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北魏元氏(2)

關燈
我正是怔忡着,卻聽見亭外幾聲輕笑。

     暖日中,一個身穿着胡服軟靴的少女,眉眼帶笑,容貌秀雅,卻又有幾分男兒英氣。

    她正是仔細打量着我,見我看她也不扭捏,即刻上前行禮道:“王寰見過縣主。

    ”我聽這名字才明白過來,心中的不快散了幾分,側頭看了一眼李隆基,才笑對她道:“快起來吧,這處沒有什麼人,不必如此拘謹。

    ” 她直起身,笑吟吟看李隆基,道:“郡王的話,王寰都聽到了。

    ” “聽到也好,免得本王日後再費口舌。

    ”李隆基敲了敲棋盤,示意我再陪一局。

    我瞪了他一眼,剛才的話算白說了,這小郡王依舊我行我素,将王家人不放在眼裡。

     王寰倒不以為意,隻點頭道:“陛下吩咐我來見見郡王,沒想到還見到了姐姐,果真如上官姑娘所說,郡王與姐姐是自幼相識,感情極好,”她說得平和,道,“如今看也看完了,郡王請繼續弈棋,王寰告退了。

    ” 李隆基捏着枚黑子,連頭也不擡。

    我在桌下踢了他一腳,他詫異看我,見我緊盯他不肯罷休,隻得無奈去看王寰,道:“下去吧。

    ” 王寰行禮告退後,我才捏起個白子,道:“剛才還覺得你想得深,如今見了人卻又忘了?”他落子,道:“雖是個朝不保夕的郡王,卻也還是郡王。

    ”我跟着落了一字,沒再說什麼。

     ----------------------------------------------------- 晚膳後,我撿了本棋譜翻看。

     這數月來,我心思煩亂又無處可去,隻能和李隆基日日弈棋,卻總是落敗收場。

    起初還不放在心上,可這日日輸終是激起了三分脾氣,便養成了習慣,白日弈棋晚間習譜,也算是打發了時間。

     宜喜換了熱茶,見我如此認真,猶豫了下才道:“縣主怎麼就不見生氣?”我放了棋譜看她,道:“氣什麼?”宜喜悶悶道:“宮中人都在說,如今縣主尚未完婚,陛下就又為臨淄郡王賜了門親事,還是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日後必有好戲看了。

    ” 我哭笑不得看她,道:“武家正室與王家側室的好戲?”她點點頭,道:“雖那個王家女是側室,但卻聽說是将門之女——”我打斷她,道:“好了,别聽宮内人亂說,這些皇孫哪個日後不是姬妾成群的。

    ” 宜喜悶看我,隻能自我安慰,道:“也是,永平郡王是嫡長子,日後就是陛下,後宮必有上千佳麗。

    臨淄郡王與他比起來,算是好不少了。

    ”她低聲念叨着,将冷茶端了下去。

     我盯着書上的棋譜,早已沒了細看的心思。

    那日他賜婚時,那如蝕骨般的劇痛從未消退,不過是一個正妃,我便已如此,倘若真有幸登上帝位…… “縣主,”宜喜忽然入内,道,“元縣主在房外。

    ” 我一時有些猶豫,過了會兒才吩咐她帶人進來,坐直了身子放了棋譜。

    元月入内時,仍舊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起身道:“縣主多日避而不見,終是讓元月等到了。

    ”我苦笑看她,道:“坐吧。

    ” 她靜坐下,待宜喜退出,才道:“今日我來,隻想說一些舊事。

    ”我看她,道:“有關你和永平郡王的?”當初在我賜婚時,是她親送來李成器的紙箋,這其中關系明顯,隻是究竟有多深,我卻猜不透。

     她點點頭,道:“話有些長,我盡量簡短說,”她似是回想起往事,略有些出神,過了會兒才道,“我初入宮時,郡王常在章懷太子身側讀書,而我因為母親的緣故,也經常在東宮陪讀。

    那時的郡王極聰明,别人尚讀不懂的他便已能批注,所以太子對他的喜愛漸漸超過了自己的親兒子。

    那時太子經常笑着對我說,待我長大了,就讓我做他的妃子,太子還說,北魏元氏不比五姓七族,唯有嫁給李家人才能免去消亡的命運。

    ” 我靜聽着她的回憶,看着她眼中的流光溢彩,漸已了然,她的情怕早已深種。

     她笑中漸夾了苦,繼續道:“後來太子因謀逆罪被流放,我和母親也被送入了掖庭,自此再沒有見過郡王。

    直到他被冊封太子那年,母親已在掖庭病故,我被他尋了機會放到了宜都身旁。

    這些年,我看着他被廢,屢遭誣陷,卻仍舉步維艱地護着自己幾個弟妹,縱是心痛卻毫無他法。

    我本以為他放我到宜都身側,必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幫到他,可我在陛下身側五年來,他從未向我要求過任何,除了兩件事。

    ” 我隐隐猜到什麼,心中紛亂着,緊盯着她沒有說話,隻等她繼續說。

     她與我對視片刻,才輕聲道:“第一件,是在鳳陽門處藏身,以防縣主不測。

    第二件,是為縣主帶那張紙箋。

    ” ※※※※※※※※※※※※※※※※※※※※ 啊啊啊啊,這兩天看黎明之前==好好看……力薦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