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月是故鄉明(2)
關燈
小
中
大
也是他們選擇的前路。
1932年初,關外,東三省全境淪陷。
*** 同樣的年初,上海的淞滬抗戰,十九路軍奮起抵抗,點燃了抗戰的希望之火。
而戰後,南京政府簽署的停戰協議卻令人齒寒:取締全國抗日運動,将十九路軍調離上海,約定在上海若幹區域不得駐紮中國軍隊…… 她再見到鄧元初,鄧元初已辭去全部職務。
“清哥也有失算的時候,”鄧元初于她的書房,見多寶閣隔斷牆上的奇珍異寶均不見蹤影,自然曉得是變賣,換了抗日物資,“看到那種停戰協議,我實在無法再做下去。
十九路軍被調走,去圍剿紅區了。
” 斯年端着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遞給何未。
鄧元初訝異:“這不是過年吃的?” 她搖頭:“頭伏餃子二伏面。
” “有這說法?” “嗯。
” “還以為你猜到我要南下,提前給我過年。
” 斯年不悅地喃喃:“提前過……也是給少将軍過,不會給你的。
” 鄧元初瞠目結舌,品咂這話半晌,道:“這孩子為某某人喝了口老醋。
” 斯年扭頭,不多給鄧元初一眼,走了。
“昨晚上,扣青同我玩笑,說你過去在京中和我的傳聞,被她聽到了,”何未小聲解釋,“當了真,鬧脾氣呢。
” 鄧元初額外要糖醋蒜,以熱毛巾淨手,剝開,就着餃子吃。
“老白往北去了,”他徑自道,“他過去西北軍追随的人,堅決抗日,被南京政府逼迫下野,送去了國外。
今年剛秘密回國,聯系紅區,做好了抗日的準備。
” “有清哥的消息嗎?”鄧元初笑着問她。
她輕搖頭。
怕暴露他的行蹤,無法聯系。
鄧元初吃罷一盤水餃,都沒問她和召應恪的事。
于外人眼中,何家同召家的姻緣曾湮滅于流言蜚語,而如今,兩家姻緣因戰亂聯結。
對幾個至交好友來說,何未和謝骛清早是夫妻,就算無法昭告天下,又如何? “聞風聲鶴唳,皆以為謝清已至,”鄧元初笑着,小聲道,“這是他另一個名字。
” 她抿着唇,品味着。
這倒是誇将帥的一句好話。
“名字倒是多。
”她口是心非,不願在老友面前暴露相思之情。
鄧元初搖頭歎:“嫂子你想便想了,何必遮掩。
若我是女人,遇上清哥,真真輪不到今日的你。
” 何未不理會他的調侃。
她見鄧元初愛吃水餃,叫扣青下了新的,炸了香椿。
“鄭渡還好嗎?”她曉得鄧元初和鄭騁昔聯系緊密,于是問,“他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救護隊的人被送到天津港,我問聯絡的軍官,沒人能說得準他在何處。
” 鄧元初握着竹筷的手,略頓了一頓。
何未仿佛感知到了。
鄧元初夾了一筷子炸香椿:“他姐哭得挺厲害的,沒敢深問。
” “我竟然……”一點兒消息沒收到。
“義勇軍是非政府組織,”他猜到她的心思,安慰說,“不是正規軍,難有消息。
” 她心裡堵得慌,把多寶格隔斷牆裡的手稿拿出來,背對着鄧元初翻看着。
謝骛清走前,仿佛有預感似的,把手稿全部交給她。
裡邊的内容涵蓋廣泛,包括奉天軍工廠制造的裝甲車圖紙。
他曾說,這是鄭渡送的,權當交朋友,為日後尋個退路、财路。
鄭渡當年身處奉系,對打仗毫無興趣,混個高級軍銜,以堵家人和姐姐的口。
他過去一定是個講究的人,改西裝肩線,能比出要的尺寸。
分毫不差。
…… 餘下的鄭渡,僅有鄭家三小姐能說得出。
看得出,鄭渡這個幺弟唯一裝進心裡的,隻有他的姐姐。
“義勇軍還在浴血奮戰。
”鄧元初于她身後說。
“還在。
”他強調。
1932年初,關外,東三省全境淪陷。
*** 同樣的年初,上海的淞滬抗戰,十九路軍奮起抵抗,點燃了抗戰的希望之火。
而戰後,南京政府簽署的停戰協議卻令人齒寒:取締全國抗日運動,将十九路軍調離上海,約定在上海若幹區域不得駐紮中國軍隊…… 她再見到鄧元初,鄧元初已辭去全部職務。
“清哥也有失算的時候,”鄧元初于她的書房,見多寶閣隔斷牆上的奇珍異寶均不見蹤影,自然曉得是變賣,換了抗日物資,“看到那種停戰協議,我實在無法再做下去。
十九路軍被調走,去圍剿紅區了。
” 斯年端着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遞給何未。
鄧元初訝異:“這不是過年吃的?” 她搖頭:“頭伏餃子二伏面。
” “有這說法?” “嗯。
” “還以為你猜到我要南下,提前給我過年。
” 斯年不悅地喃喃:“提前過……也是給少将軍過,不會給你的。
” 鄧元初瞠目結舌,品咂這話半晌,道:“這孩子為某某人喝了口老醋。
” 斯年扭頭,不多給鄧元初一眼,走了。
“昨晚上,扣青同我玩笑,說你過去在京中和我的傳聞,被她聽到了,”何未小聲解釋,“當了真,鬧脾氣呢。
” 鄧元初額外要糖醋蒜,以熱毛巾淨手,剝開,就着餃子吃。
“老白往北去了,”他徑自道,“他過去西北軍追随的人,堅決抗日,被南京政府逼迫下野,送去了國外。
今年剛秘密回國,聯系紅區,做好了抗日的準備。
” “有清哥的消息嗎?”鄧元初笑着問她。
她輕搖頭。
怕暴露他的行蹤,無法聯系。
鄧元初吃罷一盤水餃,都沒問她和召應恪的事。
于外人眼中,何家同召家的姻緣曾湮滅于流言蜚語,而如今,兩家姻緣因戰亂聯結。
對幾個至交好友來說,何未和謝骛清早是夫妻,就算無法昭告天下,又如何? “聞風聲鶴唳,皆以為謝清已至,”鄧元初笑着,小聲道,“這是他另一個名字。
” 她抿着唇,品味着。
這倒是誇将帥的一句好話。
“名字倒是多。
”她口是心非,不願在老友面前暴露相思之情。
鄧元初搖頭歎:“嫂子你想便想了,何必遮掩。
若我是女人,遇上清哥,真真輪不到今日的你。
” 何未不理會他的調侃。
她見鄧元初愛吃水餃,叫扣青下了新的,炸了香椿。
“鄭渡還好嗎?”她曉得鄧元初和鄭騁昔聯系緊密,于是問,“他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救護隊的人被送到天津港,我問聯絡的軍官,沒人能說得準他在何處。
” 鄧元初握着竹筷的手,略頓了一頓。
何未仿佛感知到了。
鄧元初夾了一筷子炸香椿:“他姐哭得挺厲害的,沒敢深問。
” “我竟然……”一點兒消息沒收到。
“義勇軍是非政府組織,”他猜到她的心思,安慰說,“不是正規軍,難有消息。
” 她心裡堵得慌,把多寶格隔斷牆裡的手稿拿出來,背對着鄧元初翻看着。
謝骛清走前,仿佛有預感似的,把手稿全部交給她。
裡邊的内容涵蓋廣泛,包括奉天軍工廠制造的裝甲車圖紙。
他曾說,這是鄭渡送的,權當交朋友,為日後尋個退路、财路。
鄭渡當年身處奉系,對打仗毫無興趣,混個高級軍銜,以堵家人和姐姐的口。
他過去一定是個講究的人,改西裝肩線,能比出要的尺寸。
分毫不差。
…… 餘下的鄭渡,僅有鄭家三小姐能說得出。
看得出,鄭渡這個幺弟唯一裝進心裡的,隻有他的姐姐。
“義勇軍還在浴血奮戰。
”鄧元初于她身後說。
“還在。
”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