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明堂變(2)

關燈
酒樓内亦是混亂成一片,衆人均已起身擠向窗口,看着明堂方向議論紛紛。

     我被李隆基護在身前,靠着窗口,他低聲喃喃了一句,道:“這回真出事了。

    ”我隻下意識向前靠着避開他,幾乎探出了半個身子,卻又被他一把拉了回來:“看熱鬧不是這麼看的,小心掉下去,不摔死也被人踩個半死。

    ”他說完,将我拉到了身後。

     此時,張九齡卻端着杯茶,正對李成器笑道:“算是讓我不幸言中了,今夜才是大熱鬧,比昨夜什麼血佛要有看頭。

    ”李成器搖頭一笑,沒接話。

     聽這幾句話,我才曉得他們說的是什麼。

    昨夜薛懷義擺出大陣勢為陛下賀佳節,卻被一笑置之,莫非他真的争寵到如此地步?不惜火燒明堂引起注意?我看了李成器一眼,他微微笑着,看明堂的方向沉思着,并未留意到我。

     這一事該與他們幾兄弟沒有牽扯才好。

    兩年前那接二連三的事,如今想起仍是心有餘悸,仿佛太初宮中,洛陽城中發生任何事都能與他們扯上關系,稍有不慎就是生死大事。

     我正想着出神,他忽而看向我,在紛亂吵鬧的聲音中,皎如明月般翩然立于衆人之中,一如狄仁傑拜相宴席上的初相識。

     我正想走過去,卻被李隆基回身拉住了手:“别亂走。

    ” ----------------------------------- 二月初一,我依例随父王入宮問安。

     皇姑祖母靠在塌上,似乎神色極疲倦,身側婉兒正低頭說着重修明堂的工程,她細細聽了會兒,才擡頭對我道:“這兩年有幾個公主嫁出宮,宮裡就不大熱鬧了,你父王身子若好些了,就回宮陪朕吧。

    ” 我忙應了是。

     皇姑祖母又淡淡掃了一眼叔父武三思,道:“承嗣這一年都不大進宮了,身子還是不好嗎?”武三思忙道:“周國公去年九月自馬上不慎摔下來,至今還養在床上。

    ”皇姑祖母似乎并不大關心,隻淡淡嗯了一聲,沒再追問。

     我靜聽着,不禁感歎那個自巅峰走到落魄的叔父。

     他當年距太子位隻有一步,卻因逼得太緊,終是引來了皇姑祖母的不滿和猜忌。

    在被罷了相後,仍仗着自己是皇姑祖母至親的侄兒,計計針對東宮,以至于謀逆案後徹底惹怒了皇姑祖母,如今隻能郁郁府中,連平日觐見都能免則免了。

     當年我随在皇姑祖母身邊時,他日日被召入宮伴駕,連偶有傷寒,皇姑祖母也會遣太醫親自診治。

    而如今落馬摔傷,養了大半年仍不見起色,皇姑祖母卻也不過淡淡應了一聲,再沒有下文。

     如今大明宮中的瓊花如初,那獻花的人卻與帝位再無緣了。

     過了會兒,武三思才忽然道:“侄兒前幾日奏請的事,不知陛下可有主意了?”皇姑祖母笑了一下,看他道:“你那三陽宮自修建好了就空置着,如今急不可待了?” 武三思賠笑道:“侄兒的确急不可待。

    當初怕陛下在太初宮太過無趣,急急催着趕工,如今已完工有半年了,陛下卻依舊沒有去過,侄兒日日想着就寝食難安,深怕陛下不滿意。

    ” 皇姑祖母被他逗得笑了幾聲,道:“不必忐忑了,我已吩咐成器來辦此事,你若有什麼隻管和他商議,待二月曲江賜宴後,就去三陽宮住上一個月,也算是了卻你的心事。

    ”武三思忙接口道:“若是郡王來辦此事,侄兒就放心了。

    ”他言語中的贊譽溢于言表,像是極欣賞永平郡王。

     皇姑祖母笑着看他,道:“成器經驗不足,還需要你多指點。

    ”武三思搖頭,笑道:“陛下這話就錯了,永平郡王雖年紀尚輕,卻行事極穩,在諸位皇孫中也算是拔尖的了。

    ” 我掃了一眼笑意盈盈的叔父,略有些不安。

     皇姑祖母卻笑而不語,似乎因他這話,心情越發好起來。

     待随父王出了大殿,衆人向宮門處而去。

    身側幾位縣主都有說有笑的,唯有我因早年不在武家,後又進了宮,和她們不大相熟。

    倒是叔父們偶問我幾句話,引得她們不住看我。

     我正想着方才殿中的談話時,叔父武三思忽然爽朗一笑,對遠處道:“永平郡王。

    ” 聽這一聲,我才回過神,正見他迎着日光走來,對武三思點頭道:“梁王。

    ”我忙随着幾個縣主躬身行禮, 李成器先後又與幾個叔父寒暄了數句,才與武三思并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