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雁歸萬重浪(1)
關燈
小
中
大
方子兩手遞到扣青手裡,早離開軍隊的老軍醫躊躇着,在床邊問了句:“二小姐有三個月的身子了?”
她輕點頭。
要不然九叔請得中醫們不會如此慎重,考慮得是大小兩個。
老軍醫笑了,灰黑色眼珠子裡透着喜悅的光,仿佛料定這孩子是誰的血脈,連道:“這是好,這是真好啊。
” 老軍醫想抱抱拳,道句恭喜二小姐,兩手剛搭上,又改為了軍禮,說,請二小姐保重身體。
他離開軍隊許久,幾年沒給誰敬過軍禮,收回手,再次笑起來,說了句和屋子裡人無關的話:“若不是老朽身子不頂用,早就南下跟着少将軍去打仗了。
” 何未叫扣青封個紅包給老軍醫,囑咐不可告訴謝骛清,她想親口說。
去年定下“春暖花開日”,就是為了腹中孩子,離開北平時,家裡中醫叮囑她,前三個月危險,須多靜養。
那是她坐自家遊輪,又有謝骛清在身邊,安全得多。
沒承想出了變故,她為安全,不便草率動身,是以,耐着性子等到了農曆新春。
老軍醫走前,斯年洗幹淨手和臉,來到何未身旁,俯着身子,如鮮荔枝般清透的小臉貼在她的肚皮上,摸着,悄悄問:“大人發燒,小寶寶在肚皮裡熱嗎?要出汗嗎?” 這倒是個……連老軍醫無法回答的問題。
*** 南方,某少數民族地區。
“他們的兩個旅,已經五個月沒發饷了,”靠坐在露天竈台旁的一個男人,端着熬煮的小米地瓜粥,喝了口,“到年關最是軍心動搖時,趁農曆新年,拿下城區。
” 有人領命去了。
謝骛清指着林骁的連副,說:“你懂這裡的話,到時候在城區喊話,勸少數族裔投降。
” 連副放下飯碗,走了。
林骁開始給大家收碗,提着桶水,往竈台裡的大鍋裡倒。
這便是他們的年夜飯,算吃完了。
謝骛清拍拍褲子上的土,立身而起。
王堇于出發前,帶來一份電報:燒已退,二小姐無恙。
他疊妥電報,塞進軍裝口袋内。
誰都沒料到,一個月前,這位謝家公子剛下船,在二姐的私宅宴請幾國領事。
席間賓主盡歡,杯酒燈影裡,暢談全球經濟形勢,談印度被殖民。
日落後,受邀赴宴的軍長及數位師長、副師長,空軍副司令,憲兵司令,全被警衛連連長林骁帶人繳械,扣在了會客室。
這位謝家少将軍緻電衆舊部,宣布起義。
通電電文如下: 清之前半生,以推翻滿清政府、收複租界為己任,先輩以血指路,後輩當舍生忘死。
遙想辛亥革命,吾輩立志,光複大義,重振河山,而如今,先有北伐中斷,後有濟南之難,大義蒙塵,河山臨危,實乃吾輩軍人之恥。
今日起義,不為謝家滿門,隻為華夏之前途未來。
吾之言行,萬萬同胞同鑒。
謝骛清 庚午年,十二月初一 *** 春節一過,她到港口看冰面融化的情況,看似在推算今年第一班遊輪出海的吉時,實則為了南下作打算。
這兩年冰融得晚,怕趕不及坐船了。
堂堂何家航運的掌舵人,竟選了陸路舉家南遷,這恐怕是誰都料算不到的。
年初五。
鄭家三小姐以鄭渡的名義,在天津到南京浦口的列車上,定了一節車廂。
鄭騁昔留了一個心腹,送她至南京。
她在車廂裡不放心地四處檢查着門窗、洗手間,甚至床鋪,摘下絲絨手套,把沙發下都親自摸了一遍。
鄭騁昔道:“南京太危險。
你們到浦口前一站下車,換水路到上海。
騁如會接應你。
” “過去都是我安排人家的行程,這次難得享受了。
”她笑。
“去過南面嗎?”鄭騁昔可笑不出,憂心之情溢于言表。
“到過兩次。
”一次金陵,一次香港。
火車鳴笛,聲破雲霄。
鄭渡換了身西裝,倚在包廂門邊,以目光催促三姐速速下車。
鄭騁昔無法再留,離開包廂,她走出去兩步,見鄭渡沒跟下車的意思,警惕瞧他:“又想找什麼麻煩。
” 鄭渡哭笑不得:“姐姐在上,小弟怎敢。
” 鄭騁昔冷眼瞧他。
鄭渡好脾氣地解釋:
要不然九叔請得中醫們不會如此慎重,考慮得是大小兩個。
老軍醫笑了,灰黑色眼珠子裡透着喜悅的光,仿佛料定這孩子是誰的血脈,連道:“這是好,這是真好啊。
” 老軍醫想抱抱拳,道句恭喜二小姐,兩手剛搭上,又改為了軍禮,說,請二小姐保重身體。
他離開軍隊許久,幾年沒給誰敬過軍禮,收回手,再次笑起來,說了句和屋子裡人無關的話:“若不是老朽身子不頂用,早就南下跟着少将軍去打仗了。
” 何未叫扣青封個紅包給老軍醫,囑咐不可告訴謝骛清,她想親口說。
去年定下“春暖花開日”,就是為了腹中孩子,離開北平時,家裡中醫叮囑她,前三個月危險,須多靜養。
那是她坐自家遊輪,又有謝骛清在身邊,安全得多。
沒承想出了變故,她為安全,不便草率動身,是以,耐着性子等到了農曆新春。
老軍醫走前,斯年洗幹淨手和臉,來到何未身旁,俯着身子,如鮮荔枝般清透的小臉貼在她的肚皮上,摸着,悄悄問:“大人發燒,小寶寶在肚皮裡熱嗎?要出汗嗎?” 這倒是個……連老軍醫無法回答的問題。
*** 南方,某少數民族地區。
“他們的兩個旅,已經五個月沒發饷了,”靠坐在露天竈台旁的一個男人,端着熬煮的小米地瓜粥,喝了口,“到年關最是軍心動搖時,趁農曆新年,拿下城區。
” 有人領命去了。
謝骛清指着林骁的連副,說:“你懂這裡的話,到時候在城區喊話,勸少數族裔投降。
” 連副放下飯碗,走了。
林骁開始給大家收碗,提着桶水,往竈台裡的大鍋裡倒。
這便是他們的年夜飯,算吃完了。
謝骛清拍拍褲子上的土,立身而起。
王堇于出發前,帶來一份電報:燒已退,二小姐無恙。
他疊妥電報,塞進軍裝口袋内。
誰都沒料到,一個月前,這位謝家公子剛下船,在二姐的私宅宴請幾國領事。
席間賓主盡歡,杯酒燈影裡,暢談全球經濟形勢,談印度被殖民。
日落後,受邀赴宴的軍長及數位師長、副師長,空軍副司令,憲兵司令,全被警衛連連長林骁帶人繳械,扣在了會客室。
這位謝家少将軍緻電衆舊部,宣布起義。
通電電文如下: 清之前半生,以推翻滿清政府、收複租界為己任,先輩以血指路,後輩當舍生忘死。
遙想辛亥革命,吾輩立志,光複大義,重振河山,而如今,先有北伐中斷,後有濟南之難,大義蒙塵,河山臨危,實乃吾輩軍人之恥。
今日起義,不為謝家滿門,隻為華夏之前途未來。
吾之言行,萬萬同胞同鑒。
謝骛清 庚午年,十二月初一 *** 春節一過,她到港口看冰面融化的情況,看似在推算今年第一班遊輪出海的吉時,實則為了南下作打算。
這兩年冰融得晚,怕趕不及坐船了。
堂堂何家航運的掌舵人,竟選了陸路舉家南遷,這恐怕是誰都料算不到的。
年初五。
鄭家三小姐以鄭渡的名義,在天津到南京浦口的列車上,定了一節車廂。
鄭騁昔留了一個心腹,送她至南京。
她在車廂裡不放心地四處檢查着門窗、洗手間,甚至床鋪,摘下絲絨手套,把沙發下都親自摸了一遍。
鄭騁昔道:“南京太危險。
你們到浦口前一站下車,換水路到上海。
騁如會接應你。
” “過去都是我安排人家的行程,這次難得享受了。
”她笑。
“去過南面嗎?”鄭騁昔可笑不出,憂心之情溢于言表。
“到過兩次。
”一次金陵,一次香港。
火車鳴笛,聲破雲霄。
鄭渡換了身西裝,倚在包廂門邊,以目光催促三姐速速下車。
鄭騁昔無法再留,離開包廂,她走出去兩步,見鄭渡沒跟下車的意思,警惕瞧他:“又想找什麼麻煩。
” 鄭渡哭笑不得:“姐姐在上,小弟怎敢。
” 鄭騁昔冷眼瞧他。
鄭渡好脾氣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