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月是故鄉明(2)
關燈
小
中
大
老闆領會,帶人擡了隔壁空包廂的九個木箱子來,妥善包裹了珠翠瑪瑙,古玩玉器。
這些将由何家運到滬上、香港,換取物資和藥品、槍支彈藥。
清點完畢,戲落了幕。
老闆問,鄭将軍是否要見他們。
“不必了,”鄭渡笑道,“如今我就像被曹軍追趕的趙子龍,腹背受敵,滿身麻煩。
待來日,日寇離開關外,鄭渡設宴,宴請今日戲台上的諸位。
” 老闆躬身離開。
鄭渡輕籲出一口氣。
“松花江,我們絕不會丢,”他道,“義勇軍在山海關外,為你們北平守住長城以北,守一日是一日。
” 言罷,他帶着醉意離開太師椅。
第二折戲已上。
鄭渡不再耽擱,口述一個隐秘的聯絡方式,用以接送救護隊和婦女救護班的義士。
她牢記于心,掀珠簾,送鄭渡離開包廂。
白珠子纏在鄭渡手臂上,他笑着撥開,一擡眼,瞧見那位一回山海關就迎娶了何家大小姐的軍官。
他笑意未減,一手伸出去,似和舊時握手,就在對方伸出右手時,左手往腰後一探,揭槍袋,掏出不離身的槍。
何至臻失聲一霎,黑洞洞的槍口已對上那位軍官的額頭。
“鄭兄喝多了,”那軍官雖是驚駭,但畢竟久經沙場,也了解鄭渡不給任何人賣面子的纨绔習性,強打着笑顔寒暄,“這是要和小弟耍脾氣?” “鄭家我就是最小的,”鄭渡皮笑肉不笑,嘲諷道,“何處來的弟弟?” 他單手上膛,那人臉色已變。
何未斂了呼吸。
“鄭渡,”身後同仁要攔,怕被波及,不願上前,以言語勸,“大家知道你心裡不痛快,可我們也是得了軍令撤退的……” 啪地一聲,扳機扣動。
寂靜中,沒人倒下。
虛驚一場。
何未和何至臻同時拉住身邊人。
何至臻握緊丈夫的手臂,臉色煞白,腿像沒了知覺,仍在後怕裡,心狂跳着;何未的手臂擋到鄭渡面前,以半身擋住他。
僅有鄭渡,仿佛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關外,雪地裡,”鄭渡對着那人說,“你的父老鄉親,都在這樣的槍口下,唯一不同的是,槍膛裡都是7.92口徑的子彈,”他指自己額頭,“從這兒穿過去,人就沒了。
” “你們家那個縣城,”他又道,“孩子開始學日語了。
” 沒人回答他。
“還要種鴉片,養日本人。
”他最後說。
鄭渡收了槍:“一個小玩笑,攪了二小姐的好心情。
抱歉。
” 他以紳士之姿,指樓梯,謙讓何未先行。
何未扶着木質扶梯的圍欄,仿佛未有任何事發生,下了樓。
鄭渡于她身後,望滿座賓客,笑着道:“當年二小姐曾說,宴客講究黃道吉日,待尋到一個好日子,遞帖子給鄭某。
” 她笑,站定于屏風前:“此事怪我。
” 鄭渡取下肩上剪裁合體的西裝。
今日這西裝披于肩上,倒似戰袍,過去量身合體的衣裳因數月禦敵,竟不再貼肩線,這也是他披着的原因之一。
他把西裝交給何未:“這肩線不合身了,麻煩二小姐尋一個裁縫,替我改一改。
” 何未攬過那件西裝,對折,環抱在身前。
鄭渡以拇指掐了食指指尖的一個位置:“如此收窄,剛剛好。
” 她笑:“好,定不辱命。
” 鄭渡也笑:“驅走日寇那天,我來取。
” 何未輕點頭。
“鄭将軍,”她目送鄭渡繞到屏風旁,突然道,“今日為你長坂坡,因我少時喜歡三國裡的一句話。
” 鄭渡略停步,回首道:“願聞其詳。
” “血染征袍透甲紅,”她稍靜了片刻,笑道,“當陽誰敢與争鋒。
” 鄭渡細品,輕點頭:“鄭某喜歡前半句。
” 血染征袍透甲紅。
這便是關外将士的決心,
這些将由何家運到滬上、香港,換取物資和藥品、槍支彈藥。
清點完畢,戲落了幕。
老闆問,鄭将軍是否要見他們。
“不必了,”鄭渡笑道,“如今我就像被曹軍追趕的趙子龍,腹背受敵,滿身麻煩。
待來日,日寇離開關外,鄭渡設宴,宴請今日戲台上的諸位。
” 老闆躬身離開。
鄭渡輕籲出一口氣。
“松花江,我們絕不會丢,”他道,“義勇軍在山海關外,為你們北平守住長城以北,守一日是一日。
” 言罷,他帶着醉意離開太師椅。
第二折戲已上。
鄭渡不再耽擱,口述一個隐秘的聯絡方式,用以接送救護隊和婦女救護班的義士。
她牢記于心,掀珠簾,送鄭渡離開包廂。
白珠子纏在鄭渡手臂上,他笑着撥開,一擡眼,瞧見那位一回山海關就迎娶了何家大小姐的軍官。
他笑意未減,一手伸出去,似和舊時握手,就在對方伸出右手時,左手往腰後一探,揭槍袋,掏出不離身的槍。
何至臻失聲一霎,黑洞洞的槍口已對上那位軍官的額頭。
“鄭兄喝多了,”那軍官雖是驚駭,但畢竟久經沙場,也了解鄭渡不給任何人賣面子的纨绔習性,強打着笑顔寒暄,“這是要和小弟耍脾氣?” “鄭家我就是最小的,”鄭渡皮笑肉不笑,嘲諷道,“何處來的弟弟?” 他單手上膛,那人臉色已變。
何未斂了呼吸。
“鄭渡,”身後同仁要攔,怕被波及,不願上前,以言語勸,“大家知道你心裡不痛快,可我們也是得了軍令撤退的……” 啪地一聲,扳機扣動。
寂靜中,沒人倒下。
虛驚一場。
何未和何至臻同時拉住身邊人。
何至臻握緊丈夫的手臂,臉色煞白,腿像沒了知覺,仍在後怕裡,心狂跳着;何未的手臂擋到鄭渡面前,以半身擋住他。
僅有鄭渡,仿佛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關外,雪地裡,”鄭渡對着那人說,“你的父老鄉親,都在這樣的槍口下,唯一不同的是,槍膛裡都是7.92口徑的子彈,”他指自己額頭,“從這兒穿過去,人就沒了。
” “你們家那個縣城,”他又道,“孩子開始學日語了。
” 沒人回答他。
“還要種鴉片,養日本人。
”他最後說。
鄭渡收了槍:“一個小玩笑,攪了二小姐的好心情。
抱歉。
” 他以紳士之姿,指樓梯,謙讓何未先行。
何未扶着木質扶梯的圍欄,仿佛未有任何事發生,下了樓。
鄭渡于她身後,望滿座賓客,笑着道:“當年二小姐曾說,宴客講究黃道吉日,待尋到一個好日子,遞帖子給鄭某。
” 她笑,站定于屏風前:“此事怪我。
” 鄭渡取下肩上剪裁合體的西裝。
今日這西裝披于肩上,倒似戰袍,過去量身合體的衣裳因數月禦敵,竟不再貼肩線,這也是他披着的原因之一。
他把西裝交給何未:“這肩線不合身了,麻煩二小姐尋一個裁縫,替我改一改。
” 何未攬過那件西裝,對折,環抱在身前。
鄭渡以拇指掐了食指指尖的一個位置:“如此收窄,剛剛好。
” 她笑:“好,定不辱命。
” 鄭渡也笑:“驅走日寇那天,我來取。
” 何未輕點頭。
“鄭将軍,”她目送鄭渡繞到屏風旁,突然道,“今日為你長坂坡,因我少時喜歡三國裡的一句話。
” 鄭渡略停步,回首道:“願聞其詳。
” “血染征袍透甲紅,”她稍靜了片刻,笑道,“當陽誰敢與争鋒。
” 鄭渡細品,輕點頭:“鄭某喜歡前半句。
” 血染征袍透甲紅。
這便是關外将士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