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冬寒雁南飛(2)
關燈
小
中
大
軍用卡車上,蒼綠油布篷被海風吹得獵獵作響。
天津港口最後出海的一艘遊輪,搭載着不止這幾位上将,還有許多悄然從天津租界撤去上海租界的貴人。
船甲上客人越聚越多,望向卸貨碼頭。
“謝少将軍,幸會。
”警察署長欲握手。
謝骛清從林骁那裡接了白手套,當着警察署長的面,戴上後,和他草草握了下手。
“少将軍這是要南下?去金陵?”警察署長避而不談食鹽,仿佛也瞧不見碼頭當中列隊未完的日本兵和一杆杆指向此處的黑洞槍口。
謝骛清無意作答,看何未。
她笑笑:“小誤會。
” 警察署長笑起來,眼角兩撮皺紋愈發鮮明,這警察署長是青幫一個頭目的義父,在天津衛有頭有臉,平日裡橫行慣了,按理說不該賣一個過路神佛的面子。
隻是眼前這個過路的謝少将軍在碼頭上現出兩百多杆槍,沒人願意吃眼前虧,少不得彎腰賠笑。
“我們接到消息,有人在這艘船上藏了槍支,”警察署長主動道,“日租界同樣收到這個消息,田中君便帶人來協助查驗了。
倒不是什麼大事,隻要二小姐行個方便,讓我們上船看一眼。
如此我們好交差,這船也好啟航。
” “謝某一介軍人,不問政事,更不想管你們地方上和租界的關系,”謝骛清道,“但事關二小姐和何家航運,此事,又另當别論了。
” 一旁的日本商人和軍官們,喚了那個太監上前,以日語詢問謝骛清的來路。
老太監謙卑地低頭,大略講了三兩句,着重強調謝骛清在國内軍界學生遍天下的背景。
老太監仿佛為提醒日本人,着重強調謝骛清是南方來的名将,根基不在北方,一旦發生争執,關外和天津日租界的人是無法找到人負責的。
署長面前是謝骛清,背後是日本人,兩方不願得罪。
他聽不懂日語,輕聲問翻譯,老太監同日本人說了什麼,翻譯原封不動,耳語告知。
老太監的話同樣點醒了署長,日本人的勢力在關外和天津日租界,今日就算為了國際影響不能交火,但槍斃一個警察署長太容易。
人家即刻登船南下,無人敢追去追究…… “謝少将軍,何二小姐,”警察署長低聲道,“此事說明白了,就是日本人想同二小姐合作鹽号,沒談成……若船上真沒槍支,倒不如讓他們上船,查完就打發了。
若雙方對峙,和日本人交起火,鬧不好又是一樁外交事件。
” 警察署長言罷,又輕聲道:“南京那邊都不敢得罪日本人,謝少将軍何必硬出頭呢?當初在濟南的事,還不是北伐軍不敢惹日本人鬧的。
” 謝骛清眉頭深攏。
當年在南方,他和被關押的人們聽說濟南屠城,沒一個不是牙齒咬出血的。
當時的北伐大軍就在濟南,竟對日本人再三妥協退讓,主力繞路,隻留了兩個團守城。
那兩個團倒是血性男兒,浴血奮戰數夜,卻被一道密令撤走,緻使濟南被屠了城。
那是二八年。
北伐軍早不是當年的北伐軍,已經曆過了背叛和血洗。
“謝某人不是南京的軟骨頭,”謝骛清嚴肅地說,“戰火下,民可退,軍人絕不可退。
” 謝骛清身後不遠,便是南京政府的上将高官。
上将們了解這些早年成名的将軍,個個是硬骨頭,敢說敢做,更敢直戳南京政府脊梁。
對于這些功勞高,地位高的将軍,大家都是睜一眼隻當沒聽見、沒看見,免得惹麻煩。
警察署長見謝骛清神色,察覺失言。
署長唯恐激怒謝骛清,轉而看何未。
何未對謝骛清輕搖頭,有撒嬌的态度,佯作埋怨道:“讓人請你來,是乍一見到一卡車的兵,有些怕。
你來了倒好,越說越生氣了。
” 她對謝骛清柔柔一笑:“今日是你南下的好日子。
為了倭人生氣,不值得的。
” “好,”謝骛清眼裡有了溫度,柔聲回,“如何做,照你的意思來。
” 何未略思忖,對警察署長道:“航運在天津不是一兩
天津港口最後出海的一艘遊輪,搭載着不止這幾位上将,還有許多悄然從天津租界撤去上海租界的貴人。
船甲上客人越聚越多,望向卸貨碼頭。
“謝少将軍,幸會。
”警察署長欲握手。
謝骛清從林骁那裡接了白手套,當着警察署長的面,戴上後,和他草草握了下手。
“少将軍這是要南下?去金陵?”警察署長避而不談食鹽,仿佛也瞧不見碼頭當中列隊未完的日本兵和一杆杆指向此處的黑洞槍口。
謝骛清無意作答,看何未。
她笑笑:“小誤會。
” 警察署長笑起來,眼角兩撮皺紋愈發鮮明,這警察署長是青幫一個頭目的義父,在天津衛有頭有臉,平日裡橫行慣了,按理說不該賣一個過路神佛的面子。
隻是眼前這個過路的謝少将軍在碼頭上現出兩百多杆槍,沒人願意吃眼前虧,少不得彎腰賠笑。
“我們接到消息,有人在這艘船上藏了槍支,”警察署長主動道,“日租界同樣收到這個消息,田中君便帶人來協助查驗了。
倒不是什麼大事,隻要二小姐行個方便,讓我們上船看一眼。
如此我們好交差,這船也好啟航。
” “謝某一介軍人,不問政事,更不想管你們地方上和租界的關系,”謝骛清道,“但事關二小姐和何家航運,此事,又另當别論了。
” 一旁的日本商人和軍官們,喚了那個太監上前,以日語詢問謝骛清的來路。
老太監謙卑地低頭,大略講了三兩句,着重強調謝骛清在國内軍界學生遍天下的背景。
老太監仿佛為提醒日本人,着重強調謝骛清是南方來的名将,根基不在北方,一旦發生争執,關外和天津日租界的人是無法找到人負責的。
署長面前是謝骛清,背後是日本人,兩方不願得罪。
他聽不懂日語,輕聲問翻譯,老太監同日本人說了什麼,翻譯原封不動,耳語告知。
老太監的話同樣點醒了署長,日本人的勢力在關外和天津日租界,今日就算為了國際影響不能交火,但槍斃一個警察署長太容易。
人家即刻登船南下,無人敢追去追究…… “謝少将軍,何二小姐,”警察署長低聲道,“此事說明白了,就是日本人想同二小姐合作鹽号,沒談成……若船上真沒槍支,倒不如讓他們上船,查完就打發了。
若雙方對峙,和日本人交起火,鬧不好又是一樁外交事件。
” 警察署長言罷,又輕聲道:“南京那邊都不敢得罪日本人,謝少将軍何必硬出頭呢?當初在濟南的事,還不是北伐軍不敢惹日本人鬧的。
” 謝骛清眉頭深攏。
當年在南方,他和被關押的人們聽說濟南屠城,沒一個不是牙齒咬出血的。
當時的北伐大軍就在濟南,竟對日本人再三妥協退讓,主力繞路,隻留了兩個團守城。
那兩個團倒是血性男兒,浴血奮戰數夜,卻被一道密令撤走,緻使濟南被屠了城。
那是二八年。
北伐軍早不是當年的北伐軍,已經曆過了背叛和血洗。
“謝某人不是南京的軟骨頭,”謝骛清嚴肅地說,“戰火下,民可退,軍人絕不可退。
” 謝骛清身後不遠,便是南京政府的上将高官。
上将們了解這些早年成名的将軍,個個是硬骨頭,敢說敢做,更敢直戳南京政府脊梁。
對于這些功勞高,地位高的将軍,大家都是睜一眼隻當沒聽見、沒看見,免得惹麻煩。
警察署長見謝骛清神色,察覺失言。
署長唯恐激怒謝骛清,轉而看何未。
何未對謝骛清輕搖頭,有撒嬌的态度,佯作埋怨道:“讓人請你來,是乍一見到一卡車的兵,有些怕。
你來了倒好,越說越生氣了。
” 她對謝骛清柔柔一笑:“今日是你南下的好日子。
為了倭人生氣,不值得的。
” “好,”謝骛清眼裡有了溫度,柔聲回,“如何做,照你的意思來。
” 何未略思忖,對警察署長道:“航運在天津不是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