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明堂變(2)

關燈
行:“皇祖母欲三月至嵩山三陽宮小住,遣本王與梁王細商。

    ”武三思點頭,道:“本王正要擇日約郡王,不如今日先拟定随行官員,郡王意下如何?”李成器微微笑道:“正有此意。

    ” 武三思忽而看向我父王,道:“恒安王不如一道同行?”父王似是有猶豫,終還是颔首,道:“好。

    ” 父王并未讓我先行離開,我也隻能随着他們幾個一路而行。

    我盯着腳下石磚的刻畫,聽着他們熱絡的言語,想不透他是何時能與武三思如此投緣,看着竟大有忘年的交情。

    約莫走了會兒,至登春閣前,早有十數個内侍宮婢候着,見我們忙躬身行禮。

     他們議的是三陽宮之行,我尋了個借口沒有随着進去,隻在閣旁的水邊獨坐着。

    因是入殿觐見,沒有帶貼身的宮婢,那些宮内的都小心謹慎地在不遠處立着,既不敢走近也不敢遠離,倒也安靜。

     二月初,水面還有些薄冰浮着,透着絲絲寒氣。

     我用腳尖踢下去一塊碎石,薄冰被砸了個窟窿,咕咚一聲,石頭沉了下去。

    随着那石頭沉沒,心底的涼意已越發濃烈。

     諸位叔父中,武承嗣和武三思最為讨好皇姑祖母,自武承嗣失寵後,武三思這幾年不停在各地修建行宮,越來越得了皇姑祖母的歡心。

    而這三陽宮就是叔父親為皇姑祖母所建,頗得聖贊。

    此時叔父正是順風順水時,絕不該與太子一脈如此融洽。

     “坐一會兒就進去吧,湖邊寒氣太重。

    ”我聽見這聲音,吓了一跳,竟沒敢回頭。

     李成器走近兩步,立在我身旁,盯着湖面沒有再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我才收了心思,站起身走到他身旁,道:“不是在議三陽宮之行嗎?怎麼忽然出來了?”他側頭看我,溫聲道:“若要議三陽宮,何必急在這一時半刻。

    我是想見見你,才特意尋了這個借口。

    ”他說的坦然,我倒不知道拿什麼話接了。

     我想了想,總壓不下心中的疑問,索性認真看他,道:“我有些事想不明白。

    ”他點頭,道:“問吧。

    ”我低聲道:“你和我叔父這麼親近,不怕引火上身?”他搖頭,道:“有些禍,既躲不開,就無需再躲了。

    ” 我琢磨了會兒,道:“周國公如今已失了寵,我這個叔父已是武家最有聲勢的人了,他若有心——”我看他,沒再繼續。

     他笑着看我,道:“他若有心,就更不能将我如何。

    周國公是武氏嫡族,内有來俊臣等人相助,外有朝中大權在握,卻還是犯了皇祖母的猜忌。

    梁王深知此中尺度,所以才一味向李家示好,以此化解皇祖母的忌憚之心。

    ” 他邊說着,閣中不時傳來叔父的笑聲,似是和父王聊得極歡快。

     我被他幾句話點透,心頭迷霧豁然開朗。

    叔父武三思眼看着自己堂兄從盛極走到落魄,又怎會重蹈覆轍?可是,相較于武承嗣的張揚,頻頻示好的叔父更讓人覺得不安。

     我心中忐忑,繞到他身前,緊盯着他的眼睛,他卻似笑非笑地看着我,道:“怎麼這麼看我?”我看着他溫柔的目光,心中的不安漸被化開,隻笑道:“沒什麼,隻是忽然想明白了。

    ”他笑着歎道:“我倒甯可你不明白。

    ” 他說完,伸手撫了下我的臉,道:“你是武家的縣主,有些事站得遠些才好。

    ”我心中一沉,猶豫了一下,才道:“如果有一日,我為了武家求你,你可會答應?” 因為叔父的陷害,先是失去母妃,後又險些喪命,他與武家暗中早已勢同水火。

    即便能放下之前的種種,那之後的呢?隻要皇姑祖母在的一日,一切隻會越走越糟,絕不會有好轉的一日。

    我早已不敢想象這一場争鬥的結果,武家得天下,那麼李姓皇室必然會被趕盡殺絕,李家得天下,武姓諸王又怎會有存活的機會。

     他沒有回答,隻溫柔地看着我。

     我也回視着他,随着這沉默,剛才那一刻的放松盡數消退。

    想着那必然有一脈消亡的結局,心中早已滿是悲傷。

    他在生死邊緣之時,我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隻眼看着一切發生。

    可若是日後當父王陷入死局時,我難道也隻能眼看着,什麼也不做嗎? 相對着靜了片刻,我終于軟下了心,不想再繼續這難堪的話題。

     他卻忽然溫聲道:“我會。

    ” ※※※※※※※※※※※※※※※※※※※※ 米人咩?米人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