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玉搔頭(1)

關燈
的殿試。

     我和李隆基被叫上前,也自然隻能緊随着,不敢再說閑話。

     從剛才的話起,陛下就一直在說着去年的洛陽科舉,似乎興緻極高。

    兩人從六學說到詩詞歌賦,從去年首次的殿試說到武舉科目,李成器均回應的滴水不露,甚得陛下的歡心。

    婉兒在一側聽着,不時添上兩句,亦是偶和我目光交彙,眼中笑意深不可測。

     約莫走了片刻,雖裹着袍帔,卻雙手凍得發紅,隐隐作痛。

     我不住輕搓着兩手,終是心不在焉地等到了陛下的一句話,忙随衆人告退,回了馬車。

    宜平見我回來,遞上手爐,道:“陛下真是身子好,這大冷天的在水邊走,我看那些縣主們都凍得臉色發白了。

    ” 我悶悶看她,道:“她們随的遠,還能将手收入袖中避寒,我跟在皇姑祖母身側,隻能規規矩矩地任冷風吹着。

    ”我又抱怨了兩句,隻覺得抱着暖爐的手刺辣的疼。

     忽然,有人在外輕叩門,宜平忙開門出去,說了兩句話便關了車門。

    她手中多了個白帕裹着的物事,遞給我,道:“是個小内侍送來的,說是特制的手膏,可護手防凍。

    ” 我将手爐遞給她,接過那帕子打開,是個細巧的銀鎏金盒。

    我怔忡地看着這銀盒片刻,才打開,一股玉竹清香撲鼻而來。

     瞬時,心中溢滿了說不出的歡愉,我竟不覺笑了起來。

    宜平看我如此,不禁傻住,道:“縣主知道是誰送來的?”我蓋上了銀盒,笑看她:“送的人沒說嗎?”她不解搖頭,道:“我連問了兩句,那小内侍就是不肯說,匆匆跑掉了。

    ” 我聽她這話,更覺自己猜對了。

    這手膏送得恰是時候,來人又不肯洩露身份,除了他還有誰? —————————————— 陛下的那句吩咐,李隆基倒記得清楚。

     次日我才起身,接過宜平遞來澡豆淨臉時,殿外的宮婢就匆匆入内,行禮,道:“縣主,臨淄郡王已在外殿了。

    ”我愣了一下,匆匆洗淨臉,接過宜平遞來的手巾,道:“讓他進來吧。

    ” 左右都被他見過醜模樣,也不怕嘲笑了。

     他進來時,見我尚未上妝,竟也難得呆了一下,才無奈道:“本王的兩個皇姐若如你一樣,早被母妃責罵了。

    ”我亦無奈看他,道:“郡王若不是個孩子,我早去皇姑祖母那裡告狀了。

    ”他聽明白了我的意思,斂了些笑意道:“你不過長本王三歲罷了。

    ” 我懶得和他拌嘴,道:“這麼早來,可有什麼要緊事?” 他點頭,道:“我已約好了大哥,今日就去國子監。

    ”我細看他,道:“陛下不過随口一句話,郡王何必如此當真?”他微微一笑,道:“你可知君無戲言,天子說出的話便是口谕,寫出的字便是聖旨。

    ” 不過八歲孩子,說此話竟分外有氣勢,卻比他父王還更像太子。

     我隻能應了他,先将他打發走,待坐到銅鏡前卻有了幾分緊張。

    與永平郡王每每相遇均在意料之外,唯有今日竟是早知消息。

    我靜了片刻,才吩咐宜平挑了幾樣簡單的首飾,唯一出挑的也不過個金雀玉搔頭,簡單上了面妝後才起身。

     出門時,宜平替我拿了件紅羅銷金袍帔罩上,邊系帶子邊道:“縣主幾時回宮?若有人來尋,我好有個交待。

    ”我細想了下,道:“此事是陛下準了的,你隻管直說就好。

    ”她點點頭,應了是。

     我才走出一步,忽地想起那手膏,鬼使神差地又走回妝台。

    待打開盒蓋,卻猶豫片刻才拿玉簪挑出一抹,塗在手上,指尖柔滑,清香撲鼻。

     臨近宮門時,天已漸陰下來。

     昨夜此處的新宮婢就在低聲議論,照往年慣例,洛陽這幾日準會落雪。

    眼下看這天色,怕是今晚或明日一早,便會瑞雪臨城了。

     宮門外已停了馬車,十數個帶刀侍衛在馬側等候。

    衆侍衛前立着的兩個,正是李成器和李隆基。

    我深吸口氣,快走了兩步,到他二人面前行禮道:“永平郡王,臨淄郡王。

    ” 李成器颔首道:“起來吧。

    ” 我起身随他們上了馬車,車内極寬敞,紅泥小炭爐燃得正旺,爐上茶鍋正汩汩冒着熱氣。

    李成器示意李隆基坐在他身側,特地将我讓到了炭爐旁,我随口道:“郡王好興緻,如此短途也備了茶具。

    ” 李隆基搖頭道:“大哥是怕你畏寒,特命人準備的。

    ” 此時,水恰已燒開,我忙側身泡茶掩飾尴尬。

     待遞他茶杯時,卻是指尖輕觸,不覺手一顫,竟濺了些水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