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楊柳重載馳道改

關燈
卻被自己的軍隊背叛。

    如果援軍能夠及時到達,清商道長必不會死。

     凄厲的顫抖讓他的聲音嘶啞,他哭着喊出最凄慘的一句話:“師父!” 手掌猛然落下,砰的一聲,清商道長化為血塵,四散而開。

     楊逸之的頭忍不住低下。

     沒有人忍心看這一幕。

     十八名弟子臉上全都顯出慘厲而堅決的表情,他們跪着,一塊一塊将師父的屍骨撿起來。

    如果粘在泥土,他們就連泥挖起;如果落在石上,他們就用手掌用力砸着石頭,将石頭鑿出。

     終于,他們用一隻巨大的包袱,将師父的骸骨包了起來,負在背後。

     他們齊齊轉身,跪在楊逸之面前。

     “盟主,原諒我們,我們無法再繼續作戰。

    我們要回武當山,收埋師父的遺骨。

    ” 楊逸之靜靜地點了點頭。

     他目送着他們悲壯地站起身來,往北方走去。

    他們将穿過大同江、鴨綠江,回到中原。

    他們将一生都為清商道長誦經,再也不下武當山。

     紅塵,将與他們再也無關。

     沒有人知道,這竟然是這支遠征的武林大軍中,唯一能回去的十八人。

     虛生白月宮仍然寂靜無聲。

     方才發生的事情,卓王孫真的不知道嗎?為什麼宮門仍然是閉着的? 他究竟想幹什麼? 楊逸之無聲的歎了口氣。

    他心中充滿困惑。

     突然,有人在他背後輕聲道:“盟主。

    ” 楊逸之回頭,就見韓青主面色焦慮地看着他。

    這讓楊逸之感到一絲不祥。

     韓青主低聲道:“盟主,你能不能出手……救一下…….”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救一下……月寫意……” 楊逸之身子一震。

    月寫意也遭遇到危險了嗎?月寫意是卓王孫派出去協助元豪的第二支隊伍,難道元豪也遭遇到了郭再佑同樣的情況? 為何倭兵發動了這麼多次突襲?雙方不是在談判了嗎? 為何卓王孫沒有任何的應對? 為何他按兵不動,不救自己人?不救清商道長尚有情可原,畢竟正邪不兩立。

    但不救月寫意,就讓楊逸之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了。

     韓青主正要開口再求,身子突然僵住。

     楊逸之回頭,就見卓王孫一臉平靜的站在虛生白月宮門口。

     韓青主倉皇後退,一個趔趄,幾乎跌倒在地。

     楊逸之轉過身,正面站在卓王孫面前。

     他見到的卓王孫,跟十八日前沒有任何的改變。

    但這個世界卻變了太多,變得連他也陌生起來。

     他不能容忍他這樣做下去,因為他們是朋友。

     楊逸之一字一字道:“韓青主。

    ” 韓青主吃驚地擡頭,看着楊逸之。

     楊逸之:“你随我去。

    去救月寫意!” 韓青主更是驚訝,他臉上閃過一絲喜意,卻不也答應,不敢動,目光偷偷地看着卓王孫。

     卓王孫卻不看楊逸之,隻淡淡瞥向韓青主:“你為什麼不去?” 韓青主大喜,連忙拉着楊逸之向外走去。

     他不放心,國為他怕楊逸之再說一個字,這兩個人之間的世界就會崩壞。

     兩匹駿馬,向津梁灘馳騁。

     天色,又開始陰沉,讓人的心情也無比煩悶。

     楊逸之禁不住問道:“不是開始和談了嗎?怎麼又打起戰來了?” 韓青主搖了搖頭,歎息道:“和談和結果被視為喪權辱國,激起了高麗百姓的反抗,幾十路義軍起義,閣主卻一點都不予以支持。

    倭賊為了盡快和談成功,采取了殺一儆百的策略,出去大軍閃電圍攻義軍中最強大的的幾支。

    唉!” 還是和談。

    還是卓王孫。

     看來他很想促成這場和談——接受最惡劣的條件。

     究竟是為什麼呢? 陰沉的天氣讓楊逸之的心情也無限抑郁。