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雪夜照京華(2)
關燈
小
中
大
攢下了不少,這一回北上,”祝先生輕聲道,“對南北形勢的态度暧昧,是坐山觀虎鬥的立場。
” 她先是驚訝,細想想,謝骛清确實難得露面一次,上一回出現是在胭脂洞裡,這一回又是衣香鬓影裡才能見真容,難怪被人誤解。
她像看到了自己在市井傳聞裡的模樣,不禁笑了:“可昨日在車站,還是有不少文人和進步學生迎接他,願意相信他的。
” 祝先生微笑着沒強辯,神情像在說:那隻是因為謝骛清少年成名,而今的謝骛清早就不是如此了。
祝先生平日接觸的都是軍閥和各界名流,他的一番話該是這些人對謝骛清的認知,也不怪祝先生誤解,這就是謝骛清有意營造的假想。
何未不好多解釋,也笑了笑。
“不過對南方的另一位謝将軍,祝某倒是真心仰慕。
”祝先生又說。
謝?難道是謝卿淮? “這位将軍叫謝卿淮,不趨權貴,不醉聲色,不榮功名,”祝先生欣賞地說,“可惜他不離南方,若有朝一日我去香港演出,倒是想去拜訪。
” 何未忍着笑意,端起茶杯抿了口。
“我可說錯了什麼?”祝先生覺察到她的笑。
她低聲道:“這兩位謝将軍是朋友。
祝先生若能放下成見,試着結交包廂裡的謝少将軍,說不定日後有機會認識那位從不北上的謝卿淮将軍。
” 祝先生驚訝,因“愛屋及烏”,對謝骛清生出幾分好感。
一壺香片喝完,有人問祝先生是否方便去另一處包廂,有人想請他喝杯茶。
祝先生要走時,何未問了句:“鄧公子還在湖廣會館嗎?” “還在。
”祝先生本不願主動提起鄧家公子,在他的印象裡,這位公子風光時曾大肆追求過何未,還傳出過兩人即将訂婚的消息,最後都不了了之了,所以他理所當然認為不該在何未面前提,這是傷心事。
祝先生走後,她思來想去,決定先去泰豐樓,看有沒有機會叫鄧元初過來。
“青雲閣總是如此熱鬧。
”均姜為她穿上大衣。
是啊,這裡從她幼時到現在都如此熱鬧。
這地方康有為、譚嗣同來過,反袁名将蔡锷來過,如今前人已逝,青雲閣卻還在迎送更多的人。
何未平日不常來青雲閣,主要因為這裡地處以八大胡同為軸心、遍布上百妓院的煙花柳巷的京城風月場,人實在雜。
她曾見過老同學和家裡幾個哥哥來狎妓,見到打情罵俏的場景,她比人家還尴尬,索性就少來了。
但附近的酒樓戲樓,她卻是常客。
北京皇城四個門,内城九個門,圈起來的四九城是内城,在前朝住着王公貴族,過去禁戲園茶樓這類娛樂場所。
何二家買的是過去的官邸,和百花深處一樣都在内城。
而出了正陽門的前門外這一塊過去住着百姓,街道繁雜,有樓有院有商鋪。
過去許多赴京趕考的學子、各省入京等着入朝的官員都彙聚此地,在各省會館落腳,因此商業繁榮,老字号林立,成了有名的銷金窟。
隻說京城宴客首選的八大樓就有五家在此處,七大戲園也有半數在此處。
那些貴胄名流吃過飯去戲園子聽名角戲,戲罷去臨近八大胡同為中心的風月場,馬不停蹄的應酬直到東邊的天露白。
流水的銀子往出掏,縱你有萬貫家财,也有蕭索囊乏的一日。
何未在泰豐樓要了一個小房間,讓人遞了條子去會館請鄧元初。
沒多會兒,小厮回來說,鄧家公子還在醒酒,醒差不過了過來。
結果等謝骛清到了,鄧元初也沒到。
這在她的預料内。
人之際遇,瞬息萬變。
直系和奉系的一場戰争,讓鄧家失了勢。
當初鄧家勢力大時樹敵多,其後倒台,怕惹禍,帶着家财和子女舉家避往天津和上海租界。
鄧元初不肯走,留了下來。
鄧元初最大的幸事就是當初選了外交部,這是一個不依附軍閥各派,隻秉承為國效力的部門。
但因鄧家過去的政敵過多,在幾方博弈下,他被架空成了一個挂虛職的閑人。
對此晉老也是唏噓,又是一個有才學有抱負的年輕人被困在軍閥内鬥裡,畢生所學無法施展,滿心抱負隻是空談。
鄧元初不想一直留在外交部拖累晉老,告病休假後,那張辦公桌便空到了現在。
他獨自搬到了湖廣會館,和一個名坤伶同居了。
那坤伶常和祝先生赴相同的堂會,熟得很,何未才有了方才的一問,想了解鄧元初的近況。
謝骛清來得晚,喝了半碗熬到軟糯的臘八粥。
“難得見你和我吃飯心不在焉。
”他放了白瓷勺。
“本想讓你見個人,”她說,“可惜他不肯來。
” “鄧元初?”兩人一同認識的朋友隻有鄧元初。
“我是要見他,同他談一談日後的打算,沒想到你比我更着急,”謝骛清叫了林骁進來,“給湖廣會館去個電話,讓鄧元初到廣德樓見我。
” 林骁應了。
“你這麼兇,他更不敢來了。
”她埋怨。
謝骛清将白手巾拿起,擦了擦手:“他在保定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我教的,若我叫不動他,他就是抱着不再穿軍裝的打算,日後也不會再見了。
” 見何未擔心,謝骛清放下手巾,輕聲說:“他會來的。
” 廣德樓就在附近,車程短。
何未和他坐在車後排,見到夜色下的正陽
” 她先是驚訝,細想想,謝骛清确實難得露面一次,上一回出現是在胭脂洞裡,這一回又是衣香鬓影裡才能見真容,難怪被人誤解。
她像看到了自己在市井傳聞裡的模樣,不禁笑了:“可昨日在車站,還是有不少文人和進步學生迎接他,願意相信他的。
” 祝先生微笑着沒強辯,神情像在說:那隻是因為謝骛清少年成名,而今的謝骛清早就不是如此了。
祝先生平日接觸的都是軍閥和各界名流,他的一番話該是這些人對謝骛清的認知,也不怪祝先生誤解,這就是謝骛清有意營造的假想。
何未不好多解釋,也笑了笑。
“不過對南方的另一位謝将軍,祝某倒是真心仰慕。
”祝先生又說。
謝?難道是謝卿淮? “這位将軍叫謝卿淮,不趨權貴,不醉聲色,不榮功名,”祝先生欣賞地說,“可惜他不離南方,若有朝一日我去香港演出,倒是想去拜訪。
” 何未忍着笑意,端起茶杯抿了口。
“我可說錯了什麼?”祝先生覺察到她的笑。
她低聲道:“這兩位謝将軍是朋友。
祝先生若能放下成見,試着結交包廂裡的謝少将軍,說不定日後有機會認識那位從不北上的謝卿淮将軍。
” 祝先生驚訝,因“愛屋及烏”,對謝骛清生出幾分好感。
一壺香片喝完,有人問祝先生是否方便去另一處包廂,有人想請他喝杯茶。
祝先生要走時,何未問了句:“鄧公子還在湖廣會館嗎?” “還在。
”祝先生本不願主動提起鄧家公子,在他的印象裡,這位公子風光時曾大肆追求過何未,還傳出過兩人即将訂婚的消息,最後都不了了之了,所以他理所當然認為不該在何未面前提,這是傷心事。
祝先生走後,她思來想去,決定先去泰豐樓,看有沒有機會叫鄧元初過來。
“青雲閣總是如此熱鬧。
”均姜為她穿上大衣。
是啊,這裡從她幼時到現在都如此熱鬧。
這地方康有為、譚嗣同來過,反袁名将蔡锷來過,如今前人已逝,青雲閣卻還在迎送更多的人。
何未平日不常來青雲閣,主要因為這裡地處以八大胡同為軸心、遍布上百妓院的煙花柳巷的京城風月場,人實在雜。
她曾見過老同學和家裡幾個哥哥來狎妓,見到打情罵俏的場景,她比人家還尴尬,索性就少來了。
但附近的酒樓戲樓,她卻是常客。
北京皇城四個門,内城九個門,圈起來的四九城是内城,在前朝住着王公貴族,過去禁戲園茶樓這類娛樂場所。
何二家買的是過去的官邸,和百花深處一樣都在内城。
而出了正陽門的前門外這一塊過去住着百姓,街道繁雜,有樓有院有商鋪。
過去許多赴京趕考的學子、各省入京等着入朝的官員都彙聚此地,在各省會館落腳,因此商業繁榮,老字号林立,成了有名的銷金窟。
隻說京城宴客首選的八大樓就有五家在此處,七大戲園也有半數在此處。
那些貴胄名流吃過飯去戲園子聽名角戲,戲罷去臨近八大胡同為中心的風月場,馬不停蹄的應酬直到東邊的天露白。
流水的銀子往出掏,縱你有萬貫家财,也有蕭索囊乏的一日。
何未在泰豐樓要了一個小房間,讓人遞了條子去會館請鄧元初。
沒多會兒,小厮回來說,鄧家公子還在醒酒,醒差不過了過來。
結果等謝骛清到了,鄧元初也沒到。
這在她的預料内。
人之際遇,瞬息萬變。
直系和奉系的一場戰争,讓鄧家失了勢。
當初鄧家勢力大時樹敵多,其後倒台,怕惹禍,帶着家财和子女舉家避往天津和上海租界。
鄧元初不肯走,留了下來。
鄧元初最大的幸事就是當初選了外交部,這是一個不依附軍閥各派,隻秉承為國效力的部門。
但因鄧家過去的政敵過多,在幾方博弈下,他被架空成了一個挂虛職的閑人。
對此晉老也是唏噓,又是一個有才學有抱負的年輕人被困在軍閥内鬥裡,畢生所學無法施展,滿心抱負隻是空談。
鄧元初不想一直留在外交部拖累晉老,告病休假後,那張辦公桌便空到了現在。
他獨自搬到了湖廣會館,和一個名坤伶同居了。
那坤伶常和祝先生赴相同的堂會,熟得很,何未才有了方才的一問,想了解鄧元初的近況。
謝骛清來得晚,喝了半碗熬到軟糯的臘八粥。
“難得見你和我吃飯心不在焉。
”他放了白瓷勺。
“本想讓你見個人,”她說,“可惜他不肯來。
” “鄧元初?”兩人一同認識的朋友隻有鄧元初。
“我是要見他,同他談一談日後的打算,沒想到你比我更着急,”謝骛清叫了林骁進來,“給湖廣會館去個電話,讓鄧元初到廣德樓見我。
” 林骁應了。
“你這麼兇,他更不敢來了。
”她埋怨。
謝骛清将白手巾拿起,擦了擦手:“他在保定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我教的,若我叫不動他,他就是抱着不再穿軍裝的打算,日後也不會再見了。
” 見何未擔心,謝骛清放下手巾,輕聲說:“他會來的。
” 廣德樓就在附近,車程短。
何未和他坐在車後排,見到夜色下的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