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冬寒雁南飛(1)
關燈
小
中
大
好男色。
他關過祝謙懷一段日子,被下屬鬧兵變殺了,祝謙懷這才回來了。
” 九叔點到即止。
“七姑姑……” “她知道。
她問我,我便照實答了。
” 何未一時難以出聲。
九叔又道:“昔日我在京城,見過祝謙懷兩面,此事就算你姑姑能放下,他都未必。
” 京津同日大雪,茶坊内沒點燈,光線很陰暗。
叔侄兩個,因何知妡的情緣,相對靜了會兒。
“租界裡有我幾個交心的朋友,”何知卿從一旁矮幾上拿了信封,“這裡有幾把鑰匙,還有金陵、滬上和廣州城的地址和公寓鑰匙。
沿途住自己人的地方,更安全。
” 何未接了:“下一回見,不知何時了。
” “等真太平了,不就能見了?”何知卿眼見過清朝覆滅和軍閥勢弱,心寬得很,“二哥臨走前說過幾次,若不是他拴着你,你早該南下了。
” 何知卿看她神态輕松,想了想,問了句:“你可曉得,他為何突然定了南下行程?” 難道還有什麼内情? “猜到他沒告訴你,”何知卿說,“他有個外甥吳懷瑾,在南方起義,很快被南京政府反攻。
那一仗損失慘重,如今人去了香港避難。
謝骛清此刻走,怕就是為了這個。
” “他倒沒說懷瑾的事。
”她後知後覺道。
謝骛清隻是說,南方需要他回去了。
*** 今年冬寒,海河結冰早。
她和謝骛清相約一同南下的,正是今年最後一班航班。
航班前夜,她為離港口近,搬去了利順德。
仍是那個位置,謝骛清早定了三間房。
夜裡,扣青哄着斯年在隔壁睡了。
何必擁被而坐,見不到隔壁燈光,無法安心,淩晨兩點多,陽台突然有光亮,從隔壁照過來。
她裹上披風,推開門。
陽台的藤椅上,有一點點紅光時隐時現。
謝骛清蓋着外衣,躺在那兒,手邊是一杯冒着白霧的咖啡,将手指間的紅點欽滅了。
他一瞧見何未出來,将外衣上的煙灰抖下去,衣服丢到一旁的藤椅裡,起身走到她面前。
“以為你睡着了,”他咬住煙尾,輕聲說,“想讓你至少睡到五點,再去敲門。
” “沒看見你到酒店,睡不着。
” 謝骛清手指朝下微攏着,對她向外揮了揮。
讓她後退。
他手撐到陽台的石圍欄,在黑暗裡從那一頭翻上圍欄,直接躍到她這裡。
何未一見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厲害,小聲埋怨:“多大年紀了,還冒險做這個。
” 謝骛清打趣道:“二小姐這是嫌謝某人老了?” 兩人笑着對視。
婚後的十日别離,竟比過去少了等待的耐心。
隻盼着見,盡快見。
何未呼出的白霧,在臉邊,很快消散。
“關外冷嗎?”她問。
“比京津冷得多,雪沒過小腿了。
” 謝骛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過了會兒道:“這回去奉天,把幾個救出來的人送去了蘇聯,有兩個是同一年和我下獄的。
” “那真是萬幸,能救出來。
”她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高興。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裡的烏雲散開,現出了一輪月。
兩人默契到不必交談,便知彼此不願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
在南洋時她年紀小,生不出思鄉情,故鄉這個詞體會不深。
而今不同了。
“你說古時候,有人嫁到如此遠的地方嗎?”她問。
“古時候?”謝骛清倒背着手,看夜,“古時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 是這個道理。
何未原想問吳懷瑾的近況,但想,明日啟程後有大把時間交談,不急在今夜。
為避人耳目,天亮後,兩批人先後動身到了海河港口。
碼頭上,鹽廠的工人在搬運精鹽。
因是緊要貨物,這批鹽是最後裝船的,到了舟山,也将第一批安排卸貨。
何未到時,旅客們剛開始登船。
他關過祝謙懷一段日子,被下屬鬧兵變殺了,祝謙懷這才回來了。
” 九叔點到即止。
“七姑姑……” “她知道。
她問我,我便照實答了。
” 何未一時難以出聲。
九叔又道:“昔日我在京城,見過祝謙懷兩面,此事就算你姑姑能放下,他都未必。
” 京津同日大雪,茶坊内沒點燈,光線很陰暗。
叔侄兩個,因何知妡的情緣,相對靜了會兒。
“租界裡有我幾個交心的朋友,”何知卿從一旁矮幾上拿了信封,“這裡有幾把鑰匙,還有金陵、滬上和廣州城的地址和公寓鑰匙。
沿途住自己人的地方,更安全。
” 何未接了:“下一回見,不知何時了。
” “等真太平了,不就能見了?”何知卿眼見過清朝覆滅和軍閥勢弱,心寬得很,“二哥臨走前說過幾次,若不是他拴着你,你早該南下了。
” 何知卿看她神态輕松,想了想,問了句:“你可曉得,他為何突然定了南下行程?” 難道還有什麼内情? “猜到他沒告訴你,”何知卿說,“他有個外甥吳懷瑾,在南方起義,很快被南京政府反攻。
那一仗損失慘重,如今人去了香港避難。
謝骛清此刻走,怕就是為了這個。
” “他倒沒說懷瑾的事。
”她後知後覺道。
謝骛清隻是說,南方需要他回去了。
*** 今年冬寒,海河結冰早。
她和謝骛清相約一同南下的,正是今年最後一班航班。
航班前夜,她為離港口近,搬去了利順德。
仍是那個位置,謝骛清早定了三間房。
夜裡,扣青哄着斯年在隔壁睡了。
何必擁被而坐,見不到隔壁燈光,無法安心,淩晨兩點多,陽台突然有光亮,從隔壁照過來。
她裹上披風,推開門。
陽台的藤椅上,有一點點紅光時隐時現。
謝骛清蓋着外衣,躺在那兒,手邊是一杯冒着白霧的咖啡,将手指間的紅點欽滅了。
他一瞧見何未出來,将外衣上的煙灰抖下去,衣服丢到一旁的藤椅裡,起身走到她面前。
“以為你睡着了,”他咬住煙尾,輕聲說,“想讓你至少睡到五點,再去敲門。
” “沒看見你到酒店,睡不着。
” 謝骛清手指朝下微攏着,對她向外揮了揮。
讓她後退。
他手撐到陽台的石圍欄,在黑暗裡從那一頭翻上圍欄,直接躍到她這裡。
何未一見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厲害,小聲埋怨:“多大年紀了,還冒險做這個。
” 謝骛清打趣道:“二小姐這是嫌謝某人老了?” 兩人笑着對視。
婚後的十日别離,竟比過去少了等待的耐心。
隻盼着見,盡快見。
何未呼出的白霧,在臉邊,很快消散。
“關外冷嗎?”她問。
“比京津冷得多,雪沒過小腿了。
” 謝骛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過了會兒道:“這回去奉天,把幾個救出來的人送去了蘇聯,有兩個是同一年和我下獄的。
” “那真是萬幸,能救出來。
”她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高興。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裡的烏雲散開,現出了一輪月。
兩人默契到不必交談,便知彼此不願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
在南洋時她年紀小,生不出思鄉情,故鄉這個詞體會不深。
而今不同了。
“你說古時候,有人嫁到如此遠的地方嗎?”她問。
“古時候?”謝骛清倒背着手,看夜,“古時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 是這個道理。
何未原想問吳懷瑾的近況,但想,明日啟程後有大把時間交談,不急在今夜。
為避人耳目,天亮後,兩批人先後動身到了海河港口。
碼頭上,鹽廠的工人在搬運精鹽。
因是緊要貨物,這批鹽是最後裝船的,到了舟山,也将第一批安排卸貨。
何未到時,旅客們剛開始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