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如意年(1)
關燈
小
中
大
她話沒說完,已是哐當一聲,茶和糕點盡數潑在了來人身上。
我聽了這聲響,忙回頭看,卻正見李成義一臉抑郁地看着自己的袍子,眼下已被水潑了個半濕,又沾了不少粉渣,狼狽的很。
而他身側的人恰背着日光而立,正眼中帶笑地看着我。
我一時間千頭萬緒的,愣了片刻才上前兩步行禮道:“永平郡王、衡陽郡王。
” 李成器颔首,道:“起來吧。
” 我起身時,李成義正開了口,道:“你也起來吧。
”宜平性子本就軟,如今早已紅透了臉,起身傻站在一側沒了主意,竟連賠罪的話都忘記說了。
我忙道:“快去尋塊幹淨的濕巾,給郡王擦幹淨,再端些熱茶來。
”宜平聽這話立刻轉身跑走,卻又在走了七八步時跑了回來,又對着李成義一拜,撿起托盤跑了。
我忙将他兩個讓到書房裡,待落了座才道:“兩位郡王怎麼來了?” 李成義低頭彈了彈衣裳,道:“陛下見恒安王病了半月,着我二人來探看。
”我點點頭,他又道:“難得上元燈節能出宮,順路也可賞玩一番。
”我又點點,笑道:“或是後一個,才是郡王想要出來的原因吧?” 李成義蹙眉,道:“縣主猜錯了,第三個原因是我想避開仙蕙。
” 這話三分真七分假,我卻不禁笑出了聲,這一個多月,也不知仙蕙怎麼折騰他了,竟然讓他借機躲到了宮外。
李成器始終沒有說話,隻在我這一笑後,才搖頭,道:“隆基染了風寒躲不過,此時正在宮裡陪着仙蕙。
”我看了他一眼,又忙避了開,道:“一物降一物,以臨淄郡王的性子,說不定能降住她。
” 此時,宜平已端了茶上來,用濕巾替李成義擦着袍子。
我起身,将茶端給李成器,道:“郡王已見過我父王了?”李成器接了茶杯,道:“已看過了,恒安王聽我二人說要去賞燈,便囑咐讓你一道去看看。
”我“嗯”了一聲,道:“我沒有什麼親近的兄弟姐妹,正愁無人同去。
” 李成義擡頭,道:“此話錯了,我和大哥不正是你哥哥,日後在宮中還是要時常見的。
”我聽他這話,忙又端了杯茶遞給他,道:“倒也是,你們回了宮,日後也熱鬧了。
” 我們對坐着,有一搭沒一搭說着話,待日頭漸落了,才起身出了門。
因平日宵禁,上元燈節更是熱鬧非常。
街上熱頭攢動,衣香鬓影,遠望去上千宮燈高挑枝頭,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落梅如雪佳人笑。
我和宜平都從未賞過宮外的燈,早看得樂不思蜀,李成器和李成義卻極為小心,一個不停護着我們走,一個則有意緩下腳步,免得我們被人流沖散。
可即便如此,才不過一會兒,就獨剩了我和李成器,那兩個不知被擠到了哪裡。
我正有些着急時,李成器卻将我帶到了一個攤位前。
這攤位在街頭,因擺賣的東西都是書,在燈節上自然沒什麼人留意,他卻蹲下身,一邊翻看着一邊和攤主說着話,攤主挑了一本遞給他,他神色平淡地接過,認真細看。
我不解看他,細看他手中的書卷是《金剛經》,并非什麼奇缺的,正要收回視線去看人群找人時,卻見他翻過了一頁,正夾着一張紙箋,并非是書卷上字,而是極細密的蠅頭小楷。
他靜看着那字條,漸蹙了眉,旋即又舒展開。
我立在一側看着,心中忐忑漸盛,隻下意識将身子挪了一挪,佯裝挑書,将他半遮住。
他似乎察覺到我的變化,微擡頭看了我一眼,又低頭看了幾眼才将那紙條收在了手裡。
他站起身,雖揚着嘴角,眼中卻沒有半分笑意:“送你盞燈,可好?”我點點頭,跟着他走過幾家攤位,凡是路過書攤,他必要蹲下身子看一會兒。
待走了半條街,才随便挑了一盞荷花燈給我,他付了錢提着燈帶我走在人潮外出,随手将字條燃成了灰燼,鮮紅的火舌在他手中轉瞬熄滅,我不禁吓了一跳,脫口道:“你這樣不怕人看到?” 他将燈遞到我手中,道:“沒了物證,即便看到也無妨了。
” 我提着那燈,随他沉默走着,心中七上八下。
既然他不避諱我,我就是問了又如何?念及至此,我略停了腳步,輕聲道:“此事,可與你的安危有關系?”那字條上寫的是什麼我并不關心,但能讓他冒風險來取的,怕是極要緊的事。
他靜看着我沒答話,過了一會兒,才漸自眼中泛出了些許暖意,輕搖頭道:“此事與我無關,是來俊臣要陷狄仁傑謀逆之罪。
”我驚了一下,險些掉了燈,好在被他握住了提燈的手:“小心些。
”我張了口正要再問,他卻已松開了手。
“大哥。
” 李成義終于尋了來,身側跟着局促不安的宜平。
他撥開人群走到我們身邊,低頭看了一眼那燈,笑眯眯道:“大哥何時有這讨人歡心的心思了?” 我被他這一說,窘得不知如何是好,隻瞪了他一眼。
李成器搖頭,笑看他道:“出宮時隆基特意說過,要送永安縣主一盞燈。
”李成義啊了一聲,道:“你不說我都忘了,隆基是說過。
” ※※※※※※※※※※※※※※※※※※※※ 當初聽武則天貶牡丹仙子的傳說,某桃就在想,這或許是一樁政鬥陰謀,卻埋在了傳說裡。
借着濃香,嘿嘿,咱把這陰謀還原了……
我聽了這聲響,忙回頭看,卻正見李成義一臉抑郁地看着自己的袍子,眼下已被水潑了個半濕,又沾了不少粉渣,狼狽的很。
而他身側的人恰背着日光而立,正眼中帶笑地看着我。
我一時間千頭萬緒的,愣了片刻才上前兩步行禮道:“永平郡王、衡陽郡王。
” 李成器颔首,道:“起來吧。
” 我起身時,李成義正開了口,道:“你也起來吧。
”宜平性子本就軟,如今早已紅透了臉,起身傻站在一側沒了主意,竟連賠罪的話都忘記說了。
我忙道:“快去尋塊幹淨的濕巾,給郡王擦幹淨,再端些熱茶來。
”宜平聽這話立刻轉身跑走,卻又在走了七八步時跑了回來,又對着李成義一拜,撿起托盤跑了。
我忙将他兩個讓到書房裡,待落了座才道:“兩位郡王怎麼來了?” 李成義低頭彈了彈衣裳,道:“陛下見恒安王病了半月,着我二人來探看。
”我點點頭,他又道:“難得上元燈節能出宮,順路也可賞玩一番。
”我又點點,笑道:“或是後一個,才是郡王想要出來的原因吧?” 李成義蹙眉,道:“縣主猜錯了,第三個原因是我想避開仙蕙。
” 這話三分真七分假,我卻不禁笑出了聲,這一個多月,也不知仙蕙怎麼折騰他了,竟然讓他借機躲到了宮外。
李成器始終沒有說話,隻在我這一笑後,才搖頭,道:“隆基染了風寒躲不過,此時正在宮裡陪着仙蕙。
”我看了他一眼,又忙避了開,道:“一物降一物,以臨淄郡王的性子,說不定能降住她。
” 此時,宜平已端了茶上來,用濕巾替李成義擦着袍子。
我起身,将茶端給李成器,道:“郡王已見過我父王了?”李成器接了茶杯,道:“已看過了,恒安王聽我二人說要去賞燈,便囑咐讓你一道去看看。
”我“嗯”了一聲,道:“我沒有什麼親近的兄弟姐妹,正愁無人同去。
” 李成義擡頭,道:“此話錯了,我和大哥不正是你哥哥,日後在宮中還是要時常見的。
”我聽他這話,忙又端了杯茶遞給他,道:“倒也是,你們回了宮,日後也熱鬧了。
” 我們對坐着,有一搭沒一搭說着話,待日頭漸落了,才起身出了門。
因平日宵禁,上元燈節更是熱鬧非常。
街上熱頭攢動,衣香鬓影,遠望去上千宮燈高挑枝頭,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落梅如雪佳人笑。
我和宜平都從未賞過宮外的燈,早看得樂不思蜀,李成器和李成義卻極為小心,一個不停護着我們走,一個則有意緩下腳步,免得我們被人流沖散。
可即便如此,才不過一會兒,就獨剩了我和李成器,那兩個不知被擠到了哪裡。
我正有些着急時,李成器卻将我帶到了一個攤位前。
這攤位在街頭,因擺賣的東西都是書,在燈節上自然沒什麼人留意,他卻蹲下身,一邊翻看着一邊和攤主說着話,攤主挑了一本遞給他,他神色平淡地接過,認真細看。
我不解看他,細看他手中的書卷是《金剛經》,并非什麼奇缺的,正要收回視線去看人群找人時,卻見他翻過了一頁,正夾着一張紙箋,并非是書卷上字,而是極細密的蠅頭小楷。
他靜看着那字條,漸蹙了眉,旋即又舒展開。
我立在一側看着,心中忐忑漸盛,隻下意識将身子挪了一挪,佯裝挑書,将他半遮住。
他似乎察覺到我的變化,微擡頭看了我一眼,又低頭看了幾眼才将那紙條收在了手裡。
他站起身,雖揚着嘴角,眼中卻沒有半分笑意:“送你盞燈,可好?”我點點頭,跟着他走過幾家攤位,凡是路過書攤,他必要蹲下身子看一會兒。
待走了半條街,才随便挑了一盞荷花燈給我,他付了錢提着燈帶我走在人潮外出,随手将字條燃成了灰燼,鮮紅的火舌在他手中轉瞬熄滅,我不禁吓了一跳,脫口道:“你這樣不怕人看到?” 他将燈遞到我手中,道:“沒了物證,即便看到也無妨了。
” 我提着那燈,随他沉默走着,心中七上八下。
既然他不避諱我,我就是問了又如何?念及至此,我略停了腳步,輕聲道:“此事,可與你的安危有關系?”那字條上寫的是什麼我并不關心,但能讓他冒風險來取的,怕是極要緊的事。
他靜看着我沒答話,過了一會兒,才漸自眼中泛出了些許暖意,輕搖頭道:“此事與我無關,是來俊臣要陷狄仁傑謀逆之罪。
”我驚了一下,險些掉了燈,好在被他握住了提燈的手:“小心些。
”我張了口正要再問,他卻已松開了手。
“大哥。
” 李成義終于尋了來,身側跟着局促不安的宜平。
他撥開人群走到我們身邊,低頭看了一眼那燈,笑眯眯道:“大哥何時有這讨人歡心的心思了?” 我被他這一說,窘得不知如何是好,隻瞪了他一眼。
李成器搖頭,笑看他道:“出宮時隆基特意說過,要送永安縣主一盞燈。
”李成義啊了一聲,道:“你不說我都忘了,隆基是說過。
” ※※※※※※※※※※※※※※※※※※※※ 當初聽武則天貶牡丹仙子的傳說,某桃就在想,這或許是一樁政鬥陰謀,卻埋在了傳說裡。
借着濃香,嘿嘿,咱把這陰謀還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