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北平暮色濃(3)
關燈
小
中
大
在正房的沙發上,坐着抽煙。
何未敲着玻璃,叫他出來,見他要拿手杖,又擺擺手,抱着木箱子進了正房:“想大家一起欣賞的,先給你看吧。
” 她打開銅色鎖扣,掀開木箱子,是個最新式的無線電收音機。
沒外挂的喇叭。
“胡盛秋說要做出來這個,再來看你,好讓你知道他這些年做了什麼,”她笑着給他打開無線電,在沙沙的聲響裡找電台。
沒多會兒,蒼啞澀滞的戲聲跳出來,就是這個了。
“知道這個有什麼不一樣嗎?和過去的?”她獻寶似地問。
“精巧得多。
” “喇叭收進去了,過去的喇叭都在外邊的。
這樣就方便搬走,方便帶了。
” 她喜好這些創新,勝過于做生意。
在天津時,那些人奇怪她為什麼不上心鹽号生意,明明是賺錢的大買賣。
可對她來說,那就隻是生意。
而把粗鹽變成精鹽的過程,才是她想做的實業。
當初沒有精鹽生産技術,粗鹽的氯化鈉含量低,西洋人嘲笑國人吃粗鹽就是在吃土。
後來有了第一袋精鹽,那個鹽袋上印着的事海王星。
那是屬于實業家的浪漫。
她也有這種浪漫情懷,想做出新東西。
這個時間,電台裡播放着戲曲,由電台裡的專人放黑膠唱片。
“等你再走,帶上這個,我給你在電台裡放鋼琴曲。
”她說,仿佛習慣了他為戰事來去。
窗外,均姜問扣青,蔥買來沒,沒有蔥如何能烙肉餅,扣青回說,林連長去買了。
林骁這次入京沒幾日和扣青糾正,如今他不叫副官,是警衛連的連長,扣青就此改了口。
均姜笑嘲說扣青支使一個不會挑大蔥的人去買,萬一買回來小香蔥,肉餅就糟蹋了。
扣青回說,人家都連長了,不可能笨到不認蔥的地步吧…… 兩人笑着,讨論着蔥和林骁。
謝骛清将煙蒂揿滅了。
何未調試收音機,長發及腰,因蹲下的姿勢,發梢掃在她腳踝上。
“未未。
” 她輕聲答:“謝教員,你說。
” 他摸她的頭發:“我可能是做了許多的好事,才能讓你看上我。
” “果然人老了,就不容易自信了,”她揶揄他,“少将軍初入京城,在胭脂堆裡打滾,可是說過——‘在我這裡動真心,都是有來無回’。
” 謝骛清笑,手指勾了下她的鼻尖:“偷聽人講電話,還理直氣壯?” 她皺着鼻尖,把收音機放回木匣子,真是他們制造廠組裝好的第一台,意義非常,不能随便亂放:“從不正經說話。
”老男人就是言不由衷。
他剛準備将滿是煙蒂的煙缸處理一下,這裡不止他的,屯着昨日來開會的幾位軍官的。
但一聽她這話,将手轉向了香煙盒,輕敲出了一根煙:“什麼是正經話?”他劃亮火柴、點煙吸,倒是風流的神氣。
“我愛你,”他問,“這算不算?” 她兩隻手臂摟着木匣子,立在那兒,像忘了語言為何物。
她……和他開玩笑,未料他說這個。
“1922年,京津兩地就都知道的事情,骛清以為二小姐比誰都清楚,”他直視于她,像看着百求不得的女孩子,道,“我自南方來,摸不透北面的人如何追求女孩子。
當年真是頗費了一番心神,卻不得要領,怕一旦南下,你就另嫁他人。
” 她被逗笑:“說着說着,又不正經了。
” 他看着她,笑着說:“都是十分正經的話。
” 謝骛清把搭在沙發扶手上的襯衫拿起,穿了,一粒粒系上紐扣。
立領闆正,扶着沙發立身而起,慢着步子走出去。
他去西單買醬肘子時,讓車繞路去晉寶齋買了盒子菜。
沒告訴她,預備給個驚喜。
何未以為他去廂房有公務,那裡有兩個文職軍官在。
扣青幾步蹦到她面前,趴在她耳邊說:“方才林骁在廚房說,少将軍心裡可疼你了,那年,你寫信要他用白話寫家書,他便把軍中有家室的家書全都借到了軍帳,觀摩學習。
” 秋風拂面,細雨一蓬蓬地灑在她臉上。
她立在門框旁,見謝骛清冒着毛毛細雨,慢慢往東廂房走。
他有他的驕傲,從能走,便舍掉了文明杖。
一個對自己嚴苛的将軍,卻是仁義治軍。
林骁講,南方邊境線上自前朝設有對汛,因地處深山老林,清朝覆滅了,消息來不及傳過去。
那裡的辮子兵仍在對汛,守着邊境。
謝骛清帶人過去,讓人為他們更換衣服,剪掉辮子。
他來到這些老少對汛兵跟前,說,願走的,他感激戍邊守邊的辛苦,補給前朝欠下軍饷,一徑派人送回家鄉,願留下的,就在新軍隊受訓。
“我從軍,為國守土,和列位一樣,沒什麼區别,”少年謝骛清站在他們面前說,“若有一日謝骛清為己謀私,軍中任何一人,包括你們留下來的任何一個,皆可拔|槍射殺我。
此一諾,至死不易。
” 林骁就是其中之一,從那日起誓死追随了謝骛清。
何未敲着玻璃,叫他出來,見他要拿手杖,又擺擺手,抱着木箱子進了正房:“想大家一起欣賞的,先給你看吧。
” 她打開銅色鎖扣,掀開木箱子,是個最新式的無線電收音機。
沒外挂的喇叭。
“胡盛秋說要做出來這個,再來看你,好讓你知道他這些年做了什麼,”她笑着給他打開無線電,在沙沙的聲響裡找電台。
沒多會兒,蒼啞澀滞的戲聲跳出來,就是這個了。
“知道這個有什麼不一樣嗎?和過去的?”她獻寶似地問。
“精巧得多。
” “喇叭收進去了,過去的喇叭都在外邊的。
這樣就方便搬走,方便帶了。
” 她喜好這些創新,勝過于做生意。
在天津時,那些人奇怪她為什麼不上心鹽号生意,明明是賺錢的大買賣。
可對她來說,那就隻是生意。
而把粗鹽變成精鹽的過程,才是她想做的實業。
當初沒有精鹽生産技術,粗鹽的氯化鈉含量低,西洋人嘲笑國人吃粗鹽就是在吃土。
後來有了第一袋精鹽,那個鹽袋上印着的事海王星。
那是屬于實業家的浪漫。
她也有這種浪漫情懷,想做出新東西。
這個時間,電台裡播放着戲曲,由電台裡的專人放黑膠唱片。
“等你再走,帶上這個,我給你在電台裡放鋼琴曲。
”她說,仿佛習慣了他為戰事來去。
窗外,均姜問扣青,蔥買來沒,沒有蔥如何能烙肉餅,扣青回說,林連長去買了。
林骁這次入京沒幾日和扣青糾正,如今他不叫副官,是警衛連的連長,扣青就此改了口。
均姜笑嘲說扣青支使一個不會挑大蔥的人去買,萬一買回來小香蔥,肉餅就糟蹋了。
扣青回說,人家都連長了,不可能笨到不認蔥的地步吧…… 兩人笑着,讨論着蔥和林骁。
謝骛清将煙蒂揿滅了。
何未調試收音機,長發及腰,因蹲下的姿勢,發梢掃在她腳踝上。
“未未。
” 她輕聲答:“謝教員,你說。
” 他摸她的頭發:“我可能是做了許多的好事,才能讓你看上我。
” “果然人老了,就不容易自信了,”她揶揄他,“少将軍初入京城,在胭脂堆裡打滾,可是說過——‘在我這裡動真心,都是有來無回’。
” 謝骛清笑,手指勾了下她的鼻尖:“偷聽人講電話,還理直氣壯?” 她皺着鼻尖,把收音機放回木匣子,真是他們制造廠組裝好的第一台,意義非常,不能随便亂放:“從不正經說話。
”老男人就是言不由衷。
他剛準備将滿是煙蒂的煙缸處理一下,這裡不止他的,屯着昨日來開會的幾位軍官的。
但一聽她這話,将手轉向了香煙盒,輕敲出了一根煙:“什麼是正經話?”他劃亮火柴、點煙吸,倒是風流的神氣。
“我愛你,”他問,“這算不算?” 她兩隻手臂摟着木匣子,立在那兒,像忘了語言為何物。
她……和他開玩笑,未料他說這個。
“1922年,京津兩地就都知道的事情,骛清以為二小姐比誰都清楚,”他直視于她,像看着百求不得的女孩子,道,“我自南方來,摸不透北面的人如何追求女孩子。
當年真是頗費了一番心神,卻不得要領,怕一旦南下,你就另嫁他人。
” 她被逗笑:“說着說着,又不正經了。
” 他看着她,笑着說:“都是十分正經的話。
” 謝骛清把搭在沙發扶手上的襯衫拿起,穿了,一粒粒系上紐扣。
立領闆正,扶着沙發立身而起,慢着步子走出去。
他去西單買醬肘子時,讓車繞路去晉寶齋買了盒子菜。
沒告訴她,預備給個驚喜。
何未以為他去廂房有公務,那裡有兩個文職軍官在。
扣青幾步蹦到她面前,趴在她耳邊說:“方才林骁在廚房說,少将軍心裡可疼你了,那年,你寫信要他用白話寫家書,他便把軍中有家室的家書全都借到了軍帳,觀摩學習。
” 秋風拂面,細雨一蓬蓬地灑在她臉上。
她立在門框旁,見謝骛清冒着毛毛細雨,慢慢往東廂房走。
他有他的驕傲,從能走,便舍掉了文明杖。
一個對自己嚴苛的将軍,卻是仁義治軍。
林骁講,南方邊境線上自前朝設有對汛,因地處深山老林,清朝覆滅了,消息來不及傳過去。
那裡的辮子兵仍在對汛,守着邊境。
謝骛清帶人過去,讓人為他們更換衣服,剪掉辮子。
他來到這些老少對汛兵跟前,說,願走的,他感激戍邊守邊的辛苦,補給前朝欠下軍饷,一徑派人送回家鄉,願留下的,就在新軍隊受訓。
“我從軍,為國守土,和列位一樣,沒什麼區别,”少年謝骛清站在他們面前說,“若有一日謝骛清為己謀私,軍中任何一人,包括你們留下來的任何一個,皆可拔|槍射殺我。
此一諾,至死不易。
” 林骁就是其中之一,從那日起誓死追随了謝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