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完婚(2)
關燈
小
中
大
皇姑祖母果真應了李隆基的奏請。
太初宮的雁塔,本是陛下藏書誦經所用,如今都已搬空為義淨大師所用。
說是抄經,其實因為義淨大師譯經的速度較慢,又要帶着衆弟子翻查大量經典,傳到我手中譯好的經卷極少,大多時候是清閑的。
我常在塔三層獨自坐着,隻有偶爾看不懂一些經文時,才上到七層與義淨大師請教,連帶着閑說上兩句。
大師經二十五年,遊曆了三十多國,自然見識甚廣,每每聽到興起時才被幾個弟子提醒,匆匆告辭。
這一日,我又拿着新翻好的經卷上了七樓。
木窗半敞着,臨窗的木桌上,攤開了數本梵文經卷,還有早已涼透的茶,大師垂着眼眸正在休息,我曉得自己來的不是時,正要悄然離開時,他卻睜了眼,道:“縣主請吧。
” 我忙走過去,草草将不懂的經文問了,正要告辭時,卻掃見桌上他随手寫下的經文,竟有熟悉的句子,不禁細看了眼,果真是那句‘不怕念起,唯恐覺遲’。
我猶豫了下,低聲道:“大師,可否為永安講解下此句?” 義淨大師淺笑看我,道:“縣主見過此句。
”我點點頭,靜等着他。
他端起冷茶,輕抿了一口,道:“此念指的是妄念,說得易懂些,便是凡夫易起妄念,但若随妄念而行,始終不能覺察,隻會永在輪回之間徘徊不得出路。
常以告誡世人,不怕起念,但要極早察覺滅念,才是正途。
” 我道了聲謝,匆匆自門而出,一路沿着木階而下,腦中不停想着此句。
他将此情比作妄念,深知此情是妄求,是禍事,卻仍留下了後半句。
我走入三層房内,透過敞開的木窗看着太初宮中的亭台樓閣,一時感動,一時又是酸楚,呆站了許久。
----------------------------------------------------------- 完婚日,是我初次踏入東宮的日子。
太子的幾位郡王早年出閣,各有府邸,卻因如今被禁足而長居東宮,隻能自太初宮外走個過場,傧相迎親,新娘接到宮中算是入了門。
一切婚事皆按皇室例,那一夜,整個太初宮遍地紅燭,徹夜不息,照得夜空如晚霞披挂,華美非凡。
東宮的亭台樓閣,亦是金紅長燭,喜紅宮燈,亮如白晝。
兩儀殿中數十桌賓客,衆人皆是盛裝出席。
我這桌本是武家縣主,婉兒卻特坐了來陪我,身側的人紛紛低聲議論着,不時還瞟向我,我隻能佯裝不知,捧着茶杯與婉兒閑話。
婉兒輕捏了下我的手,道:“你先被賜的婚,卻是側室先進的門,宮中人的議論可不是那麼好聽的。
”我無奈,道:“不用你說,我也猜的到,必是臨淄郡王不滿意與武家的婚事,借口先娶了王氏入門,獨寵在先。
”婉兒輕聳肩,亦是無奈一笑。
我盯着茶杯,說不上是喜是悲,竟有在這紅喜中置身事外的感覺。
忽然,衆人紛紛起身,向中庭望去。
我心中一空,猜想到是誰,正不願起身時,卻被婉兒一把攥住腕子,将我硬拉了起來:“若不看,倒真會落人話柄了。
” 我耳中是她的話,眼卻再也挪不開,隻怔怔看着中庭身穿绯紅禮衣的兩人。
從未穿過紅衣的他們,一個是皎如明月奪人眼,一個是漂亮的雌雄莫辯晃人目,在衆人的恭賀聲中都帶着淺笑,不停地颔首回應着。
衆人自宮門處一直圍到前廳,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我擠在衆人身後,不時回應着身側人熱絡的寒暄和異樣的眼神,卻露不出一個笑臉,看到他們眼中,卻是另一種味道。
在今日前,我從不敢在衆人面前看他,唯恐落了把柄。
而今日卻也不敢看他,紅色的氈褥自宮門一直鋪到殿門,他親自走到喜車前,向着下車的人伸出了手,那細白小巧的手就被他輕握在手心,一路踏着氈褥走到殿中,绯紅禮衣和青綠禮衣,相得益彰。
我輕攥着拳,腦中不停閃現過去幾年,那少得可憐的每一刻相處,身上又冷又熱的,不停冒着虛汗。
婉兒攥着我的手腕,看了我數次,卻沒有說一句話。
一道道俗禮,在通贊一聲聲的話中進行着。
坐上太子李旦頻頻颔首,面帶平和的笑,李成器亦是微微笑着,眼眸深的望不到底。
最後那一拜,他就面對着我這處,看着元氏向他盈盈拜下,廣袖及地極盡禮數,
太初宮的雁塔,本是陛下藏書誦經所用,如今都已搬空為義淨大師所用。
說是抄經,其實因為義淨大師譯經的速度較慢,又要帶着衆弟子翻查大量經典,傳到我手中譯好的經卷極少,大多時候是清閑的。
我常在塔三層獨自坐着,隻有偶爾看不懂一些經文時,才上到七層與義淨大師請教,連帶着閑說上兩句。
大師經二十五年,遊曆了三十多國,自然見識甚廣,每每聽到興起時才被幾個弟子提醒,匆匆告辭。
這一日,我又拿着新翻好的經卷上了七樓。
木窗半敞着,臨窗的木桌上,攤開了數本梵文經卷,還有早已涼透的茶,大師垂着眼眸正在休息,我曉得自己來的不是時,正要悄然離開時,他卻睜了眼,道:“縣主請吧。
” 我忙走過去,草草将不懂的經文問了,正要告辭時,卻掃見桌上他随手寫下的經文,竟有熟悉的句子,不禁細看了眼,果真是那句‘不怕念起,唯恐覺遲’。
我猶豫了下,低聲道:“大師,可否為永安講解下此句?” 義淨大師淺笑看我,道:“縣主見過此句。
”我點點頭,靜等着他。
他端起冷茶,輕抿了一口,道:“此念指的是妄念,說得易懂些,便是凡夫易起妄念,但若随妄念而行,始終不能覺察,隻會永在輪回之間徘徊不得出路。
常以告誡世人,不怕起念,但要極早察覺滅念,才是正途。
” 我道了聲謝,匆匆自門而出,一路沿着木階而下,腦中不停想着此句。
他将此情比作妄念,深知此情是妄求,是禍事,卻仍留下了後半句。
我走入三層房内,透過敞開的木窗看着太初宮中的亭台樓閣,一時感動,一時又是酸楚,呆站了許久。
----------------------------------------------------------- 完婚日,是我初次踏入東宮的日子。
太子的幾位郡王早年出閣,各有府邸,卻因如今被禁足而長居東宮,隻能自太初宮外走個過場,傧相迎親,新娘接到宮中算是入了門。
一切婚事皆按皇室例,那一夜,整個太初宮遍地紅燭,徹夜不息,照得夜空如晚霞披挂,華美非凡。
東宮的亭台樓閣,亦是金紅長燭,喜紅宮燈,亮如白晝。
兩儀殿中數十桌賓客,衆人皆是盛裝出席。
我這桌本是武家縣主,婉兒卻特坐了來陪我,身側的人紛紛低聲議論着,不時還瞟向我,我隻能佯裝不知,捧着茶杯與婉兒閑話。
婉兒輕捏了下我的手,道:“你先被賜的婚,卻是側室先進的門,宮中人的議論可不是那麼好聽的。
”我無奈,道:“不用你說,我也猜的到,必是臨淄郡王不滿意與武家的婚事,借口先娶了王氏入門,獨寵在先。
”婉兒輕聳肩,亦是無奈一笑。
我盯着茶杯,說不上是喜是悲,竟有在這紅喜中置身事外的感覺。
忽然,衆人紛紛起身,向中庭望去。
我心中一空,猜想到是誰,正不願起身時,卻被婉兒一把攥住腕子,将我硬拉了起來:“若不看,倒真會落人話柄了。
” 我耳中是她的話,眼卻再也挪不開,隻怔怔看着中庭身穿绯紅禮衣的兩人。
從未穿過紅衣的他們,一個是皎如明月奪人眼,一個是漂亮的雌雄莫辯晃人目,在衆人的恭賀聲中都帶着淺笑,不停地颔首回應着。
衆人自宮門處一直圍到前廳,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我擠在衆人身後,不時回應着身側人熱絡的寒暄和異樣的眼神,卻露不出一個笑臉,看到他們眼中,卻是另一種味道。
在今日前,我從不敢在衆人面前看他,唯恐落了把柄。
而今日卻也不敢看他,紅色的氈褥自宮門一直鋪到殿門,他親自走到喜車前,向着下車的人伸出了手,那細白小巧的手就被他輕握在手心,一路踏着氈褥走到殿中,绯紅禮衣和青綠禮衣,相得益彰。
我輕攥着拳,腦中不停閃現過去幾年,那少得可憐的每一刻相處,身上又冷又熱的,不停冒着虛汗。
婉兒攥着我的手腕,看了我數次,卻沒有說一句話。
一道道俗禮,在通贊一聲聲的話中進行着。
坐上太子李旦頻頻颔首,面帶平和的笑,李成器亦是微微笑着,眼眸深的望不到底。
最後那一拜,他就面對着我這處,看着元氏向他盈盈拜下,廣袖及地極盡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