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玉幾君臣笑語空

關燈
” 楊逸之沉吟片刻。

    卓王孫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得不遵從。

    他緩緩轉身,向迎賓館走去。

     宣祖哀怨的眼神目送着他走出,終于變成絕望。

     楊逸之跪倒在明堂之上,跪倒在自己的嚴父面前。

     他感覺到深深的愧疚。

    自己在朝鮮的所作所為,并沒有為父親大人增添榮耀。

    想到自己的猶豫與彷徨,不由得又增添了幾分慚惶。

    他知道,若是父親大人在此,一定會為百姓濺血以争。

     但是,他該怎麼辦呢? 他知道卓王孫是個暴君,用殘暴與無情統禦着這場戰争,但他卻沒有反抗。

     或許,是因為他還将卓王孫當成朋友。

     或許,是因為他對卓王孫心存愧疚。

     他隻能頓首在地,期待着或許一個仰望,能夠為他帶來光明。

     楊繼盛望着他。

     陽光照在這個男子身上,使他的白衣鮮亮、灼目。

    但同時也留下了陰影。

    正如這個男子的人生一樣,無論什麼時候,他的身上都同時存在着光明與黑暗。

     或許他适合做一位魏晉時的狂狷名士,而不适合在這個禮教嚴明的時代。

     他望着他,每次心情都極為複雜。

     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感到驕傲,還是憤怒。

     這樣的兒子,或許并不是他想要的。

     即使帶着光輝與榮耀。

     “起來吧。

    ” 楊逸之又磕了個頭,緩緩站了起來。

    在父親大人面前,他永遠都不敢擡頭,斜斜地坐在了旁邊的椅子上。

     窗外又開始飄零着細細的雨,父子兩人都沉默着,凝視着腳邊的光線緩緩移轉。

     突然,家丁匆忙高聲報道:“公主駕到!” 楊繼盛跟楊逸之都是一驚,急忙站起準備換裝迎接,銀鈴般的聲音已經到了堂前: “幹嘛這麼客氣?我就不能來拜訪楊大人了?誰也不準起來,我自己進來就行了!” 聲音豪爽甜美,充滿着公主式的任性,但多了一絲親切。

    話音未落,公主已踏進了堂中。

     她穿了一身桃紅色的便裝,緊緊貼在身上,顯得窈窕矯健,外面披了一件繡鳳大氅,将身子裹住,她一走進來,立即抱拳向楊繼盛行禮。

     明朝正是禮教最嚴明之時,公主是君,楊繼盛是臣。

    哪有君給臣行禮之理?楊繼盛大驚,急忙跪倒還禮。

    公主俏臉一闆:“楊大人可是看不起在下?” 楊繼盛心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早已根深蒂固,事君如事天,哪裡敢看不起?急忙道:“老臣哪裡敢?公主千萬不可如此,折殺老臣了!” 公主噗哧一笑:“這就折殺了?日後還有你折的呢!” 說着,眼波盈盈,斜觑了楊逸之一眼。

    楊逸之當然明白公主話中的含義,但老父在堂,哪裡敢說什麼?急忙低下了頭。

     楊繼盛自然沒有注意到這些。

    公主素來頑劣,既然如此說,也不一定必須要行君臣之禮。

    好在此地也沒有外人,馬馬虎虎就算了。

    隻是堂堂公主,言必稱“在下”,一嘴的江湖氣,未免皺眉。

     但也沒有外人,還是算了。

     公主面容忽然一肅,道:“在下此來,有一件要事與楊大人商量。

    ” 楊繼盛将公主讓到上方自己的座位坐下,自己坐在楊逸之的位子上,楊逸之隻有垂首站着。

    楊繼盛道:“公主請講。

    ” 公主道:“楊大人覺得卓王孫這個人如何?” 楊繼盛臉色變了變,不明白公主為何言此。

    公主冷笑道:“不知為何,父皇竟将朝鮮戰争的指揮權交給這位草莽之徒。

    這人向來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哪懂什麼兵法、謀略?将朝鮮搞得烏煙瘴氣。

    加上獨斷專橫、賣國求榮,楊大人若再不主持公道,隻怕整個朝鮮國,都将被他禍害死!” 楊繼盛大驚道:“公主何所見而言此?” 公主道:“我來朝鮮時間并不長,當然不可能見到這麼多。

    但有兩個人的話,楊大人不可不信。

    來人,請他們上來!” 外面娘子軍一聲嬌應,兩個人走向堂上來。

     一個蟒袍玉帶,是朝鮮王宣祖,另一人袈裟禅杖,是昙宏大師。

     當今不滿卓王孫的,便以這兩個人為最。

    朝鮮即将亡國,宣祖王位不保,當然怨恨卓王孫。

    昙宏大師最好的朋友便是清商道長。

    道長慘死在戰場上,昙宏大師物傷其類,追本溯源,自然是卓王孫的錯。

    這兩個人的目标相同,不約而同地走在了一起。

     但他們去找公主又想幹什麼呢? 隻聽昙宏大師與宣祖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着卓王孫的罪狀,共列了如下幾大條: 其一,專權。

    所有大事,一人獨裁;所有權力,一人獨攬。

    任何意見,一概不聽;任何反對,一概不理。

     其二,賣國。

    與倭賊簽訂條約,喪權辱國。

    不令沈唯敬全力争取,神器授人,天地不容。

     其三,殘暴。

    眼睜睜看着朝鮮義軍一隊隊被剿滅,不管不問。

    平壤城不讓百姓進入,殘暴冷血,與商纣無異。

     其四,亂命。

    大敵當前,竟令楊逸之率水軍去幽冥島上送花。

    李舜臣功勞如此之大,竟然到現在仍囚禁在地牢。

    平壤之戰任由李如松血戰,不聞不問。

     專權、賣國、殘暴、亂命,這四條大罪一說出來,楊繼盛不由得須發皆張,氣得渾身顫抖。

    他顫聲問楊逸之:“可真有此事?” 楊逸之竟不能反駁。

     的确,宣祖與昙宏大師并沒有半字謊言。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