 謝骛清突然彎腰,抄抱起何未。

     她人連着衣裳,全都浸到熱水裡。

    萬幸是貼身的裡衣,可被浸透了裹着身子,像被綁縛住,伸展不開。

    謝骛清隔着熱水,像她方才,為她一件件脫去衣裳。

     倒不像她愛說話,全程除卻行動,沒說多一個字。

     毛巾浸了水,擦上她的後背。

     何未惬意阖眸:“清哥。

    ” “嗯。

    ” 她臉靠着木盆邊沿,借水霧,看上半身未着衣衫,僅着長褲的謝骛清。

    他也十分惬意,拖過來一個凳子,跨坐在上頭,兩腿分開在木盆兩側。

     “在香港,我給繼清洗澡,就是這樣,”他用白毛巾淋濕她的長發,握在手裡,慢慢給她洗着發梢,往上,耐心揉搓,“原想教他叫媽媽。

    沒教會,時間太短了。

    ” 何未始終沒睜眼,把眼淚壓着。

     比起許多人,能一家平安已是萬幸。

     午飯時,她如他願,包了餃子。

     統共煮了五盤,茴香豬肉,白菜豬肉,羊肉蘿蔔,韭菜雞蛋,鴨肉粉絲。

     “上一回隻有白菜豬肉的,”她小聲道,“這一回全了。

    ” 謝骛清握着竹筷,惬意地要了一壺燒酒,就着糖醋蒜,慢慢吃、細細品。

     “回來要辦什麼要緊事?”她吃罷,放筷問,“有需我做的嗎?” 第四次圍剿剛結束,他們以7萬勝了南京政府的40萬軍隊。

    戰場上的事她不懂,至少明白,以少勝多後,将士們須修整。

    此刻入京,絕不單單為私事。

     難道為籌集物資?武器? 謝骛清直視于她。

     何未等得忐忑,怕不好的消息。

     他往小酒盅裡倒了燒酒:“這次回來,為抗日。

    ” 何未怔住,盯着他。

     謝骛清微笑着,回視她。

     南京政府剛剛向各國借款,買下大量軍火,請來軍事顧問和專家,調集一百萬軍隊,準備對紅區展開第五次圍剿……而紅軍那邊至多十萬人。

    兇險非常。

     不說圍剿的事,紅軍多在南方,如何跨越萬水千山,北上抗日? “西北軍的人,決心抗日,”謝骛清看穿她的困惑,低聲道,“幾個将軍聯合了東北義勇軍,就在上月底成立了抗日同盟軍。

    前敵總指揮兼第2軍軍長,是紅軍的人。

    ” 她斂住呼吸,心跳仿佛停了,能感知的隻有漸熱的血,流淌過身軀。

     “我們要收複熱河。

    ”他又道。

     午後無風,六月的日光,透過窗子落到她的手臂和後肩,烤得熱。

     她心裡的熱意,勝過這一切。

     從元月一日開始的長城抗戰,曾是全國的希望。

     山海關淪陷後,南京政府在全國抗日熱情的高壓下,調兵前往長城,正面抵抗日軍進攻。

    那數月,各城市捐款款物,上至老人下至幼童,無不心系抗日。

    民兵團、婦女救助團,醫護人員,無不從各地趕往長城…… “長城抗戰那幾個月……死了許多将士,”她說,“那些内戰的将軍來到長城,沒有一個含糊的,都拼了命,”長期内戰,不少人憋着氣,遠望關外,終于等到被調回長城戰線,都拿出了軍人的骨氣,“堅持了幾個月,接連失守,最後都沒等到援兵。

    ” 北方抗日無援兵,而四十萬軍隊在南方圍剿紅軍。

     謝骛清默了會兒,說:“長城抗戰裡,我有不少舊相識。

    昔日一起東征北伐的。

    ” 北伐距今未到十年,竟如隔世。

     當年誓師北伐、力求南北一統的人,從未想過,有今朝國破的一日。

     “撤兵以後,當地人偷偷掩埋了不少将士的屍體,”她輕聲道,“在長城腳下。

    ” “熱河的百姓都支持抗戰的,”她為他講那些密報裡沒有的,“他們好多就地參軍,抗日,還有許多農家把門闆、屋子都拆了,搭戰壕……” “他們不想淪陷。

    ”她低聲道。

     謝骛清從羊肉蘿蔔的盤子裡,夾起一個挂着水滴的餃子,緩緩送入口中。

    他端起白瓷的小酒盅,仰頭,一飲而盡。

     *** 謝骛清北上行蹤隐秘,僅帶了兩個面容陌生的警衛員。

     其中之一就是熱河人,會蒙古語。

     “抗日聯軍裡,有我們蒙古族的武裝,”警衛員坐在廂房裡,對扣青和均姜講,“還有被說服的當地土匪,都參軍抗日了。

    ” 警衛員說完,接了扣青遞來的茶水,喝了口,像被牽動心事,默了會兒說:“我們熱河的奶茶,好喝。

    等熱河收複,請你們去。

    ” 均姜心頭發緊,将蒲扇拿起來,為警衛員扇風。

     扣青柔聲道:“我倒是會做奶茶,雖不及你們家鄉的地道,還是能解解饞的。

    ”她說着,離開廂房,馬不停蹄為這個要上前線的警衛員去做奶茶了。

     長城抗戰失敗後,扣青和均姜每每見街上穿着木屐和服走過的日本人,都心有戚戚。

     她們不及何未和九先生思慮深,想得遠,眼看東三省和熱河相繼淪陷,心中惴惴,怕日後家鄉也被占領。

    而今聽說抗日聯軍成立,重見了希望。

     兩人跟着自家小姐,認識謝骛清多年,對謝家少将軍有着崇敬之意。

     謝少将軍說紅軍要抗日了,那就一定能勝。

    她們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