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如意年(1)

關燈
天授三年,太子諸子嗣已重入大明宮,常伴陛下左右。

     這看似恩寵的旨意,何嘗不是危機四伏。

    其實李重茂的戲言說的不假,即便古有權臣當道,有三國鼎立,大唐開國前亦是四分五裂,卻從未出現過一種事:皇室雙姓。

    翻遍古今,有哪家王朝能有這種境況,當然,也僅有皇姑祖母這一個女子能坐上那龍椅。

     生辰後,父王染了重病,我便暫回了王府相陪,獨有宜平相陪。

     “永安,”父王披着袍子,坐在書案後出聲喚我。

    我正捧着卷書發呆,被這一叫吓了一跳,剛要應聲卻見父王起了身,低頭看我的書卷,笑道:“你從回來就翻看這本《釋私論》,可看出什麼特别的?”我吐了下舌頭,不好意思道:“倒背都可以了,可這書中深意卻還沒想透。

    ” 父王摸了摸我的頭,道:“嵇康之道,在于修身養性,年紀大些自然就讀得懂了,”他坐在我身側椅子上,摸了摸茶杯,道:“有些涼了,讓下人換新的吧。

    ” 他話音未落,就有人端着盤邁入門檻:“一個小姑娘,别整天茶茶的,喝些芸香薏米湯。

    ”楊氏入了門,直接将湯放到我手冊,溫和道,“雖不比宮裡的,卻是姨娘親手熬的。

    ” 我點點,端起喝了一口,頓時暖意蔓延四肢。

    父王這新入門的側室,要比那幾房妾室好不少,我回來這幾日沒見過幾次,卻次次都溫言軟語,照顧周到。

     楊氏細看我喝完,才随口道:“待過幾個月,你就要随陛下去洛陽了,可惜我們都在長安,沒辦法看顧着你。

    ”我笑笑,道:“若是姨娘願意就讓父王也遷去,洛陽城也熱鬧的很,姨娘去了肯定喜歡。

    ” 楊氏笑看父王,道:“本沒有這心思,前幾日聽說陛下下旨在洛陽廣植牡丹,倒真讓我有些心癢癢了,我與陛下是同鄉,自小看慣了牡丹,到長安卻見得少了。

    ”我應了一聲,卻有些好奇,這半月不在宮内,皇姑祖母怎麼忽地起了這麼好的興緻。

     她又說了兩句,端着盤走了,父王見我出神,便解釋道:“前幾日周國公在禦花園布了不少名品花卉,均是從南方千裡運來,大多是本該夏末秋初才有的花,也算費了不少心思。

    獨有西河牡丹在運到時已枯敗,陛下當場震怒,也算是宮中一劫。

    ” 西河是皇姑祖母幼年家鄉,各地之花唯有此地的牡丹枯敗,看在人眼中,必是不祥之兆,也難怪陛下會震怒。

    可姨娘方才又說在洛陽光植牡丹?我盯着父王,道:“那皇姑祖母豈不是要遷怒叔父?” 父王搖頭,道:“遷怒的是太子,而非周國公。

    ”我心頭一跳,道:“為何會遷怒太子?”父王歎道:“你叔父将花送到宮中,有人查驗完好,便交由太子看管,可就在陛下賞花時枯敗了,自然會遷怒看管之人。

    ” “然後呢?”我不覺緊張起來,追着問道,“太子如何說?” 父王頓了片刻,略帶深意看了我一眼,笑道:“太子沒說什麼,倒是永平郡王說了幾句話,讓陛下轉怒為喜,當即下旨自西河運送牡丹到神都洛陽,設牡丹園供日後皇室賞玩。

    ” 我聽到他的名字,更是緊張,道:“永平郡王說了什麼?” “‘牡丹自帝鄉而出,自然通曉聖意,于長安大明宮中枯敗是不甘在陪都生長,皇祖母不妨下一道聖旨,請牡丹花仙移居神都,必會花滿洛陽,成就佳話’,”父王學完着他的話,笑歎道,“此話說完,恰合了陛下對洛陽的心思,自然轉怒為喜。

    ” 我這才放下了心,細想他那句話,竟平白添了三分驕傲。

     父王沉吟片刻,道:“永平郡王自幼文才過人,卻曉得如何隐去鋒芒,可如今被逼得太緊想藏也藏不住了,”他忽地認真看我,道,“梁王說他曾試探過,你似乎對永平郡王有意?” 我默了片刻,心底微甜,輕點頭道:“叔父說的是實情。

    ”沒想到父王問的如此直白。

    梁王的試探,想必就是鳳陽門一事,我貿然前去怕是正應證了他的猜想。

    但……既然那日他已提出賜婚一事,對父王又有何好瞞的呢? 父王又問道:“他如何打算?” 我低頭,手指輕劃着桌面,低聲道:“郡王說,待我滿十二歲時,會尋個時間請陛下賜婚。

    ”如今生辰已過,每一日記起這話我都有些緊張,不知他口中所謂的好時機究竟是何時,而皇姑祖母又會如何說,會應允嗎? 父王,道:“你的婚事為父也無權拿主意,且看陛下如何說吧。

    隻是要記住,他一日沒叩請賜婚,你便一日不能透露和他的關系,宮中形勢多變,誰也摸不透陛下的心思,”他頓了一頓,又道,“梁王終歸是你的叔父,他也是為你多想了幾分。

    ” 我應了一聲。

    叔父的試探是不是為我就不得而知了,但太子那幾個兒子,哪個不是他們日日留意的?不過父王的話我明白,瞞住此事是為我,亦是為了護住他,尤其是在太子位朝不保夕時,不該再有任何事讓他露風頭了。

     我随便翻着手中書卷。

    字字剛勁淩然,卻含而不露,正如同雪地殿前的他。

     --------------------------------- 不過數日,便已是上元燈節。

     宜平端着茶點向外走,邊走邊回頭,柔聲道:“今日上元燈節,縣主别再悶在屋裡看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