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完婚(1)
關燈
小
中
大
婉兒抿唇笑了片刻,才接着道:“永安縣主的字,奴婢也不曉得如何評了。
”陛下不以為意,道:“但說無妨。
” 婉兒點頭,掃了我一眼才繼續道:“縣主的字,有歐陽詢的神韻,卻更多似一個人的風骨,可算是集兩者所長。
不過奴婢倒以為,若要更進一層,不如選其一而行,或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水車的聲響,夾雜着夏日蟬鳴,聽在我耳中,盡是雜亂。
婉兒有意隐去李成器的名字,可皇姑祖母又怎會看不出? 皇姑祖母微微笑着,看我道:“婉兒說得對,永安,你是何時起習成器的字的?”我忙回道:“幼時習太宗皇帝筆法時,先生就曾誇過永平郡王最得真傳,前幾年見了永平郡王便讨了幾張臨摹,”我恭敬看了一眼李成器,笑道,“不過是皮毛,哪裡有上官姑娘所說的風骨。
” 皇姑祖母自婉兒手中抽出紙,對李成器道:“成器,朕為你尋了個好學生,不知你可願傾囊而授?”她将手中紙遞給李成器,李成器躬身接過,看了兩眼,才微微一笑,道:“孫兒隻怕教了徒弟,會餓死師傅。
” 皇姑祖母,道:“永安既是李家的媳婦,就不要學歐陽家字了,”言罷,又着看向我,道,“永安,還不快拜師?” 我愣了下,忙走上前兩步,對李成器躬身道:“還請郡王不要嫌棄永安愚笨。
”李成器笑看我,道:“縣主言重了,本王定當傾囊相授。
”他伸手将我扶起,我擡眼看他,忙又避了開。
衆人随着皇姑祖母又閑聊了片刻,沈南蓼請安入内,例行把脈。
婉兒便帶着我們退出了涼亭,一路說笑着将我送回了宮中。
----------------------------------------------------------------------- 封禅的日子臨近,皇姑祖母的心神越發清朗。
每每伴駕時,我總被問起是否去永平郡王處請教,尋了幾次借口再無話可說,隻能挑了一日午後,去了李成器的書房。
既然是皇姑祖母開了口,總要有個交待才好。
入門時,李成義正在裡處議事,見我後神色隐晦,草草說了兩句就離開了書房。
李成器淡淡看了我一眼,竟親自挽袖研磨,道:“你若再不來,我隻能遣人去請了。
”我聽他這話坦然,真像是拿了師傅的身份,一時不知如何答話,隻能讪讪一笑,走到了桌邊。
他自架上挑了筆,沾了濃墨,又将筆括幹些,遞給我道:“寫幾個字我看看。
” 我接過筆,剛要寫就停了下來,竟有些不好意思。
那日是礙于衆人的面,不敢以慣用的來寫,今日獨有我和他兩個,我卻再不能以歐陽詢的筆法掩飾,可若真落了筆……我看他閑适地笑着,在一側自倒了杯茶握在手中,更有些不自在,隻能随意在紙上寫了句詞。
他握着杯,低頭看我的字,靜默了會兒,才忽而笑道:“筆法娴熟,點畫圓潤,結構梢整,的确好字。
”我本是不好意思,聽他話音中打趣更濃,不禁斜睨他道:“郡王這是在誇贊自己嗎?”這一句詞,不敢說有九成相似,卻也七八分如他了。
他放了茶杯,走到我身後,握住了我持筆的手,左手撐在桌子邊沿,将我環在了胸前。
我一動也不敢動,隻覺得他右手微用力,就引着我在紙上寫了個字:“若日後本王不在,隻有你能假冒我的字調遣兵士,記住它。
” 他的呼吸聲就在耳邊,酥麻溫熱,我緊盯着那個字,想着他的話,深深記在了心裡。
昨日的事仍在腦中,婉兒的話也依舊清晰可聞。
我想起那一旨賜婚,低聲道:“元氏的字頗得皇祖母贊譽,恭喜郡王。
”他淡淡地嗯了一聲,道:“她得北魏元氏真傳,兒時又有章懷太子的點撥,的确在筆法上勝于尋常人。
” 心底微涼,我沒有說話,由他引着又寫了幾十個字,竟湊成了首整詩。
夏日将盡,秋暑卻極盛,我被他握着的那隻手隐隐冒汗,他的手心卻始終冰涼着。
我雖有些心不在焉,仍注意到此中蹊跷,想了想,道:“幾年前雪地跪了一夜,郡王所受的寒氣可都清了?”他沒有停筆,邊寫邊道:“那一夜雖寒氣入脈,卻并沒有什麼大礙。
” 我攥着筆,強停了下來,側頭看他,道:“那為何暑氣正盛時,手卻一直是冰涼的?”他眼中笑意未減,看着我,道:“那年在天牢内住了幾天,又受了刑,總會有些舊疾留下來。
”我聽他說起那年,心頭抽痛着,低聲道:“我一直沒敢問你,來俊臣到底用了什麼刑?” 那日,縱隔着衣衫也能摸到深淺的傷痕,竟沒有一處是完好的。
可我卻不敢深想,來
”陛下不以為意,道:“但說無妨。
” 婉兒點頭,掃了我一眼才繼續道:“縣主的字,有歐陽詢的神韻,卻更多似一個人的風骨,可算是集兩者所長。
不過奴婢倒以為,若要更進一層,不如選其一而行,或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水車的聲響,夾雜着夏日蟬鳴,聽在我耳中,盡是雜亂。
婉兒有意隐去李成器的名字,可皇姑祖母又怎會看不出? 皇姑祖母微微笑着,看我道:“婉兒說得對,永安,你是何時起習成器的字的?”我忙回道:“幼時習太宗皇帝筆法時,先生就曾誇過永平郡王最得真傳,前幾年見了永平郡王便讨了幾張臨摹,”我恭敬看了一眼李成器,笑道,“不過是皮毛,哪裡有上官姑娘所說的風骨。
” 皇姑祖母自婉兒手中抽出紙,對李成器道:“成器,朕為你尋了個好學生,不知你可願傾囊而授?”她将手中紙遞給李成器,李成器躬身接過,看了兩眼,才微微一笑,道:“孫兒隻怕教了徒弟,會餓死師傅。
” 皇姑祖母,道:“永安既是李家的媳婦,就不要學歐陽家字了,”言罷,又着看向我,道,“永安,還不快拜師?” 我愣了下,忙走上前兩步,對李成器躬身道:“還請郡王不要嫌棄永安愚笨。
”李成器笑看我,道:“縣主言重了,本王定當傾囊相授。
”他伸手将我扶起,我擡眼看他,忙又避了開。
衆人随着皇姑祖母又閑聊了片刻,沈南蓼請安入内,例行把脈。
婉兒便帶着我們退出了涼亭,一路說笑着将我送回了宮中。
----------------------------------------------------------------------- 封禅的日子臨近,皇姑祖母的心神越發清朗。
每每伴駕時,我總被問起是否去永平郡王處請教,尋了幾次借口再無話可說,隻能挑了一日午後,去了李成器的書房。
既然是皇姑祖母開了口,總要有個交待才好。
入門時,李成義正在裡處議事,見我後神色隐晦,草草說了兩句就離開了書房。
李成器淡淡看了我一眼,竟親自挽袖研磨,道:“你若再不來,我隻能遣人去請了。
”我聽他這話坦然,真像是拿了師傅的身份,一時不知如何答話,隻能讪讪一笑,走到了桌邊。
他自架上挑了筆,沾了濃墨,又将筆括幹些,遞給我道:“寫幾個字我看看。
” 我接過筆,剛要寫就停了下來,竟有些不好意思。
那日是礙于衆人的面,不敢以慣用的來寫,今日獨有我和他兩個,我卻再不能以歐陽詢的筆法掩飾,可若真落了筆……我看他閑适地笑着,在一側自倒了杯茶握在手中,更有些不自在,隻能随意在紙上寫了句詞。
他握着杯,低頭看我的字,靜默了會兒,才忽而笑道:“筆法娴熟,點畫圓潤,結構梢整,的确好字。
”我本是不好意思,聽他話音中打趣更濃,不禁斜睨他道:“郡王這是在誇贊自己嗎?”這一句詞,不敢說有九成相似,卻也七八分如他了。
他放了茶杯,走到我身後,握住了我持筆的手,左手撐在桌子邊沿,将我環在了胸前。
我一動也不敢動,隻覺得他右手微用力,就引着我在紙上寫了個字:“若日後本王不在,隻有你能假冒我的字調遣兵士,記住它。
” 他的呼吸聲就在耳邊,酥麻溫熱,我緊盯着那個字,想着他的話,深深記在了心裡。
昨日的事仍在腦中,婉兒的話也依舊清晰可聞。
我想起那一旨賜婚,低聲道:“元氏的字頗得皇祖母贊譽,恭喜郡王。
”他淡淡地嗯了一聲,道:“她得北魏元氏真傳,兒時又有章懷太子的點撥,的确在筆法上勝于尋常人。
” 心底微涼,我沒有說話,由他引着又寫了幾十個字,竟湊成了首整詩。
夏日将盡,秋暑卻極盛,我被他握着的那隻手隐隐冒汗,他的手心卻始終冰涼着。
我雖有些心不在焉,仍注意到此中蹊跷,想了想,道:“幾年前雪地跪了一夜,郡王所受的寒氣可都清了?”他沒有停筆,邊寫邊道:“那一夜雖寒氣入脈,卻并沒有什麼大礙。
” 我攥着筆,強停了下來,側頭看他,道:“那為何暑氣正盛時,手卻一直是冰涼的?”他眼中笑意未減,看着我,道:“那年在天牢内住了幾天,又受了刑,總會有些舊疾留下來。
”我聽他說起那年,心頭抽痛着,低聲道:“我一直沒敢問你,來俊臣到底用了什麼刑?” 那日,縱隔着衣衫也能摸到深淺的傷痕,竟沒有一處是完好的。
可我卻不敢深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